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弃疾重阳词探析

2021-12-20李旭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辛弃疾意蕴

摘 要:节令词是中国传统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稼轩词中涉及节令的词作有四十首,其中重阳词十二首。前人对于辛弃疾的中秋词、元夕词都有很多关注和研究,但较少有人深入探究其重阳词。辛弃疾的重阳词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使得词作显得更加意蕴深远。在这些词中,主要体现了有关重阳的三大主题:酒与菊,伤时与病老、慕陶与隐逸。

关键词:辛弃疾 重阳词 意蕴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四时景物与气候的改变,引起人们身体与心理的微妙变化,故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陆机《文赋》也有类似看法:“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诗人对于春残花落,草木荣枯之景,比一般人体会得更加深刻细腻。每当面临这样的节序变换,诗人总有许多情感喷薄而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诗词。重阳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令之一,人们在这一天和亲朋好友一起登高望远,把酒临风,寄托节日的美好祝愿。远在异乡的游子,在这一天也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是描写重阳登高的名句。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重阳节游子思乡之情,更推而广之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全宋词》中的节令词共有一千四百零六首,其中重阳词占三百二十一首a。在宋代重阳词中,词人总是对几个重阳典故极为钟情,其中运用最多的当属齐景公“牛山之叹”,陶渊明“白衣送酒”,孟嘉“落帽风流”等典故意象。b

辛弃疾作为两宋词作存世最多的词人,共有六百二十九首词流传至今,涉及节令的词作有四十首。这些节令词作中,不乏传唱甚广的名作,如《青玉案·元夕》《满江红·中秋寄远》《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等。辛弃疾节令词中的重阳词有十二首,从数量上看,他与吴文英并列第二,仅次于黄庭坚。c这十二首词分别为:《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鹧鸪天·重九席上作》《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金菊对芙蓉·重阳》《西江月·三山作》《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念奴娇·重九席上》《生查子·和夏中玉》《踏莎行》(夜月楼台)《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在辛弃疾的这些重阳词中,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主题:酒与菊、伤时与病老、慕陶与隐逸。

一、酒与菊:酒酽花浓的重阳风俗

重阳节历来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以“人”与“黄花”对比,把重阳节赏菊饮酒时的淡淡哀伤写得淋漓尽致。酒、菊、人在李清照的笔下,紧密联系在一起,人因酒而醉,人比花还瘦,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辛弃疾的十二首重阳词中,几乎篇篇都有酒与菊。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联问世,菊花就被赋予了隐逸清高的品格,成为隐士与高士的象征,甚至给人留下了“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印象。在辛弃疾的眼中,菊花同样是高洁的,“要知黄菊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本来“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中无咏菊之作,或是偶然之事。辛弃疾别出心裁,以菊花之眼观物,并非“二谢”不咏菊花,而是菊花不屑入“二谢”之诗。菊花虽然清高,却独与陶渊明惺惺相惜,因为只有渊明的性情才可与之相配,“黄菊为谁开?”(《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倾白酒,绕东篱。只于陶令有心期”(《鹧鸪天·重九席上作》);“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念奴娇·重九席上》)。菊花不仅清高,而且长情,“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西江月·三山作》)。不管岁月如何变幻,人生有再多愁苦,菊花依旧在那里默默守候。

有花必有酒,酒在辛弃疾的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所作涉酒词高达三百五十余首,与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同,辛弃疾坦然“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常年在戒酒与复饮的矛盾中反复挣扎,辛弃疾何尝不明白“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的道理。他曾郑重其事地宣布戒酒,并且写了好多首止酒词,颇为生动诙谐。戒酒的日子,他感受到了“酒兵昨夜压愁城”(《江神子·梨花着雨晚来晴》)的忧虑;而复饮以后,他可以“一饮动连宵,一醉长三日”(《卜算子·饮酒不写书》)。把自己描绘成刘伶式的酒徒,辛弃疾的内心既无可奈何,又心有不甘。

辛弃疾重阳词中的酒,亦是无处不在。在他看来“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开心的时候,“座中拥、红粉娇容。此时方称情怀,尽拚一饮千钟”(《金菊对芙蓉·重阳》)。他认为“古来惟有酒偏香”(《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万千烦恼,酒入愁肠,一切尽皆飘散,至少可获得片刻的安宁与麻痹,因此,他真诚地发出感慨,“天下事,可无酒?”(《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大多数时候的辛弃疾,都能在酒乡里找到安慰,但毕竟人之为人,无法完全脱离喜怒哀乐诸种情绪。重阳佳节,本是登高畅饮,享受良辰美景的好日子,然而故国山河破碎,故土山高水长,登高望远,望到的是关山阻隔,夙梦难回,所以他“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生查子·和夏中玉》)。

除了酒与菊,辛弃疾对于重阳的印象是颇多风雨。“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问他有甚堪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陽节近多风雨”(《踏莎行·夜月楼台》)。这样的外在环境,对辛弃疾的心态是有一定影响,自然环境的风雨,促使他联想到了自己人生路上的坎坷风雨,一时悲从中来,难以自拔。

二、伤时与病老:壮志未酬的抱憾

辛弃疾本无心以词人闻名,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本意是要上战场杀敌,恢复大宋河山。在青年时期,他也曾有过一段意气风发、金戈铁马的军旅岁月。他以“归正人”的身份回到南方以后,时刻不忘自己的理想,接连写下《九议》《美芹十论》等政论文章,对北伐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和见解。南宋初年,朝堂长期被主和派影响,宋孝宗即位以后,以李显忠、邵宏渊二人为将,率兵渡淮,准备北伐收复失地。初战告捷,后因二将不和,兵败符离。这个局面令辛弃疾无比痛心,他曾评论此役:“中国之兵不战自溃者,盖自李显忠符离之役始!百年以来,父以诏子,子以授孙,虽尽戮之,不为衰止。” d

面对这样的时局,许多人开始意志消沉,更有甚者,“直把杭州作汴州”,忘记了金人铁蹄下的中原百姓。辛弃疾自然不满这样的官场生态,他借“孟嘉落帽”一典予以讥讽。据《晋书》记载,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这个典故常在重阳诗词中出现,本意是赞赏孟嘉的才思敏捷与风流潇洒。辛弃疾对于孟嘉屈从桓温一事颇不认同,故《念奴娇·重九席上》一反常人赞许语气,以为“西风落帽”乃贬孟嘉之意,“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他并非在这里强作新论,只是借孟嘉屈从权臣一事,直抒胸臆。词的下片还以陶渊明作对比,“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赞扬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性情。时局官场风气如此,辛弃疾身处其中,也无力改变,只能在诗词里发发感慨,如《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一词中直斥为“掩鼻人间臭腐场”。

耿介坚韧的辛弃疾,长期为抗金大业奔走疾呼,不论在何处任职,他都力所能及地为北伐事业做积极准备。这样的人常不见容于时,许多人视他为眼中钉。台官王蔺弹劾辛弃疾“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谏官黄艾的奏章用词更加严厉,说他是“残酷贪饕,奸赃狼藉”。在这两位言官的笔下,辛弃疾仿佛成为一个十恶不赦之徒。实际上,辛弃疾所做的无外乎两件事:一是内修德政,二是整军备战。例如,他在湖南整顿乡社,把百姓从豪强的压迫中解救出来;以非凡的魄力,迅速建立起飞虎军,使之成为重要的国防力量。在江西为了救荒,他派人于大街小巷贴出“闭粜者配,强籴者斩”的榜文,短短八个字,阻止了借机囤积居奇和哄抢粮食的行为,很快稳定了局势,百姓顺利渡过灾荒。

然而吏笔如刀,言官们的“风闻奏事”,极大地阻碍了辛弃疾的报国之路。当然最终也与朝廷对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有关,于是辛弃疾前后被闲置了近二十年。即便如此,他的信念也从未放弃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三呼“杀贼”而绝。屈原发出“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悲叹,辛弃疾也有同感。英雄迟暮之憾与英雄失路之悲,带给他的是双重打击。

遭受打击的辛弃疾,心中难免有所郁结。情志滞郁,人就容易生病。他的病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方面的,比如疝疾等,这类疾病药石可医,甚至在痊愈以后,他还把治病良方分享给其他人;另一种病是心理上的,这类疾病难以医治,壮志难酬的情绪长期萦绕在心里,他只能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然而酒醉伤身,以致生出病痛。

在落木萧萧的重阳,辛弃疾勉强自己“抱病且登台”(《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放眼眺望,四顾茫然。他暗示自己身体还很强健,实际上身体情况“只比年时病起时”。“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人生百年如花阴流转,两鬓的白发让辛弃疾不得不服老。他问自己“有甚闲愁可皱眉”,答案不言自明:“老怀无绪自伤悲”(《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真正令人悲伤的并非老病,而是壮志未酬,英雄已老。

三、慕陶与隐逸:平生丘壑之志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是古代著名的隐士,两者都颇受后人的崇敬与赞美。看起来他们没有什么交集,但稼轩词中涉及陶渊明的多达七十余首,辛弃疾在诗词中力赞陶渊明,将他引为自己的异代知己。他对于陶渊明的追慕,到了一种几近于崇拜的地步。在生活方式上,他像陶渊明一样,过起了田园生活,尽管他的这种田园生活是被动选择的。在上饶闲居期间,他效仿陶渊明种菊植柳,并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他在带湖新居旁造亭,以“植杖亭”命名,语出《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又建停云堂、松菊堂等,还戏称自己的居所为“种柳已成陶令宅”(《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广济仓事》)。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此后陶渊明一直被视为隐士的代表。辛弃疾对于陶渊明隐逸思想的接受,是一个复杂纠结的过程。作为爱国志士的辛弃疾锐意进取,本无隐逸之心,但是在现实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他也只得选择寄情于田园山水,远离尘世中军国大事的纷扰,这与他选择用沉醉来暂时忘却烦恼是一样的。

因而他在词中多次提到自己有“一丘一壑之志”,这个典故出自《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意思是在山壑中垂钓,那么天下万物难以干扰他的心志;隐居在小山之中,则天下万物不能改变他的安乐。他曾在《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中这样对朋友说道:“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不仅如此,这种隐逸之思也体现在其他重阳词中,《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一词表现最为集中:

路入门前柳。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岁晚凄其无诸葛,惟有黄花入手。更风雨、东篱依旧。斗顿南山高如许,是先生、拄杖归来后。山不记,何年有。

是中不减康庐秀。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鸟倦飞还平林去,云肯无心出岫。剩准备、新诗几首。欲辨忘言当年意,慨遥遥、我去羲农久。天下事,可无酒?

整首词的意象选择颇有五柳先生风味,如“悠然阁”“门前柳”“黄花入手”“东篱依旧”“南山高如许”“拄杖归来”“鸟倦飞还”,等等。此外,词中还化用了不少陶渊明的诗文,如“鸟倦飞还平林去,云肯无心出岫”典出《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欲辨忘言当年意”典出《饮酒》第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去羲农久”典出《饮酒》第二十“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然而辛弃疾并不能真正做到忘情世事,像陶渊明那样追求“一丘一壑”的隐逸之趣。在他的梦中心中,醒时醉时,北伐事业总是挥之不去。酒醉时挑灯看剑,睡梦中回到旌旗猎猎的战场。即使闲居无事,面对笔直的松树,在他的眼中也好比英勇的战士,他还要认真地去“检校长身十万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由此来看,仅仅探讨辛弃疾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追步,还不能完全说明陶渊明对于辛弃疾的意义。事实上,陶渊明已经成为辛弃疾个人思想的重要来源,人生失意时的精神支柱。有了陶渊明这个精神家园,辛弃疾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战场,都能做到一往无前。因为他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即便自己再怎么遭人嫉恨,朝廷对自己弃之不用,最差的结果也不过就是回归田园而已。在上饶那个山清水秀的家园,总有水田几亩、草屋几间等着自己。从这个意义来讲,陶渊明是辛弃疾的退路,正是有了这个退路,他才能无所顾忌地按自己的心意去为官做事。

总之,正如梁启勋在论节序词时指出的那样:“咏七夕者多以牛女为背景,咏重九者多以龙山为背景,尚非纯粹描写节序也。”尽管辛弃疾的重阳詞里也经常运用“牛山之叹”“白衣送酒”“落帽风流”等典故,但节序的暖冷之变、风俗之盛、前贤故事,从来不是作品中要表达的“真意”。佳节风俗的描写以及前人故事的咏叹,意在表露他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佳节时序只是给了他一个借以抒怀的机会。通过对辛弃疾重阳词的细读分析以及词作背景的深入探析,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辛词中的重阳既有赏菊饮酒的时令风俗,也有对现实与自身处境的慨叹。辛弃疾之所以喜好饮酒,与其隐逸之心有类通之处,他并非刘伶式的酒鬼,亦非陶渊明式的隐士,究其一生的志向,仅仅是恢复河山而已。

ab刘水:《宋代重阳词研究》,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第28页。

c 刘策:《宋代重阳词研究》,河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第44页。

d 邓广铭:《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140页。

作 者: 李旭辉,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辛弃疾意蕴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辛弃疾也是“及时雨”
辛弃疾作词限酒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名师读意林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