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训练模式的构建
2021-12-21马灵犀
马灵犀
(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最早出自20 世纪50 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1].该教育理念在多个国家的盛行源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一文[2].21世纪初,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地位”的改革理念,标志着我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新课程理念已基本确立[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该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核心[2].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程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自然属性,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社会属性,使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得到有效发挥;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3].
1 现阶段高校健美操训练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健美操训练模式也有相应的调整和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现阶段高校健美操训练模式的相关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考察,对健美操训练现存的弊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避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健美操训练模式构建出现类似的问题.
1.1 训练模式单一
现阶段健美操训练大都以单向“灌输-接受”的技能掌握式的训练内容为主[4].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硬式学习.这种模式下教练员强势,以自身教学经验和自我观念为主,学生被动,缺乏自我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整个过程形成教练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练怎么输出,学生怎么接收的刻板训练.教练训练手段得不到创新;学生运动能力得不到发展,训练质量得不到提升.同时,与新时代体育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悖.
1.2 训练内容枯燥
训练内容是指在训练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学校的运动条件、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在相应的训练环境下传授给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专项技能.经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健美操的训练内容多以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基础训练、等级或比赛套路为主,该训练内容多年未进行更新,动作组合、音乐选择及编排老化,未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对相关理论的学习靠教练员的只言片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安排,致使学生对健美操项目的认识度不够、认同感不足.导致专业运动项目理论学习不扎实;技能水平难提升的尴尬局面.
1.3 训练方法守旧
训练方法是服务于教练和学生训练的活动,是教练将训练内容传授给学生的重要途经.训练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训练效果、最终的训练水平的提高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受长期训练思想体系的影响,教练员大多以动作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为主;教练员采用“一刀切”,进行统一的“传道、授业”就难免会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守旧型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技能以外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情感与意志品质的发展,最终,难以达到体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初衷.
1.4 训练反馈片面
目前,高校健美操训练的评价反馈以一套完整的动作展示为主要评价内容.首先,该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起始水平的差距、情感态度的变化以及过程性成长的幅度等因素,局限于动作的掌握,对其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次,考核内容即训练内容,学生的展示欲、新鲜感早已磨灭在重复枯燥的练习中,导致最终评价环节学生没有紧张感,教练没有成就感,评价没有氛围感.该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健美操训练模式构建设计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健美操训练模式,紧跟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坚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训练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理念.深度解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训练模式,并不是忽略教练员的作用,而是对教练这一角色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教练需要对自己的任务、角色有新的定位,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明确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教练学习如何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习如何成为训练中的主体,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如何训练并学以致用.
该训练倡导灵活多样的训练模式、混合多元的训练方法,并根据训练进度分为三个连续阶段,以阶段特征为出发点围绕训练模式、训练目标、训练任务、训练过程、训练方法、训练效果、训练评价反馈等几个关键要素进行框架构建.从核心思想出发,将核心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训练中(见图1).
图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健美操训练模式设计图Fig.1 Design of aerobics training mode centered on student development
2.1 思想理念清晰具体化
近些年来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对身体健康有了更为准确的定义,但也只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抽象化的指导思想、泛化空洞的理念仍无法切实体现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当中.思想、理念清晰化是指:我们终究需要认识到学生得到发展才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化的指导思想、训练理念主动构建健美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体系,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
思想、理念具体化体现在层层递进的训练环节当中:训练指导思想是训练理念确立的前提基础;训练理念是训练目标确立的基础依据;训练内容的选择以训练目标为中心;训练过程的实施需要围绕训练内容的具体选择进行完善.因此,结合训练体系的系统化理念将健美操训练过程的设计实施、训练内容的具体选择、训练目标的圆满达成,是将思想、理念具体化的必经路;必经路的重心在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练的执教水平、学校的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出发,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逐一落实到具体的训练当中来.
2.2 训练模式灵活多样化
训练模式是在一定的训练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训练的程序.训练模式的构建根据此思路进行,且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但稳定的训练模式并不意味着一层不变,毕竟没有万能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所有能力素质.训练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健美操课程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体现在训练单元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上.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健美操训练模式,需以阶段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阶段训练的内容要求为基础点,以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为着重点,不禁锢守旧于某一种训练模式,擅于捕捉每种训练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灵活进行训练模式的组合使其育人功能最优化,从而切实把注重学生发展落实到训练的每一步.
2.3 方法手段混合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单一的训练式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混合训练方式要求教练员按照实际的训练需要进行“搭配”,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俗话说“训练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式方法的合理使用在训练过程中够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效提高训练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是正确的训练方法.
立足于布鲁姆的教育分类目标理论,多样化的训练模式、多元化的训练方法下,单主体、单形式的评价方法逐渐显现其出现主观、片面的评价弊端;全面客观的评价训练目标的达成情况、教练的教学情况、学生的训练情况等构建多方位评价内容、多重性评价主体、多频次评价结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保证训练过程中评价信息全面、内容有效、反馈及时的必然要求.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健美操训练模式具体构建路径
3.1 训练初期阶段——“快乐体育”的训练模式
健美操训练初期,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知处于泛化的阶段.是理论及实践知识不断积累的时期,是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时期,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健美操训练模式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认识度为初始点,明确本阶段的体育训练任务为目标点,建立“快乐体育”的训练模式为中心点,依据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进行训练设置.通过增加训练内容的有趣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感,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体验感,为今后积极主动地进行健美操运动技能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训练,无论是对教练教学、学生发展还是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快乐体育”训练模式(见图2),首先借用网络多媒体选取具有代表性、观赏性、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健美操视频,教练根据播放内容进行讲解、概述让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对健美操及其项目分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反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练进行动作的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在学习技术之前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并且辅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动作的模仿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发力的特点;再之,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重点关注学生可发展的水平,选择相应的训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挑战和努力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能够达到的水平获得成功,从而体会健美操带来的快乐;最后,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内容,确定训练任务、完善组织形式.
图2 “快乐体育”的训练模式Fig.2 The training mode of"happy sports"
3.2 训练成熟阶段——一体化的训练模式
健美操训练的逐渐成熟的阶段,是学生实践技能学习和形成的中心阶段,本阶段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的半自主训练模式(见图3),重点在于教练“授学生于渔而非鱼”:即教练在教授学生获得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所得通过“模拟训练”的方式运用于实践当中.这就要求教练在不同的训练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选用合理的训练内容、挑选合适的训练手段、运用相应的训练方法,保证学生乐学、善学、好学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受益.学生在本阶段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身体状态以适应高效率的学习、高标准的要求、高质量的模拟为技能运用于实践提供有效保障.
图3 一体化的训练模式Fig.3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gration
一体化的半自主式训练模式,提出教练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提出疑惑,让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的同时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把握属于自己的“重难点”,通过不断的练习,快速掌握运动技能以此提高训练效率.技能的粗略掌握不是最终目的,教练的一味的说教也并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觉醒是第二学习时段的关键,本时段:要求学生互拍学习视频至微信群与优秀学生展示视频对比,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教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他弱我强,他强我更强”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改正不足、强化优势,师生得以高标准、高要求完成每一次学习.技能达到巩固自动化阶段后要求:学生根据自我优势进行动作创编(教练指导、干预);教练组织学生抽签选择小教练,在有限的时间进行简短的训练教学(学生自评、互评)通过层层把关保证每一位学生模拟“个人训练”高质量完成.
3.3 训练巩固阶段——“以赛代训”的训练模式
训练达到成熟稳定的阶段,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达到相对牢固的程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健美操训练摒弃传统的考核形式,倡导通过“以赛代训”的模式(见图4)让学生在相对轻松和适度紧张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在此之前,教练提出考核要求、安排考核内容、强调考核原则、交代考试流程让学生对考核内容有预先的了解,使得考核内容更具有方向性;让参评者对考评内容有提前的熟悉,使得考评总结更具有指向性.后采用探究式、合作性、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考前“备赛”;通过学生自评、教练评价、同行互评的多元评价主体,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并用进行全方位考评;同时,针对考核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图4 “以赛代训”的训练模式Fig.4 The training mode of"competition for training"
“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已有知识技能内化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通过不断的“备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严谨客观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集体意识,使其在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升华同时体会健美操的魅力所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阶段的评价通过教练对学生“备赛”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即时指出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通过相对性评价让学生清楚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绝对性评价清晰发现学生最终的完成结果与既定目标的达成程度;根据评价进行最终性的总结,用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训练质量;查漏补及时反馈,用于持续改进.
4 结语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健美操训练模式,从前期设想到框架构建,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多模式并行、多手段并举、多方法并用的训练手段,为促进高校健美操项目的不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