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2021-12-21袁淑湘

学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具体对策小学语文

袁淑湘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必备能力之一,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水平,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能加强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2-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2.011

小学教育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指明了发展的大体方向。尤其是语文学科,对于人的整体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不应将目光仅仅局限在对于学生应试技巧的提升,如固定写作模式的教学、精简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是要正确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加强学生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在教育思想上的落后

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还相对落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仅仅将学生应试技巧的提升作为唯一学习目标,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培养。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生涯中仅仅获得应对语文考试的考试技巧,缺乏语文整体素养。

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现阶段社会人才需求逐渐发展为复合型综合人才需求,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的全方面综合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提升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进而实现与他人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二)语文教材困难程度与师资力量的不匹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讲授的内容都只局限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忽略了结合实际生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一方面,小学语文教材部分内容的难度已经超过了学生掌握的范围。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词汇和文章的引入过度深入,超过了小学语文教材应有的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文章中的词汇理解不到位,进而无法在实际语言表达中应用,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实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词汇过于老旧,与现代社会中的常用词汇不符合,这种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知识和能力无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最终造成学生能力无法紧跟社会需求。

同时,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教育资源稀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一对多的大班式教学,一位语文教师要同时为近百名学生授课,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差,与预期教学成果产生落差。并且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门槛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无法教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实际应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产生阻碍。同时,由于师资力量和语文教材的实际困难程度的不匹配,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难度倍增。

(三)传统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部分小学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较为依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唯一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输出,一味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课堂教学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从而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思维的固定,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依旧采用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现阶段高科技时代,教师只通过单一的口头授课形式很难实现多元化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多元化教学。比如,在进行课前学习文章的引入时,教师可以通过乐曲播放和视频背景的构建迅速将学生代入所需教学情境,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便利条件。

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利用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中的相关资源

学生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构建不只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家庭和社会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家庭中父母、亲人的行为和语言表达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由于人际交往的局限,生活中的大部分学习资源都来自家庭生活。另外,由于学生身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接触到的社会资源也是大不相同的,社会方面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家庭和社会大环境中的相关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家庭和社会中存有的海量学习资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语言表达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除课堂之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通过与家人及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提高家长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认知,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習榜样。

教师也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开放性社会活动,例如去敬老院表演节目、参加少年演讲比赛、参与图书馆书评活动等。在种类多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交互教学课堂氛围

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任,并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互。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课堂互动的占比,采用课堂组内互评的学习模式,加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想法,让学生在与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构建自身的语言表达体系,同时活跃生硬、死板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具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中过于严格,态度过于刻板,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导致学生心理上形成对于教师的恐惧感,这种情况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阻碍。教师在课上或课下应该适当调整自身观念和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放宽课堂上对于学生发表观点的限制,消除学生心理上对于教师的恐惧感,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内心观点,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中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针对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

由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高低的差异,对于语言表达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自身性格上的不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学生生个体进行个性化差异教学,不使用统一的标准,机械式地衡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放低要求,并多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尝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习。

(四)进行多元化课堂活动教学

学生的年龄低,教师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从而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多元化教学。

例如,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许多成语都包含多种词义,并且在不同语境中也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成语的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含义,在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元化教学,比如,进行用成语在不同语境造句的比拼大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选取多义成语,参赛学生运用该成语进行不同语境的应用造句,采用轮赛淘汰制,最终获胜者得到相应奖励。多元化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中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例如学校及教师在教育思想上的落后、语文教材困难程度与师资力量的不匹配、传统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式单一。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中的相关资源、创建和谐的师生交互教学课堂氛围、进行多元化课堂活动教学、针对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冯雪贞.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

求知导刊,2020(30).

[2]   何朝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的培养探析[J].

贵州教育,2020(14).

猜你喜欢

具体对策小学语文
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
浅谈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新课标下改善体育田径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