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粮减损攻坚战

2021-12-20颜旭

食品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减损机收损失

颜旭

去人工收割、石碾子脱粒、扬场,粮食不知丢了多少,现在都是机械化,浪费少多了!”江苏省关庙镇卓水河社区农民张成林说。“可不是,今年收稻子,合作社请了收割机来,粮食损耗率从以前的3%降到了1%左右。”社区种植大户刘新洪难掩笑意,“别小看这2%,一亩地少撒20斤,4000亩地就是8万斤,那是多大的产量啊!”

当前玉米和水稻的机收率分别为79%和94%,机收是秋粮收获的主要方式。今年秋收,各地积极在机收减损上挖潜力,促增产。今年3.7亿亩秋收水稻和超过6亿亩玉米能够颗粒归仓,机收减损,功不可没。

机收减损

“师傅,不光要收得快,还要损失少啊!”这是今年机手在为农户作业时常听到的一句话。

为何机收减损意识如此深入人心?为何以前要“增”,现在不仅要“增”,还要提“减”?这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机收减损在保障粮食安全上所释放出的巨大潜力。虽然目前我国机收损失控制水平并不低,但仍然有进步的空间。比如,如能把秋粮机收损失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秋粮将至少挽回70亿斤损耗,相当于国人的饭碗中多了70亿斤粮。特别是当今耕地资源有限,增加播种面积困难的情况下,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就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往左一点,再往左一点。”湖南省益阳市农机事务中心水稻机收减损工作专班技术员谭斌一手拿着卷尺,一手打着手势。“停!好!”一个长0.5米、宽2.2米的稻谷损失框就搭建起来了。

工作专班的技术人员首先细心地清理了损失框中水稻割茬上的碎草,然后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地面上或碎草中的稻谷,一粒都不放过。经过认真计算、仔细核算,结果显示,水稻机收损失率仅为1.01%,比2.8%的标准线还要少近2个百分点。“按这个损失率算的话,今年我们合作社共种植早稻2000多亩,能捡回不少粮食!”桃江县山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瑜高兴地说。

以前,每到丰收时节,人们会到割过稻谷的田里拾稻穗。如今,这一场景早已成为历史。机收不仅损失率低,其效率之高也远超人工收割。

秦巴山区腹地的稻子黄了,农田里各类农机来回穿梭。“半天不到,全部收完!这要是以前,3亩水稻,人工收割得十多个人。”四川省通江县文笔村农民赵荣泽说,机械化不仅大大缩短了收割时间,还能避免因天气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人手跟不上,夜间稻谷就可能被雨淋,影响收成。现在不仅收得快,农机驾驶员还可以根据水稻高度、成熟度调整收割机的割台高度、收割速度,减少损失。

为了提高秋粮机收减损效率,农业农村部要求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機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并召开全国秋粮机收减损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千方百计减少秋粮机收环节损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秋收期间派出5个指导组,赴全国5个片区指导机收减损,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

科学减损

机收减损要想取得实质进展,科学减损是核心。一方面,要选对时机。比如水稻的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期或完熟前期,此时作物含水率约15%-25%,收获时损失最少。收获过早易造成夹带损失,过晚则会加大落粒损耗。另一方面,性能优良的农机加上熟练操作的机手,才能有效避免漏割、堵草、“跑粮”等情况。

8月底,北大荒农垦集团江川农场有限公司水稻开始收割,公司副总经理武玉刚说:“江川农场处于第二积温带,采用松花江江水灌溉、水温较高,加之今年夏季持续高温,水稻成熟期提前一周以上。我们采取割晒拾禾的收获方式,可以在水稻适宜熟期、食味值最高时抢先割晒,割倒之后在田间自然晾晒,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水稻优质食味,降低损耗率。”

机手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则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质量。“三分机器、七分使用”,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在作业过程中有很多小窍门。“成熟透站立着的水稻,收割时,可以先将拨禾轮转速调低,减少对稻子的打击次数,降低粮损。还要记住高作物拨禾轮向前调,矮作物向后调。”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草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吴草涛说。

此外,为了让机手们在“实战演练”中掌握减损的诀窍,“以赛促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一场“看谁更少”的赛事在广袤田野上热火朝天地展开。据统计,仅湖南全省各级组织的机收减损比武竞赛活动就近100场,参赛农机手1500人,全面提高了机手的收获技能和作业能力。

供应充足的优质农机,则是机收减损的可靠保障。步入吉林省梨树县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一排排现代化的农机具很是气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种田的好帮手,我们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了。”合作社理事长卢伟介绍,合作社的各类农机具已从最初的1台(套)发展到60台(套),其中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机具20台(套),覆盖耕、种、防、收各个环节。

据悉,为了做好“机收减损”工作,9月初,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线上开展了全省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并提醒广大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和农机户,收获前提前做好机具保养,尤其注意调整割台、摘穗装置、粉碎装置等关键部位,确保机具作业时处于最佳状态。还要备足、备好田间作业常用工具、零配件,尤其是易损零配件等,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排除。

机收减损还需要借助互联网发挥农机信息化、智能化优势。新农机的不断升级,推进收割机等农用机械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从源头减少浪费。

据了解,湖北省武汉市今年共投入1000万元,开展智能农机示范项目和市级农机购置补贴,积极推进农机化生产与物联网、遥感、北斗等高新技术融合试验。武汉港湾永旺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智能农机,全面升级水稻生产耕种收管农机装备,多种新型农机在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还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机收损耗、增加了农业收益。

“使用智能农机设备以后,仅无人机水稻飞播一项,就可为合作社节省人工成本70%、节种10%以上。”合作社理事长胡丹说,购置的智能拖拉机和插秧机相较传统农机,作业效率可提高20%和50%。智能收割机采用向心回转路线自动收获,抛洒率较传统的收割机下降5%到10%。

此外,突发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作物倒伏、土地泥泞、成熟期变化等情况以及“小散偏”地块条件,都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重要因素。今年各地积极加强农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加应急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探索建立应急作业服务队,补齐应急救灾能力短板。

“这两天下雨,玉米用原先的收获机割不出来,幸亏有这种履带式的收获机,不然就得人工背玉米了!”山东省菏泽市李楼村村民张振书说。张振书今年种了6亩玉米,持续降雨后,农田进入泥泞状态,普通的收获机无法进地收获。就在他发愁时,乐恒种植专业合作社购进了一批履带式玉米收获机,6亩玉米很快就收获完毕,解决了他的一块心病。

今年该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市委、市政府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工作合力,积极组织排水抢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应急指导。农业农村部门、气象、应急管理、水务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0余次,制定农业重特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同时,市、县、乡三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4500余人次,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清理疏通田间沟渠排水系统开展自救,同时加强物资保障,各地积极调运排水、挖掘、收割等机械开展作业,并提早谋划秋种工作。

环节减损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粮食损失這一问题放到整个生产供应链条上来看,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这一旅程,生产、运输、储存、加工、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而且原因复杂,涉及范围广泛,既涉及农户、企业、消费者等多主体,还涉及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既涉及设施装备技术,又涉及思想观念传统,因此,必须从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发力,持续推进粮食减损。

江苏宿迁市卓水河社区种植大户刘新洪不仅满意高效的机械化收割,还对给力的运输和烘干赞不绝口。“合作社配备了两台大型烘干设备,建起了1300平方米硬化晒场和200平方米储存用房。稻子打下来,封闭式运输到烘干厂房,再也不用‘看天收割’了!”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存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宿迁市宿豫区来龙粮库,工作人员叶增林正盯着电脑屏幕查看粮库温度,“通过科技储粮减少损耗,延缓陈化,才能确保每颗粮食的安全。”该区运用储粮新技术,对全区24.5万吨在库存粮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合一”科学手段,实现“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保障粮食品质。

提高粮食的深加工利用率已经成为我国粮食产后减损战略中的重要部分。“以前大米仅抛光就得抛好几次,碎米率高,还浪费。现在我们按照标准,工序从以前十多道减少到五六道,剥出来的颗粒几乎都是整的,碎米率大幅减少。”宿迁市明微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培冉说。

涓滴细流汇江海。“三秋”期间,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为丰收献礼。在农户储粮环节,引导农户使用科学储粮及烘干整理装备,粮食损失可降低至2%以下;在粮食收购环节,各地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促进粮食提质进档;在加工环节,推广适度加工技术,大大减少了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

猜你喜欢

减损机收损失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