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维崧《满江红》词之身世之感

2021-12-20喻梦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满江红题材

摘 要: 阳羡宗主陈维崧一生创作了96首《满江红》词,超过半数都创作在不惑之年以后。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其《满江红》词题材多样,风格多变,却因融入他本人的人生经验,而无不在道其身世之感,呈现出极强烈的个人特色。陈维崧《满江红》词多用入声韵,感情淋漓尽致,读之可以体会其内心世界。他的霸悍词风也对清初词风从婉转娇媚到豪迈大气的转变做出极大贡献。

关键词 :陈维崧 《满江红》 题材 身世之感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大家、骈文作家。他少年成名,才思敏捷,一生作词极多。《湖海楼词》中保留了他的词1629首,用调多达416个。他是当之无愧的清初词坛巨擘。然而,正如“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等文学主张所言,陈维崧的词也同样成就于他的命途多舛。他一生先后遭遇家族没落、仕途不顺之苦,半生飘零,活在穷困潦倒、亲友接济之中。种种苦难使他依托笔墨诉说胸中悲愤,发出“不平之音”。而《满江红》作为历代豪放词人钟爱的长调,自南宋后多被用于抒发雄浑豪迈、沉郁悲慨之情,在陈维崧手中更与他的“不平之气”相衬。

陈维崧十分尊词体,又“无事不可入词”。故而《满江红》词由他写来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其存世的96首《满江红》a中,既有尊柳永《乐章集》《满江红》本事的《江村夏咏》组词,呈现出清新绵邈之美,也有追随稼轩风的《汴京怀古》组词,大气磅礴。而无论是何种题材的《满江红》,皆因融入迦陵本身人生经验而显得独具特色、情思充沛。他于词中言事,于词中言心,词如其人,“蹈扬湖海,一发无余”b。笔者拟从陈维崧所作《满江红》词调出发,结合其生平经历,探讨其词中的身世之感。

一、陈维崧身世之感与《满江红》词调之渊源

陈维崧的一生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为“鲜衣怒马的豪阔少年”,“饥驱四方的落魄游子”与“晚境荒凉的明史检讨”。c而其词亦随经历相变。

他出身名门,幼年起即养成一种门第观念。旁观父辈与文人名士流连诗酒、唱和更迭,更使少年早慧的他再添一分狂放傲物的浪漫情怀。也正因如此,他前期词多空洞流俗,因学晚唐五代而绮丽冶艳。中后期词则因遭逢人世沧桑巨变而变得沉郁凄怆、悲凉雄肆。生于优渥家庭的他并无应对困顿生活之法,国破家亡后,他只能倾力于诗词创作来排遣内心苦闷,故而词中的身世之感亦愈发浓厚。

陈维崧成年后即颇爱用长调,如《贺新郎》《沁园春》《念奴嬌》与《满江红》等,都创作有百首左右。《满江红》调则是他用以抒发身世之感的首要选择。

笔者细致阅读周绚隆先生《陈维崧年谱》后,将有明确系年的51首《满江红》词进行了创作时间上的统计。其中,除去《满江红·何明瑞先生筵上作》为其18岁参加童子试获第一所作d之外,其余50首皆是他43岁之后所写。可以想象,现存的96首《满江红》中,当有大半数是他中年后所作。

这半数词作又有三个涌现高峰,分别是康熙七年(44岁,12首)、康熙十一年(48岁,15首)和康熙十三年(50岁,10首),而这几年陈维崧正处于其一生的主要活动中心之一——中州,也就是现今的河南。

观其一生,有三个主要活动中心,即江浙、中州和北京。e江浙是他早年生活、交游的地方,北京是他康熙十八年(1679)中博学鸿词科后人生最后四载生活之地,中州则是他离开冒襄水绘园后,康熙七年(1668)至康熙十一年(1672)间浪游之所。中州之旅虽不似在京为官一样惹人艳羡,却对陈维崧的创作影响至深。中原大地的壮朗景色打开了他的胸怀,使他心境更加开阔旷远,底蕴深厚的文化古迹与其象征的精神内涵丰富了他诗词的深度与厚重感。这一时期他创作的《满江红》词中多有咏怀、咏史与记游之作,和“少年听雨歌楼上”不同,已然能够让人觉出迦陵豪魄了。

“平声流美,上声妩媚,去声劲健,入声激切。”f陈维崧96首《满江红》词皆押仄声韵。这使得他的《满江红》词激越昂扬、沉郁悲愤,与他本人身世经历更加吻合。正如“一派灰飞官渡火,五更霜洒中原血”,山河破碎、身如飞蓬,过往荣华“都陈迹”。

再看其在京为官后,作《满江红》数量锐减。一方面,他修史繁忙,创作本就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他所处环境和交友对象有所改变,文字也随之成为应酬之物。如同为长调,略览其在京后的作品,就有约二十首《贺新郎》,都为酬赠所作。足可证明:尽管他各类词中都有“咏怀”的诗的特色,但对比之下,抒发身世之感时,他仍以《满江红》词调为先。这也是本文择《满江红》词来体味陈维崧身世之感的原因。

二、陈维崧《满江红》词身世之感的内涵与抒写

陈维崧《满江红》词中的身世之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对历史兴亡、昔盛今衰的慨叹;二是屡试不中、读书误人的无奈、愤懑;三是常年羁旅、身如飞蓬的孤独苦闷;四是晚年亲朋逝世、病痛缠身的寂寥落寞;五则是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怀念。这五类情感并非与个别词作一一对应,而是伴随词人阅历的增添而不断产生、交融,再被其倾泻词内,故一首《满江红》词中,常能体现出词人多种情绪。因此,为了不割裂词的完整性,下文不以情感分类来做探讨,而是选择较具代表性的《满江红》词进行阐释,以便更好地分析其身世之感的内涵与抒写。

(一)吊古伤今的咏史怀古词

陈维崧《满江红》的咏史之作以《汴京怀古》组词为代表。这组词主基调基本相同,均是对朝代更替、山川如故的感慨。为免冗余,不对其内容做细致解读。然其写作背景十分重要,仍需交代一二。

这组词写于康熙七年(1668)。彼时陈维崧生活奔波动荡。他在吴地走亲访友,寄宿借食,疲惫不堪,决定回家。但战后亳村环境恶劣,令人无法安身。于是,他决心北上赴京求职。可历经辛苦到达京华后,龚鼎孳却未能为他谋得职务。因此,满怀希望的他又不得不带着一腔失落南下。g这过程中,他游览了河北到河南的山川风光和历史遗迹,《汴京怀古》就是此时所写。这也是中州之旅后,陈维崧心境、词境转变的重要原因。

观其怀古词,有一首广为传诵,即《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咤。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信陵君,即魏无忌,战国魏昭王少子,“战国四公子”之一。然而英雄不再,仅余祠堂供后人瞻仰。词人眼前的信陵君祠,“荒台”“败叶”“红桕”“坏墙”,破败不堪。更有“惊风”“细雨”,惹人哀思,但又不能不说是词人荒寞的心境所致。他至于堂下,触景生情,恨不能与信陵君生于同时。他以“毛薛”相比、以侯嬴自况,怀古伤今,直抒胸臆。明明满腹才学,却空有一展抱负之心,无人赏识,末句的“老泪”一词,更突显出他时不我待的悲愤之感。

(二)凄凉动人的咏怀词

《满江红》中的咏怀词更多地抒发了他压抑在心的凄凉之情。因这类词专写自身,其感情更如瓢泼大雨般注于词中。在其诸多忆旧哀叹的作品中,有一首《拥炉》格外令人动情:

记与云臣、南耕分赋冬词,有围炉一题。今者栖迟省幕,纵有红炉,独拥而已,何言围也。赋此以志予慨。

炙尽乌金、销不了,鬓丝微雪。依稀听、一城巷杵,半楼檐铁。拨尽寒灰人语悄,跋完官烛鸡声咽。笑西廊、鹦鹉也愁寒,频频说。

小窗底,屏風折。微酣处,炉薰爇。但得人围绕,心情顿别。记得常年喧笑语,笛床茶臼参差列。只侯门、兽炭枉堆盘,增寒冽。

作此词时,词人在汴京游历。他冬夜在开封独坐,忆起曾经分词之事,感慨顿生。上片以种种意象构成一幅画卷,绘其独坐的见闻、感受。下片是其脑海中旧时光的再现。借着“炉”之一字,今昔比对令人心酸不已。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h,以“维崧”“维岳”为名本是祖父陈于廷对陈维崧兄弟二人的祝福与展望。但终究因命运无常,陈维崧博取功名的理想晚年才得以实现,而他此时阅尽风霜,也不过是独身在外的孤独老人罢了,《满江红·闻往岁帝城烟火之盛,甲于天下,今年元夜,作客都门,适逢新禁,凄然独坐,词以遣怀》:

夜火春宵,说此地、上元尤胜。烟焰里、烘桃炙柳,飘梅灺杏。绣羽花冠筒内放,缃苞翠蔓竿梢映。紫葡萄、十丈满池莲,丝丝凝。

玛瑙寺,秋千竞。琉璃厂,筝琶盛。更钿车麝帕,嬉游不定。今夜凤城偏寂寂,一灯微耿人初病。只角残、吹到第三声,何心听。

陈维崧本是骈文大家,最擅以赋为词。词的全篇几乎都是对京城上元盛景之闹的描写,独有最后两句点明词人此刻所处之境。虚实交加下,更衬出题中“凄然独坐”之悲凉,联系词人病弱老人的身份,更能感受其内心的孤寂寥落。而陈维崧在京为官期间,陪伴他半生的妻子储氏也在老家病逝,他第二年才由信件得知此事,知道时更是倍觉悲痛,连伤神、落泪都觉晚矣。

(三)抒情写恨的记事记游词

《满江红》中的记事词甚多,同样极富咏怀特色,也加强了对词抒情写恨功能的认识。如《满江红·舟次丹阳感怀二首仍用天山韵》其一:

水面弦生,郭索响、谁能遣此。问白傅、浔阳江上,可曾如是。天外雨随帆共落,洲边雁与船同寄。人奴之、笞骂此生无,应足矣。

河蟹贱,肥而旨。秋山暮,红兼紫。但酒酣以后,呼牛亦唯。铸铁竟成千古错,读书翻受群儿耻。笑道旁、石马亦何为?风吹耳。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写的是词人在丹阳江面上的所见所感,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上阕中的“白傅”与“浔阳江”是陈氏内心与江州司马的共鸣: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遭逢琵琶女叙说自己不幸的身世,社会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的愤懑喷薄而出,化为“天涯沦落人”的一曲悲歌。而陈维崧也一生仕途不顺,漂泊无助,此刻又正是一名羁旅途中的“沦落人”,怎能不与之共情?此外,陈维崧又并非下层人民,他从小养成的风度学识使他有着高于常人的骄傲与自尊。而历经挫折后,他感受到“今朝布衣”与“昔年公子”天翻地覆般的差异。接连失意于考场更令他生出一种“读书无用”的愤恨。“铸铁竟成千古错,读书翻受群儿耻”!可他依旧有旷达、潇洒的一面。“天外雨随帆共落,洲边雁与船同寄”,壮阔的景色,与篇末的设问一起,造就了他独特的词风,使得他的词意境远大、气势宏伟。

(四)表现自我的酬唱赠答词

酬唱赠答词有着交际实用的功能。他人写酬赠词时,多是关注对方。陈维崧却在词中融入更多的自身体验,如《满江红·贺曹掌公秋捷仍用前韵》:

老尽诗人,吴与越、惟君杰出。人都羡、家风华贵,文澜绮密。三世金莲学士烛,一门银管湘东笔。看来春、骏马蹴长楸,千千匹。

仆老矣,身空漆。卿健者,怀吞日。记酒行以往,玉温而栗。学圃条丰君掇杏,砚田殖落余锄术。拟蔗竿、变技学曹公,穿杨术。

曹掌公即曹鉴平,浙江嘉善人,康熙十一年(1672)乡试中式,陈维崧赋此词向其祝贺。i词的上片对曹鉴平的家世、才华大加赞赏,而下片却抛开曹鉴平,感慨词人本人的境遇。他赞曹鉴平“家风华贵”“文澜绮密”,可这两个词难道又不能用以形容词人自身吗?来春“骏马”千千匹,词人却恐怕已是“老骥”了。“仆老矣,身空漆。卿健者,怀吞日”。两相对比之下,更体现出词人自己“老大无成”的感慨。“砚田殖落余锄术”,以“砚田”代指读书,更突出词人对于读书无用的苦闷。但因此词为酬赠之作,这种“读书无用”的愤懑与其在抒写自身时的毫无保留又有着较大不同。

三、结语

《满江红》词调是陈维崧历经时局动荡、受尽漂泊之苦后抒发自身的有意选择。他以《满江红》词写各类题材,又在诸题材中融入他的身世之感。压抑的情怀在词中激射出来,使他的词有了巨大的冲击力和独异的霸悍之气。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其道:“蹈扬湖海,一发无余,是其年短处;然其长处亦在此。”j

正如他所言,“蹈扬湖海,一发无余”既是陈维崧的短处,也是他的长处。用典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透露出他怀才不遇的失意与悲愤;直抒胸臆、毫不避讳的用词和问答则展现了他面对曲折命运的不屈。是这“蹈扬湖海,一发无余”的情感抒发使他的词充满身世之感,拥有“霸悍”的独特风格。也是这一首首充满身世之感的词,才使后人能够看见一个真实、自由、不受命运拘束的灵魂。

同时,陈维崧词的霸悍之气与抒情特色又因他广泛的交游和清初酬唱赠答的风气而传播开来,影响极大。“康熙八年暮春, 陈维崧在历经京师、中州之游后返乡, 居于鄉里近十年, 与亲朋好友酬答唱和, 掀起阳羡唱和之风”k。作为宗主的他以其奔放的才情作词无数,对清初词风从婉转娇媚到豪迈大气的转变有着深刻影响,也为清初词的中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a 陈维崧:《陈维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下文所引《满江红》词均出自该书,后文不再注出)

bj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孙克强主编,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217页,第1217页。

cdegi周绚隆:《陈维崧年谱》,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第107页,第47页,第43—46页,第398页。

f田玉琪:《词调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页。

h 《诗经》,葛培岭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29页。

k 邢蕊杰:《清初阳羡派唱酬活动及其主题特征探微》,《兰台世界》201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陈维崧. 陈维崧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周绚隆.陈维崧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陈廷焯撰.孙克强主编.白雨斋词话全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田玉琪.词调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邢蕊杰.清初阳羡派唱酬活动及其主题特征探微[J].兰台世界,2013(4).

[6]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作 者: 喻梦妍,上海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方向)。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满江红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满江红
岛内盘点蔡上台周年“满江红”
重释爱国主义经典《满江红》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欢乐颂2》《乡村爱情9》立项2016年8月立项表分析
剧版《非诚勿扰》《精绝古城》立项
李威舞台美术作品赏析
赏析岳飞的《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