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金融机构营运监督的思考及建议
2021-12-21江山
[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充分借鉴工业生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基础之上,率先在银行业兴起一轮业务转型浪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营运管理体系建设。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金融机构已形成前后台分离、业务分段集中处理和营运监督防范风险的营运管理体系。目前,营运监督风险防控成效明显,营运监督业务范畴种类繁多,营运监督体系机构较为完备,营运监督方式手段相对成熟。营运监督成效与风险防控、科技进步、金融创新、业务发展存在较大内在关联。营运监督方式应由传统核对监督为主转变为模型化大数据监督为主,营运监督目标应由以发现并减少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控风险点为主,营运监督时点应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全流程监督,营运监督理念应由营运业务监督转变为立足营运业务向全口径业务监督覆盖。
[关键词]营运监督;风险防控;差错率;全流程监督;全口径监督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
营运监督作为营运管理体系的后端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第一道风险管理防线的最后一道岗,俗称“营运后督”或“后墙”,与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息息相关,营运监督越到位,金融机构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就越低。本文通过梳理金融机构营运监督的现状及特点,分析金融机构营运监督面临的形势及挑战,形成金融机构营运监督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1 金融机构营运监督现状及特点
第一,营运监督风险防控成效明显。营运集中作业是现代金融为构建标准化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而采取的一种集约运营模式,营运监督则是为了保证营运集中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而采取的集中监督检查方式。营运监督是以发现营运差错,并督促整改作为风险防控手段,一般采用非现场监督模式,营运监督差错率(差错数量与监督总数量的比值)是营运监督的重要量化指标,差错率与营运质量负相关,差错率低则说明营运质量较高,风险防控能力较强。目前,国内金融机构营运监督工作成效均较为明显,金融机构营运集中作业整体质量较高,营运监督差错率均维持在万分之一以内,操作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营运监督已成为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第二,营运监督业务范畴种类繁多。营运工作作为金融机构生产环节中的最后一段,几乎覆盖了金融机构的全口径业务,作为对营运工作进行检查的营运监督,其监督业务范畴,一般都包含了金融机构存款、贷款、本外币清算、结售汇、国际结算、债券承销、跨境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内部往来及报表检查等各类生产及相关统计工作。营运监督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凭证要素要否齐全,印章、签字是否完备,业务凭证数据与实际发生数据是否一致,会计核算是否准确,账户管理是否合规,业务办理流程是否符合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要求等。营运监督直接或间接涉及的机构或部门,包括几乎全部的客户、金融机构内部各业务部门等。
第三,营运监督体系机构较为完备。随着现代金融理念的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营运监督机构和制度体系,在金融机构内部,营运监督部门业务职能和机构设置上独立于前台业务部门,目前存在单独设立营运监督机构和在支付结算部门内设营运监督机构的两种形式,提升了营运监督的独立性、客观性和高效性。在营运监督制度建设方面,金融机构也都探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营运监督制度体系,包括专门的营运监督管理办法、监督操作实施细则、监督管理考评规范等,有效明确了监督范围、监督要求以及监督分工。同时,营运监督的专项系统建设也进一步促进了营运监督体系的完备。
第四,营运监督方式手段相对成熟。近年来,金融电子化、科技化、网络化的推广,为营运监督实现少量监督人员监督大量营运业务操作奠定了科技基础,金融机构均已建立独立的营运监督系统,系统直接与金融机构各业务系统对接直连,实现了对全口径营运业务监督的全覆盖。现有营运监督方式主要采取营运业务事后监督的模式,在营运操作完成后,监督系统会从业务系统中抓取相关业务数据,由监督人员对系统中业务数据以及相关业务凭证进行核查,从而实现对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审查。部分金融机构为进一步提升营运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在营运监督方式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建立了以监督模型核查为重要手段的事后监督自动检测系统,提升了营运监督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
2 金融机构营运监督挑战及思考
第一,营运监督与风险防控。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机构,也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时刻面临着较多的内外部风险,所以金融机构必须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传统的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职责被赋予审计部门,或者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此类部门不是直接参与业务流程的风险防控,这会导致很多专业性的风险隐患无法及时发现,操作风险的防范力度下降。而营运监督直接作用于金融机构资金收付的关键环节,专业性强、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较好的提升了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硬实力,同时,营运监督对于资金运作的全口径监控,间接促进全业务部门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软实力。
第二,营运监督与科技进步。近年来,科技进步推动金融科技的持续发展,金融科技发展增强了金融机构运作透明度,提高了运作效率,提升了金融普惠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稳定。对于营运监督而言,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监督提供了更多工具,给监督带来了更高的实效,甚至革新了监督理念。营运监督工作从传统的手工纸质件操作,实现了电子化、系统化的转型,营运监督模式也从以往的大量监督操作为主,渐进式向以制定完善监督规则的管理工作和借助系统人工重点监督的操作工作并进转变。
第三,营运监督与金融创新。金融业的稳步发展,乃至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創新,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金融媒介效率,实现金融功效最大化。为了有效防控风险,金融创新的过程也伴随着金融监管、金融审计,以及风险防控的完善与创新。某种角度上看,包含营运监督在内的风险防控方式,规范了金融创新,甚至一定时期内抑制了金融创新。但从长期功效看,营运监督和金融创新是辩证统一的,金融创新推动金融机构发展,营运监督为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创新保驾护航,营运监督和金融创新共同作用,实现金融机构业务螺旋式上升发展。
第四,营运监督与业务发展。金融机构的使命从狭义上说,是通过最优化自身资金配置,实现资金运作收益最大化,从广义上来说,是为了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换句话说,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包含营运监督在内的风险防控是为了更好的、更高质量的实现经济发展的平稳运行。同样,从营运监督的具体操作角度来看,营运监督通过发现金融机构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错误操作,揭示金融机构内控管理和操作风险,其直接目的是纠正错误,防止资金损失,间接上,通过对业务最后端的严防死守,向上游业务映射排查,实现了金融机构上中下游业务的闭环合规操作,最终,有力保障了金融机构业务发展。
3 金融机构营运监督趋势及建议
第一,建议监督方式由传统核对监督为主转变为模型化大数据监督为主。营运监督有效保障了,金融机构前后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后台集中运作和管理,通过后台完成主要业务处理的营运集中操作模式的合规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但营运监督方式仍沿袭着以往人工机械复审式的规范导向监督模式,以传统的对业务系统流水与业务凭证票据进行一致性比對的核对监督为主,监督机制传统,监督效率有限,监督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提升监督质量和效率,营运监督应强化自动预警模型的建设,有效引入大数据分析,实现以系统化综合预警为主,人工核对为辅的监督转型,达成监督效能最大化。
第二,建议监督目标由以发现并减少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控风险点为主。营运监督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在防范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提升服务客户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形成集问题确认、计量、评估、报告等功能于一体的监督操作流程。但营运监督的目标定位仍侧重于事后的差错防弊,营运监督的运作仍以发现差错、完成整改为核心,监督成效仍停留在以追求差错数量下降、差错率下降为标准的阶段。当前,金融机构风险防控面临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型,营运监督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应该在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风险的基础上,强化对于业务、制度、系统等环节重要风险点的查找和防控,尽力通过营运监督,从源头上补短板,从机制上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第三,建议监督时点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全流程监督。传统的营运监督一般是在营运业务集中操作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对营运业务操作进行全量的或重点的业务复审,监督时点往往是事后,发现问题也是在事后进行整改,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错误,降低损失,但是对于重难点业务、时效性要求高的或整改难度大的业务,通过事后监督仍不能将损失降至最低。因此,不少金融机构开始探索营运的事中监控,甚至事前预判。目前,由于系统资源、业务时效性、专业人员配备等因素,营运的事中、事前监控仅在小范畴业务领域得以实现,但从更有效进行业务风险防控的角度,营运监督急需向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的全流程监督转型。
第四,建议监督理念由营运业务监督转变为立足营运业务向全口径业务监督覆盖。当前,主流金融机构均已建立完备的营运监督管理体系,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得到一定缓释,营运监督已成为有别于内部审计,作用于金融机构业务生产流程环节的重要风险防控手段。虽然营运监督的范畴明确于营运业务及营运操作,预期发现的问题也限定于营运集中业务领域,但由于营运业务作为金融机构的业务最后一环,其业务制度、依据、流程等贯穿金融机构全口径业务,所以营运监督发现的问题或风险,究其根源,相当一部分已涉及金融机构上中游业务、流程、制度、系统等因素,基于此,营运监督理念应转变为立足营运业务监督向全口径业务监督覆盖,以实现最大限度防控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波.商业银行营运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9(19).
[2]倪平平.新形势下加强事后监督防范风险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20(27).
[3]付海芳.探究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如何进行风险防控[J].全国流通经济,2020(18).
[作者简介]江山(1981—),男 ,博士学历,国家开发银行 ,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