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的freestyle
——以中学生即兴剧教学中“道具联想”的策略研究为例
2021-12-22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戏剧教育还处于初级探索期,戏剧教育活动多作为配合语文、英语等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处于自由、无系统化的态势。为了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戏剧教育的发展状况,本文选择即兴剧这一戏剧教育入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即兴剧表演没有固定剧本,完全由表演者根据灵感和想象进行戏剧创作,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初中生戏剧教育水平现状分析
本研究对200 名在校初中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0 份,其中男生人数占47%,女生人数占63%。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约各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问卷共设置了19 道题目,全部为封闭题,题目设定均为对戏剧教育的认识和教学现状反馈。
统计数据显示:82%的学生对戏剧略有了解,18%的学生不了解;仅有6%的学生读过完整戏剧剧本,说明学生对于专业的戏剧理论和戏剧文本涉猎较少;68%的学生对戏剧的喜爱程度表现为“还可以”,说明要想做好即兴剧策略研究,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对数据进行图表比较分析(图表1、图表2),“对戏剧喜爱程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戏剧的喜爱程度为还可以,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对于戏剧的了解程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戏剧知识的了解程度为“略有了解”。对比两组数据分析得到结论:学生对于戏剧的兴趣与他们对于戏剧的了解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针对学生戏剧教育水平较低的现状,亟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初次开展戏剧教育的难度不宜过大。
图表1
图表2
分析学生进行戏剧学习的主要途径可知,9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关戏剧的知识来源于学校、老师,100%的学生观看过戏剧表演,90%的学生有过课本剧的表演经历,4%的学生编排过校园剧或课本剧。这说明学校是学生了解并学习戏剧的主阵地,戏剧进校园活动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来说起到了普及戏剧知识的作用,同时也印证了课本剧表演是学生参与戏剧表演的主要方式这一预设。
通过对初中生戏剧教育水平现状的整体分析,我们明确了本地初中生戏剧知识掌握情况处于较为基础的水平,几乎没有系统的戏剧学习经历,这为下一步制定戏剧教学策略奠定了基础。
二、初中即兴式戏剧教学中“道具联想”教学策略模式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本研究从一名同学运用事先给定的单一道具做一分钟即兴剧创设表演入手,通过对单一道具的实操摸底,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行动研究,逐渐延长表演时间,并变换道具出现的时间点,接着增加道具数量,表演人数也从一人到多人,表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经过反复实践摸索,最终提出了集自由道具联想、“一物多变”道具联想、道具组合联想、同物异构联想四种策略方法为一体、层层推进的初中即兴式戏剧教学中“道具联想”教学策略模式。结构图如下所示(图表3):
图表3
(一)“道具联想”教学策略模式内涵:
1.“道具联想”
“道具联想”可分解为“道具”和“联想”。“道具”释义为“戏剧、电影或其他表演中所需的舞台用具”,在课堂教学中,指为即兴剧创设而提前设定好的道具。“联想”释义为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引自《辞海》)。“道具联想”即为通过道具来激发联想和想象。本文中,“道具联想”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地给定表演道具,为学生创设不同难度的即兴表演环境,激发学生在不同的道具环境中做出快速反应,从而达到对剧情有效创设和联想的效果。
初中即兴式戏剧教学中“道具联想”的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对“道具联想”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实施途径、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跟踪的一系列研究,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剧情发展中进行有效创意联想,提升创意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自由道具联想策略
在初中生即兴剧创作活动中,学生在表演前随机获得一个道具。道具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学生可以自己选定,也可以根据教师指定的道具进行发挥创作,学生借助选定道具发挥创意想象,即兴编创剧情,此为初中学段戏剧教学的自由道具联想策略。
3.“一物多变”道具联想策略
在初中生即兴剧创作活动中,学生在表演前随机获得教师给定的道具,通过想象将道具假定为外形类似或有相似点的其他道具,例如,将一根教鞭假想为一根天线。通过将某个道具不断想象成各种相似的事物来激发学生想象,推动剧情发展。此为初中学段戏剧教学的“一物多变”道具联想策略。
4.道具组合联想策略
在初中生即兴剧创作活动中,随着道具由单一变为多样,学生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道具,同时或先后使用,道具出现的时间节点可由学生自行设定,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创编戏剧的实际情况临时给出,后者难度大于前者难度。学生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不断使道具和道具间建立联系,推动剧情发展。此为初中学段戏剧教学的道具组合联想策略。
5.同物异构联想策略
在初中生即兴剧创作活动中,同一道具或道具组由不同组的学生进行不同场景、不同剧情的构想,道具的使用方式和出场时间也由每组学生自行决定。通过这种相同道具的不同剧情构建,帮助学生们在戏剧教学中相互借鉴,相互参考,激发学生多样化的思维联想方式。此为初中学段戏剧教学的同物异构联想策略。
(二)“道具联想”教学策略模式构建过程
1.策略前期的戏剧游戏活动预热
在初中即兴式戏剧教学中“道具联想”教学策略模式运用之前,根据戏剧教育基础水平相对薄弱的实际学情,借鉴前期文献资料中的优秀实践经验,设计一些前期准备活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进行发散思维的前期预热。在实践中,我们准备了戏剧游戏——“火星文翻译”进行热身。
火星文翻译游戏规则:两名同学上台参与表演,一名同学扮演火星人,一名同学扮演翻译官。火星人通过肢体语言和“火星话语”(火星话语指能听到发音但听不懂意思)进行表演。翻译官通过观察其肢体动作和面目表情、说话的语气和状态来猜测他表达的内容并进行翻译。火星人每说一句话,翻译官要翻译一句话,火星人再说,翻译官再翻译。这项游戏要求火星人的表演要尽量做到情感、动作前后对比明显,目的是让翻译官在强烈的剧情冲突下发散思维,进行剧情编创且做到自圆其说。
学生在初次尝试的表演中即获得不错的效果,说明活动难度与学生学情是相适应的。在这种表演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愿,这与我在前期问卷调查中获得的结论一致,与提出的方案建议也相吻合。虽然学生在初期练习磨合适应阶段表现出一定的不知所措,但通过观摩学习其他同学表演和自我调整后很快进入良好的表演状态,活动成效显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于戏剧教学中,为后面的即兴剧创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自由道具联想”策略的实践研究
活动在有效的预热环节之后进入了正式的即兴式戏剧编创环节。我们对学生自主选择道具出现时间节点和教师根据剧情发展给出道具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演时间均为1 分钟,表演人数为单人表演,道具选择单一道具。
自主选择道具出现时间节点,是指学生在即兴剧表演之前已经得知可运用的道具,并经过简单构思之后进行即兴表演,道具出现的时间节点由学生自主决定。
教师确定道具出现时间节点,是指教师在学生即兴表演的过程中,随机选取时间节点,将道具交到表演同学的手中,表演者根据创设剧情的需要,即兴发挥,进行剧情编创。
对比两组表演发现,前一组学生的心理压力明显小于后一组学生的心理压力。后一组学生因无法预估道具出现时间,同时伴有剧情创设的困难,表现出表演卡顿、思维断层等反应。而前一组学生相对来说表演较为容易,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一分钟的戏剧创设。
之后我们将两组活动先后进行,发现整体效果明显好于前面对比组的实验。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设定道具出场时间节点剧情创设后,再进行教师设定道具出现时间节点的剧情创设,应对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思维发散的程度也更为灵活,同时学生的获得感也更为强烈。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由道具联想”策略作为最基础、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教学策略,最为学生们所接受,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将其放在整个“道具联想”教学策略模式的第一阶段最为合适。
3.“‘一物多变’道具联想”策略研究
在“‘一物多变’道具联想”策略研究环节中,先运用“自由道具联想”策略让同学借助给定道具进行剧情创设,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将给定道具假想为其他道具。
典型的想象个例包括:有学生把道具“黑板擦”假想成“电话”,进行打电话的场景表演。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先是拿黑板擦表演在学校值日打扫卫生的场景,擦完黑板顺势做起打电话的动作,口中还念念有词:“妈妈,因为放学后打扫卫生,所以晚点到家,你们先吃饭,别等我了。”这样的表演让其他学生和我都深受启发,之后同学们将同一物体假想成两个甚至更多道具,将其编创在同一个剧情当中并显示出合理性,学生们的创意热情在相互观摩学习中不断被激发起来。
据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物多变’道具联想”策略在前面策略的基础上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创意能力,是众多策略中最行之有效的发散学生创意思维的策略。研究同时发现,观摩这种学习方法与“道具联想”教学策略的运用密不可分,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更多的创意想象。
4.“道具组合联想”策略和“同物异构联想”策略研究
这两种策略作为“道具联想”策略模型中的高级策略,必须有前面的策略方法做铺垫。两种策略研究均指向多种事物的组合编排。“道具组合联想”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具来进行剧情创设,表演时间也随着道具的复杂化逐渐由一分钟不断加长,有的学生邀请同学来一起进行表演,出现了多人间的互动,这使得“道具”的作用越来越大。“道具”发挥着学生思维的支点作用,同时也推动着戏剧编创的复杂化、成熟化。这正是“道具”作为即兴剧编创教学策略的重点所在。
“同物异构联想”策略是整个策略模型的最高形式,它将前面所有的教学策略集合起来,使学生戏剧编创达到一个较为成熟的水平。学生不仅要不断思考道具在剧情中的作用,还要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学习与同学如何合作完成剧情创设。在这一策略研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异构”的思维,标新立异,思维尽量不要落入常规俗套。在这样的启发下,同学们展示出多样的剧情创设结果。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发现:“同物异构联想”策略的关键点在于“异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建不同的戏剧剧情,是这一策略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以上四种具体策略构建了初中即兴式戏剧教学中“道具联想”这一教学策略模式。整个模式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最大程度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地给定表演道具,为学生创设不同难度的即兴表演环境,激发学生在不同的道具环境中做出快速反应,从而引导学生对剧情进行有效的创设和联想。
本教学策略模式中的具体策略具有递进特点,策略使用顺序不宜进行调换,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三)初中即兴式戏剧教学中“道具联想”教学策略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通过对教学策略模式运用前后的学生活动观察表(图表4)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运用教学策略模式后的剧情创设连贯性明显增强,剧情创设时长平均增加7 倍,学生主动参与数增加了8.35 倍,戏剧表演自评分数(百分制)由平均40 分增长到84 分。
图表4
通过整理分析可发现,学生从内在对戏剧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越来越高,并且非常享受戏剧编创带来的获得感,学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创意思维能力显著提高。
三、结语
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道具的使用与学生思维的发散会出现“捆绑”和“脱节”的现象,即有的学生过于依赖道具,思维被道具所束缚,不能做到充分发散;而有的学生没有充分利用道具,思维基本脱离道具,但也没有展现出独立连贯的剧情创设能力,道具没有发挥出辅助作用。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没有充分利用道具资源,是学生初步尝试道具使用时不能自如运用道具的正常现象。
道具策略研究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道具的使用要与学生思维拓展的引导紧密结合,道具本身只是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要时刻保护好“创造点儿东西”的心态。教师今后应加强自身的戏剧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对道具策略的实施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以应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
注释:
①“火星文翻译”源于谢淑文(台湾)在2018 年“音乐剧种子教师培养计划”课程培训中的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