APP下载

《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22李爱华杜晓红刘聪太玉王俊翔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技击习练太极

李爱华 杜晓红 刘聪 太玉 王俊翔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875;2.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太极拳论》是中国武术界研习太极拳的蓝本[1],影响太极拳练习者甚深。在高校的太极拳课程普遍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欠缺传统文化挖掘和传承等问题的背景下,探寻《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对2019—2020年春季学期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太极拳选修课的2 个班级(每班28人)开展教学,并将《太极拳论》作为重要内容应用于太极拳的理论与技术教学实践中,旨在发挥太极拳课程“修身养性,文化传承”的育人目标,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阴阳”变化、对立统一的身体哲学。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搜集了包含高校太极拳教学、大学生太极拳学习、《太极拳论》等相关文献,并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得出《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应用的观点。

1.2 内容分析法

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融入《太极拳论》学习要素的课程学习心得,并采用ATLAS.ti7.5 软件进行内容的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太极拳论》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

该研究从课程开始便明确提出要求,将背诵《太极拳论》设置为10%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教学方面,教师使用《太极拳论》中的经典理论来讲解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的解析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并突出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身体实践中加深感悟。在整体教学上,《太极拳论》的知识渗透主要以以下四个部分为主。

2.1.1 桩功——感悟体松心静

如何做到体松心静是对太极拳初学者的第一个挑战,采取站桩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对自我感悟的意境。首先,无极桩是结合《太极拳论》进行教学的开始,也是课程结束收功的必练内容。寓意着生生不息,周而复始,起点即是终点。其次,升降桩和开合桩是体会动静变化的基础内容。“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静的变化产生劲力和势的变化。此外,在站桩的过程中保持安静的状态,无论对进一步感知、协调身体运动,还是对技击中不失方寸、准确感受对方意图,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2]。通过桩功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体察到太极拳的动静、呼吸、开合、屈伸的变化,也能让其体会到体松心静,身体中正的重要性。

2.1.2 技术习练——着熟渐悟懂劲

在学习太极拳技术动作阶段,“着熟”“懂劲”和“神明”是太极拳进阶的主要框架,也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体系[3]。“着熟”是在正确呼吸的基础上,提高单个技术动作的熟练度,促使学生更好地控制重心的移动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懂劲”是要明白动作的发力原理和顺序。太极拳的发力顺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神明”是在遵循技术动作发力原理和基本练习原则的基础上,要精益求精,重视细节。整体而言,技术修炼是一个熟能生巧、巧能开悟、巧能生慧的过程。尽管在短期的教学当中,很难让学生达到这个阶段,但是通过这种知识和理念的教学,对习练者技术修炼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2.1.3 技击阐释——阴阳转换

作为武术主要内容之一的太极拳,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是源于对“技击之道”的不断探求[4],学习太极拳的理论与文化不能脱离技击而存在。太极拳技击中的拳势、招法的变化、战术时机的把握、技击实战的应用等都涵盖在“阴阳交感”中[5]。《太极拳论》中“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等内容,突出了太极拳刚柔相济,粘黏连随的技击特点,避免正面冲突或以刚制刚。“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单纯的速度和力量并不是太极拳取胜的关键,而是要得法,要精准地攻击到要害部位,才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种思想也能启发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并能以智慧化解危险。

2.1.4 生活迁移——正心诚意

《太极拳论》的内容不仅仅是太极动作的阐述,其哲理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太极拳论》中“舍己从人”是技击理念的最高指导思想[6],也是为人处世的艺术和无我无私的至高境界。如果大学生能在太极拳课程中领悟到“舍己从人”的哲学智慧,明白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就一定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此外,“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告诫人们微小的误差,可能会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整体而言,将太极运动中一些简单的事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诚意、正心、舍己从人及精益求精的生活作风,这也是太极拳课程能带给大学生的人生启发。

2.2 《太极拳论》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心得记录不仅是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思考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判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融入《太极拳论》学习要素的课程学习心得,并采用ATLAS.ti7.5软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对课程的认识主要在以下层面(见表1)。

表1 学生心得体会内容分析统计

2.2.1 有助于学生静心投入,修身养性

融入《太极拳论》学习要素的太极拳课程,对学生在静心投入和养练身心的体会上有极大的帮助。梁同学说:“随着我慢慢熟练套路,而且背下来了《太极拳论》,对太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开始用心体会太极。”王同学说:“我尝试着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站一下桩,打一套太极拳,我的焦虑的状态就会缓解很多。”由此可见,习练太极拳通过身体层面上的修炼,达到精神层面的淬炼,能够让大学生进行“内外兼修”,从而更好地感知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2.2.2 推动学生对太极拳为“老年运动”的思想改观

太极拳是一项广为人知的武术运动,然而,中老人群体是习练的主要人群,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相对较浅。学生丁某说:“起初我觉得太极拳不够‘年轻’,不过读《太极拳论》后,我了解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有属于自己的力度,或轻或重,刚柔并济。”廖某说:“最开始我感觉太极拳简单,但是在后期,我越来越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难度是在于调整自己的心境,把动作以一种‘松、静、沉’的方式呈现出来。”显然,知识与理念的教学渗透可以让大学生摆除主观片面的太极拳认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习练太极运动。

2.2.3 增进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太极拳运动蕴含丰富的哲理,学生在太极的习练过程中自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法则。任同学说:“当我们在太极练习中调整气息、感受重心转换的同时,一定会发现这些动作要领和的生活哲学如此相似——做人做事,一味地软弱与强硬都是不理智的,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把握好心态上动与静的转化,寻求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融洽和谐。”不得不说,大学生对《太极拳论》中生活哲学的认识是深刻的,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感悟,会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所裨益。

2.2.4 深化文化认识,促进终身运动项目选择

了解太极运动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大学生长远地修习太极拳。学生廖某说:“经过课程学习,我领略了太极文化的魅力,找到了一个简单并且有效的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体育项目。”谭某说:“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太极拳能常伴我左右,在身心劳累之时,打一套太极拳来舒缓自己,同时运用太极拳中蕴含的道理来指导人生。”

综合来说,尽管《太极拳论》的深奥内涵并不能在一学期内让学生完全领悟,但是其中的文化熏陶和启发教育,能让大学生感受到太极拳的厚重和魅力,能对其终身学习、了解及传播太极拳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3 结语

普通高校太极拳选修课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太极拳在高校课程育人的价值。该研究结合《太极拳论》中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从桩功、技术、技击及生活层面进行教学的实践应用,旨在促进大学生的理论与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通过北师大本科生太极拳选修课的教学实践,发现融入《太极拳论》学习要素的太极拳课程,有助于促进大学生静心投入和修身养性,改观对太极拳的片面认识,增进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从而建立终身参与太极运动的行为意识。

猜你喜欢

技击习练太极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太极马扎(三)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