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生活追寻习作本真
2021-12-22刘柯彤
刘柯彤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写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这一关系却往往被师生所忽略。在新的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习作教学策略,将关注点放到儿童的实际生活,指导学生留意生活,感悟生活,捕捉创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以此为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注入乐趣,使学生在回顾自身生活的同时,追寻习作本真。
关键词:儿童本真;村小习作;小学语文
小学时期是学生首次系统性接触写作的时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掌握方法技巧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来优化写作策略是习作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既能够使写作这一任务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又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积累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习作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使学生在写作课堂中回归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取材,获取灵感只靠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单独的回忆是不够的,情境则能够有效发挥出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象、清晰。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教学多媒体来创设生活化情境,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内向生活发散,避免学生思路受限,使其联系生活经历和实际情感去构思如何写作。生活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画面为载体,并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语言交流,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语言表达的切入点,为正式写作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文章教学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情感目标,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体现助人、奉献的雷锋精神的作文。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熟悉的场景,比如,扶老人过马路,捡到钱交给老师或警察,拾起路边的纸放到垃圾桶,给路人指路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体现乐于助人精神的小事例,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中还发生过哪些帮助过他人的经历。学生的思绪在情境的引导下回归现实生活,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而教师则从写作语言的角度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加工润色成一个可用的写作素材,为日后的相关主题写作做好准备。以上,教师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学生的思绪被情境所牵引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当中,亲身的经历加工成写作素材,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宝库”,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感性载体,写作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写作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锻炼和不断的积累。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习作往往在课堂上进行,并没有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当中,因而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获取灵感的意识与能力尚未形成。基于此,教师可以布置写日记、写周记的任务,让学生每天都用笔记录下自己一天的经历,或是选择有趣的事情写下来,通过这样使学生养成观察日常生活,自觉感悟生活的意识与习惯,在观察生活中收获灵感,丰富素材。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任务,每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轮流分享自己日记中记录的有趣经历和精彩故事,以此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对记录生活、分享生活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相互分享,交流。有的学生给成员讲述了自己做的神奇梦境,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这一周得到的奖励,还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这一周记录生活的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丰富多彩,并了解到其他同学有趣的生活经历,学生对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展现出更强烈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适应如何将内心所想转化成书面语言,这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和写作技能的提升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上,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回顾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灵感与素材的意识与习惯。
小学学生的好动性较强,相比于坐在教室里单一地写作,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更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并活跃思维。在基于生活化写作课堂的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多元化的户外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亲子游戏比赛、春游夏令营等等,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身心,又能够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容易被活动所吸引,但要在活动中发现写作的素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善于思考,才能真正从活动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以此写出有自己思考的作文。
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科普植树节的意义,并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植树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教学生如何铲土,如何栽培树苗,如何施肥浇水,并鼓励学生合作完成种树的任务,使學生发现生活的乐趣,了解植树节的意义,以此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难忘的生活回忆。通过植树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发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巧妙将生活体验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在写作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懂得将活动与写作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观察到的或体验到的场景记录下来,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教师结合教学主题组织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难忘的经历和深刻的体验,这些在日后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来源,是学生灵感产生的最好源泉。
如今的小学生早已有更多接触信息的渠道,各类网络热点、生活趣闻都能够成为其写作的载体,网络与日常生活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大部分。而作为文化教育的排头兵,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地重视德育过程,反映在作文教学中即用作文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其转变与感受,在作文修改中纠正学生的不当思想,排除学生的扭曲观念。对此,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网络,在现实生活延伸中促进学生与先进思想进行对话,学习新思潮,争做好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努力通过习作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可以借助人生百态,来让学生在写作中思考社会风气与生活环境,在见识的加深中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
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些时事政治新闻,先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意义,让学生的习作内容思想更加深刻而具体。比如,国家为什么要与这个国家合作、为什么要加强与那个国家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组织、自贸实验区又是什么意思、加强文化宣传是什么意思等。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较为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叙述,比如“这样有利于‘地球村的构建,让大家成为和和气气的一家人”“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有更多便宜又好吃的零食输送进来”“为创新尝试提供了一个参考,避免出现大问题”等等。通过教师的介绍,高年级的小学生能够逐步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找到爱国与报效祖国的方向。
总之,现实生活对于写作而言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是学生灵感产生的源泉,也是学生素材获取的宝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将生活融入课堂之内,将课堂延伸至生活之中,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发现有趣的事例,积累写作的素材,升华内心的情感,以此开发写作创作的潜能,探索写作的纯真本质。
备注: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儿童本真的村小习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H13-20-XC004)论文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钱浩. 遵循童趣和本真写作文——儿童生活写作中心理描写的三个“技能包”[J].作文成功之路,2020,(23).
[2]赵康健.关注儿童生活创意开展写作教学[J].基础教育参考,2019, 000(0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