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民宿建设中的应用
2021-12-20宋洋
宋洋
中图分类号:TU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058-03
引言
非遗体现了当地乡村的特色和传统文化,以原生态的面貌被世人传颂。随着人们对非遗保护意识和文化需求的提升,非遗旅游计划、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众多产品形态不断涌入市场,这不仅让非遗被更多人所知晓,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收入。然而,非遗相关的产品、市场形态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引起相关非遗研究人员的关注,并逐步加大保护、传承和创新力度。以贵州苗绣为例,贵州苗绣在当地日常生活中主要应用于服饰、饰品,书籍,小挂件等物品。随着人们对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贵州苗绣逐渐走出大山,和外界的设计团队跨界合作。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苗绣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苗绣更多的被应用于服饰中,款式较为单一;和时尚品牌合作,但价格略高,大众接受程度有限;很多非遗传承者离开家乡寻求更好的发展,手艺得不到有效传承,在青年一代中仍有手艺流失的问题存在。吴胜德等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剪纸艺术的研究,分析了其在民宿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该案例的设计实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贵州当地民宿室内设计风格的区域化、民族化和个性化特点。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也为非遗在民宿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黄友慧从民宿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非遗中可进行提炼的符号元素,例如图形符号,象征符号,指示符号,在景观设计中则可以转换应用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材质构成、空间意象构成和符号本身中。伍猛等分析了贵州苗绣装饰元素在室内硬装和软装中的应用,表示非遗在民宿建设中的应用有利于对非遗所在地进行有效的传承。吕妍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收集法对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酒店行业进行研究,分析了苗绣图案色彩及纹样元素在室内的应用,还对苗绣中的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和蝴蝶纹样在实际室内应用进行了分析。非遗和民宿建设的结合有助于塑造民宿的特色发展和非遗的多样性,使得非遗能够在本土得到有价值的传承和保护,更丰富有趣地传承了其历史文化内涵。基于目前市场上非遗在民宿建设中的应用现状,文中对非遗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出其主要的三点设计元素,并给出了其在民宿建设中应用的设计实例,为非遗在民宿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非遗和民宿建设概述
(一)民宿建设
“民宿”一般指的是B&B(Bed and Breakfast),国外的民宿业务有较长一段的发展经历,相较于国内来说更为成熟。国内相关研究的资料留存的完整性相较国外来说更有针对性、更全面。通过前期文献調研和整理后笔者发现,国内在乡村民宿方面的研究较为突出,黄晨玥在《乡村旅游背景下民宿设计体验性研究》中总结到,乡村民宿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乡村回归型,第二类是自然融入型,第三类则是艺术体验型。
(二)非遗
非遗是文化多样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证,它的存在为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部分非遗的损坏和消失,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非遗是普遍的意愿和值得关注的事,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了《保护非遗公约》。
(三)非遗和民宿建设的关系
非遗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发展来说都是一种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资源,体现了其发源地独有的特色和传统文化,以原生态的面貌被世人传颂。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升,非遗得以更好的传世,并通过不同途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非只能在收藏馆内观赏到。设计师们提取非遗中的元素进行设计,尝试将其应用于民宿建设中,其中涉及建筑、软装、硬装设计等多个方面。
1.非遗助力民宿建设的可塑性:从近几年国家发布的政策中不难看出我国对于非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例如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和2018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都纷纷提到要将非遗和旅游业融合纳入重点发展工程,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来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和培育文化生态,民宿建设成为非遗旅游中的一大关注点。
2.民宿建设促进非遗的传承性:随着政府和广大社会企业的推动,非遗的传承发展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反响。非遗旅游从一开始需要政府推动扶持模式逐渐转向为自身造血模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助力家乡发展。
3.民宿建设推动非遗的创造性:非遗和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故宫文创系列就是很好的例子,2019年中国经济网发布故宫2017年文创收入15个亿,超过1500家A股公司。不难看出,大众除了物质需求上的满足,也开始不断地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发展,对文化需求、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大众对非遗旅游也投入了关注和期待。非遗和民宿建设的结合对非遗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优势。
二、贵州苗绣概述
苗绣早在2006年就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中。在历代传统文明中,苗族的刺绣艺术有着特别的展示和传承的价值意义,是苗族妇女通过一针一绣不断坚持后所得的生活成果。
(一)苗绣在贵州当地的传承
在贵州苗族当地有这样一句话“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苗绣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逢过节苗族的姑娘们都会将苗绣穿在身上,而现在会穿这些服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笔者通过和当地人沟通了解到,苗绣工艺十分耗时,家中如果有女儿,母亲就要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她准备嫁妆,而这个嫁妆,身上各个部位的苗绣都是母亲亲手一针一线为女儿缝制的,苗绣也正是因为这样而代代相传,如图1和图2。
通过对沿街苗绣相关的商铺进行调研,我们发现,苗绣除了应用于服饰中,还经常会和一些饰品,书籍,小挂件结合,这些商品在款式和形式上较为大众,如图3、图4和图5。从商品来看,苗绣基本应用于小物件,日常用品,这些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加工制作的物件中。这些商品的图案大多都是一些具象的神兽,鸟,花,蝴蝶等元素,在笔者看来,并不是十分的迎合当下潮流。笔者认为苗绣应该做出一定的创新,将现代的流行元素和苗绣文化融合出来,这样才能增加消费受众面。
(二)苗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
笔者通过和贵州苗绣传承人杨再美老师②的沟通了解到:杨再美老师在对待传统民族文化方面不是一个保守的绣娘,她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和想法,并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致力推动大山深处的剪纸刺绣与现代时尚同行。她时常与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③保持着联系和合作,进行跨界创作。2016年,在“缂丝桃花缘”跨界团队的基础上进行了苗绣跨界创新的尝试,与SHEME设计师、海派旗袍设计师苗海燕共同组成跨界团队,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将大山里历史文化带到高级定制的时尚空间中,此举就是最有力的见证。并且在跨界创新中孕育的《幸福鸟》女鞋及礼服系列、《炫秀》女鞋、皮包及礼服系列作品都受到了时尚界的广泛关注和众多消费者的热捧,这些作品不仅将苗族的非遗技艺让更多人看到,也通过这些作品传递出苗族人民的热情、质朴,让大众感受到非遗的时尚之美。
(三)苗绣在未来设计中的创新
通过上述调研笔者发现:1.苗绣虽然已经走出大山并和当今的时尚品牌合作,但合作品牌较为高端,普通大众接受程度有限,苗绣只能纯手工进行,一般只有定制才能买到;2.苗绣应用于服饰上较多,纹样单一,主要用来做局部点缀,更多的适应现代审美,具有一定的现代商业气息,少了一些苗绣本来的意义;3.很多非遗的从业者逐渐离开家乡进入大城市发展,苗绣手艺在当地得不到有效的傳承和发扬。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笔者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上述问题,在保留传承当地非遗的基础上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学习这门手艺并从中解决基本经济问题,从而实现区域振兴发展。笔者以苗绣为例,从纹样、色彩和工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当地民宿建设案例尝试找到对当地发展更具贡献的创新设计手法。
三、贵州苗绣中的设计元素提炼
(一)纹样
苗绣主要用彩线缝制,常见于服饰、首饰、抱枕中。苗绣的图文样式大多来自生活,绣娘结合生活经验将这些物象进行变形,重组,最终再经由艺术的手法转变成具有一定审美的图案。不同的苗绣纹样都有其自己的语言,例如蝴蝶的“蝴”在贵州本地话中与福气的“福”同音,蝴蝶则代表有福气。“鱼”与“余”同音,则鱼代表年年有余。还有一些装饰的纹样也有着特别的意义,比如铜钱有辟邪的含义,也代表富有;仲星明在《苗绣的密码——战神的召唤》一书中提到苗绣图案部分是对苗族远迁的一种记录。常见的苗绣纹样构成特征主要以左右对称、样式组合多样和布局灵活、新颖为主。
(二)色彩
苗族的刺绣在色彩、体态、布局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其中最为讲究的还属对称美学,充满着美的元素和一种隐约可见的艳丽美。这里所提到的对称美,其实就是刺绣的画幅内无论是图案、颜色还是大小、疏密布局都要讲究对称性。最后所呈现出的绣品不会留过多的空白。苗绣在色彩中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和其他颜色相配合,随着花纹的密集,色彩上也会显得更加的艳丽,用色十分大胆很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
(三)工艺
苗绣主要有几种手法,分别是绣、插、捆、洒、点、挑和串。通常在刺绣的过程中讲究用绣针平绣来完成大面积的纹样,如若需要表达不同深浅的色调,则会用插针的手法。插针的工艺可以将深浅不一的彩色插进画面之中,最终形成色彩丰富多彩的平面;如若需要在画面之中展现出立体的感觉,则会使用捆针;如若需要在画面中突起的立体造型上再加入一些细节,则会用到洒针、点针和挑针。如若想要使绣好的画面达到正反面具有一样的效果,则会使用串针。
四、贵州苗绣在民宿建设中的应用
在分析了非遗和民宿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贵州苗绣的纹样、色彩和工艺的基础上,本文还以台江姊妹驿栈为例,分别从建筑外立面、室内硬装和室内软装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苗绣在民宿建设中的应用。台江姊妹驿栈位于贵州省台江县苗疆西大道,在装修风格上主要以新中式为主,其内外设计装修和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较其他当地民宿更为突出。
(一)民宿建筑外立面设计
1.建筑外立面概述:建筑外立面形式主要由其形态或者式样组成,包含形态、色彩、材料等元素,常见的建筑外立面设计以平面构成的形式居多,也有平面构成的三维化体现方式和视觉媒体动态化的设计手法。建筑外立面的改造设计能够形成一套完整且和谐的建筑外立面视觉语言秩序,其设计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民宿的美观性,带给观赏者感受不一的愉悦度。
2.建筑外立面设计和民宿的关系:对民宿外立面设计的重视也是对当地历史文化尊重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外立面的设计改造也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外来游客对文化体验、欣赏的需求。民宿外立面设计是地域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主要反映在传播途径中:一是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的外立面设计,二是和传统文化有所响应的外立面设计,三是随着现代发展,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民宿外立面设计。
3.台江姊妹驿栈的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主要可以从建筑外观、整体外轮廓、门和窗户等几个方面具体进行设计改造,台江姊妹驿栈结合苗绣的传统纹样在建筑外立面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结合周边建筑风格和环境气候,外立面主要将苗绣的纹样应用在了外立面的装饰上,正立面的四个阳台板上左右凸起的构件中应用苗绣相关图案,如图6和图7。随着民宿行业的发展,商家不仅在内部设计上花功夫,建筑外立面上也进行了美学设计,笔者认为台江姊妹驿栈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外立面中,窗户的功能不仅具有采光、通风的效果,如若是在门和窗的设计上也融合苗绣纹样和色彩的元素,例如在窗户的造型设计中突破传统的窗体概念,设计出新颖的造型的窗户亦或是在窗户的排列上进行一定的组合尝试或许会更让人眼前一亮、富有生机。
(二)民宿室内硬装设计
1.室内硬装概述:硬装也可以称为硬装修和硬装饰,主要是对室内空间中不可动的墙体、梁和柱等界面进行装饰美化,我们常见的有地面装饰、门窗装饰、门楣、勒脚线和踢脚线等。其主要作用更像是将房屋内的骨架进行再设计,是室内设计中的基础部分,更加强调室内空间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2.室内硬装设计和民宿的关系:通过前期文献调研笔者发现相关硬装设计在民宿设计中的研究较少,文獻研究更多的还是以硬装设计为主,肖亮等[8] 对硬装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到硬装设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住空间设计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决定了居住空间设计的整体风格。硬装设计相对软装设计耗时较长、不可移动性较强,在硬装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其稳定性、安全性还需要考虑其设计空间的文化内涵。硬装设计更像是对居住空间的一种分割、整合、组合和重新布局的一种形式,笔者认为其也适用于民宿和其内部硬装设计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台江姊妹驿栈的室内硬装设计:通过对苗绣元素的提取、打破再重组应用,台江姊妹驿栈大厅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传统特色文化。苗绣纹样中较为具象的图案,例如蝴蝶、动物和花卉等通过分解、简化、重组最终得出一种特有的设计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可以应用于室内硬装设计中,例如勒脚线、梁和柱的衍生造型以及墙面装饰之中,如图8和图9。笔者认为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更多的考虑地面、天花和整个空间的呼应,如图8所示,大厅地面仍保留着瓷砖固有的纹理,如若是融入苗绣纹样是不是会更好?将那些能够体现苗族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进行分解,再应用于地面和天花装饰设计中,使得纹样不规则的结构和硬装梁柱规则的结构进行碰撞,或许能够打破原有室内空间给人中规中矩的感受,凸显出苗族元素不规则的旋律美。
(三)民宿室内软装设计
1.室内软装概述:软装设计也可以称为软装修和软装饰,主要是在室内硬装设计上的二次设计。室内软装的设计能够提升内部空间的视觉性和舒适度,更加讲究陈设艺术和空间形象设计,我们常见的软装设计有灯饰、家具、装饰画、抱枕等。
2.室内软装设计和民宿的关系:陈孟平等对软装设计在民宿中的设计做了相关研究,其分析到软装设计对于改善民宿设计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具体表现在软装设计能够表达出整个民宿内部空间的文化精神和多样风格。民宿内部的软装设计需遵从一定的设计原则,同一性原则、主次性原则和地域性原则。
3.台江姊妹驿栈的室内软装设计:常见的软装设计以家具、抱枕、装饰品和床单被褥为主,台江姊妹驿栈中应用最多的就是装饰品。苗绣中龙、凤和蝴蝶这几个设计元素被广泛应用在软装设计之中,配合蓝白色扎染工艺在视觉呈现上给人留下了一定的冲击,也让观赏者有机会能够近距离触摸和感受苗绣的魅力,如图10和图11。笔者认为苗绣应用于室内软装设计相较建筑外观设计和室内硬装设计来的更加容易被人们所传承和相伴。但在图文样式的选择上还是过于具象化,最常见的纹样还是以蝴蝶、龙和凤等传统样式为主,在图案的创新设计上缺乏深入的探讨,如若可以图案抽象化,从原有的样式引申出更多结合当代人审美的样式,或许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驻留。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可能性,苗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之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非遗元素在民宿中的应用体现是一种新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影响着设计人士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方式。我们只有从非遗本身出发,尊重非遗、走进非遗、通过对非遗文化中独有的元素进行提取再设计,尝试其和民宿建设中的更多设计可能才能真正做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