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学术话语研究
——以中国SSCI索引英文期刊转述动词分析为例
2021-12-20江南大学孙志祥
江南大学 孙志祥 周 敏
1. 引言
学术论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学者在学术写作中经常要参考前人的观点。(Hyland 1999; Thompson & Tribble 2001; Swales & Feak 2004; Hood 2008)转述有助于作者构建研究框架,建立论文可信的话语权。(White 2004; Hyland & Tse 2005; Hyland 2009; Hyland & Jiang 2019)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界对转述动词在学术语篇中的使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Thompson & Ye(1991)开创了转述动词评估作者立场的先河,认为转述动词可以表达作者对被转述者的立场(正面、负面或中立立场),或者表达对被转述观点的立场(接受、中立或拒绝立场)。Hyland(1999)在此框架基础上,将转述动词分为表意性转述动词和评价性转述动词,并根据转述的活动类型对表意性转述动词做了进一步分类:表示研究行为的动词(例如:observe、discover、show)、表示认知行为的动词(例如:analyze、calculate、explore)和表示话语行为的动词(例如:discuss、state、hypothesize)。另外,Hyland(1999)根据转述动词的评估作用将评价性转述动词也进行了分类:如果被转述的观点是真实的,作者就会使用叙实性转述动词来表达一种客观存在;相反,如果转述的内容不是真实的,作者就会使用反叙实性转述动词来指出观点的漏洞或错误。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转述动词表达了作者观点的不明确性,这类动词被称为非叙实性转述动词,并且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以表达对被转述者的态度,即表达对被转述者立场的积极、中立、不确定和批判等态度。
自从Thompson & Ye(1991)和Hyland(1999)对转述动词提出系统化分类以来,转述动词的对比研究便成为转述话语研究的重点。Buckingham & Nevile(1997)比较了学生与专家学者在转述动词使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相较于政治学领域专家的学术著作,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文章语义不明。Bloch(2010)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主张明确教导学生如何使用转述动词来达到自己的修辞目的,并能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找出转述动词使用的规律及标准,以辅助英语学术写作教学。Liardét & Black(2019)比较了二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在转述动词使用方面的差异,发现二语学习者和母语学习者都倾向于使用含“中立立场”的转述结构(例如state、accordingto)。胡志清、蒋岳春(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研究生在转述动词的使用范围上相对较窄,而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生在转述动词的选择上更具灵活性和变化性。Hyland(1999)考察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在转述动词使用方面的差异,发现转述动词在“软科学”和“硬科学”中的使用并不相同。一般而言,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更频繁地使用转述动词,更倾向于使用诸如discuss、suggest和argue之类的语篇性转述动词,而在工程学科中,学者对转述动词的使用频次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对转述动词的对比研究大多集中于学习者与专家学者语料库、二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语料库(Monicaetal. 2018)以及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语料库之间的横向对比,试图揭示母语学习者和二语学习者、学习者和专家学者或者专家学者之间在转述动词使用上的差异性,但是鲜有研究涉及母语专家学者和非母语专家学者之间在转述动词使用上的对比分析,尤其是中外SSCI索引期刊作者的对比研究。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话语国际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学术论文创作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与国外SSCI检索源期刊相比,目前中国SSCI检索源期刊数量较少,且其编辑质量也需要不断加强,以适应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日益国际化的需求。(冯建华2017;Fuetal. 2018)因此,本研究拟建立以中国SSCI索引英文期刊论文为基础的语料库(库容量超44万词),并将其与英美主编SSCI索引期刊论文(库容量超53万词)进行对比,深入考察中国SSCI索引期刊论文作者在转述动词使用上的特点,试图为中国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和提高中国对外学术宣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文采用Hyland(1999)提出的转述动词分类框架,通过数据分析,旨在对中国学术期刊论文中的转述话语做出描述分析,重点考察以下问题:中国学者在转述动词使用上与外国学者有何差异?该差异对我国学术英语写作与学术话语对外传播有何启示?上述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分析中国学术期刊转述话语的特点,帮助中国学者更好地使用转述动词。
2.2 数据收集
本文以4本中国SSCI索引期刊和4本英美国家主编的SSCI期刊为来源建立单语对比语料库,每本期刊选取发表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论文,平均每本期刊每年选取7篇,共168篇英语学术论文,只选取论文题目、摘要和正文部分,语料总字数约为97万字(L1语料库53万字,L2语料库44万字)。4本中国SSCI检索英语期刊分别为ChinaandWorldEconomy、ChinaAgriculturalEconomicReview、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和ChinaReview: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onGreaterChina,每篇论文的作者都是汉语母语写作者;另外,4本英美主编的SSCI索引期刊分别为TheWorldEconomy、EuropeanReviewofAgriculturalEconomic、JournalofSportManagement和TheChinaJournal。为了更全面地对转述动词进行研究,本文依据Swales(1990: 260)关于转述动词的论著、Thompson & Ye(1991)和Hyland(1999)对转述动词的分类以及中国学者唐青叶(2004)和胡志清、蒋岳春(2007)对转述动词的研究建立转述动词100词词汇表(见下页表1)。本文通过对词汇表中所有转述动词进行提取和频次统计,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学术期刊转述话语的特点。
语料选取完成之后,本文运用Antconc 3.4.3软件作为提取工具,首先将表1中的100个转述动词分别带入自建的语料库中逐个进行检查,然后进行人工筛选与甄别,提取出这些词作为转述动词使用的情况。以动词accept为例,在软件Antconc 3.4.3中输入accept出现的各种形式(accept/accepts/accepted)进行检索,检索出在语料库中accept的这些形式共出现了56次,为确保其为转述动词的用法,根据转述动词的定义进行人工排查和甄别,最终得出accept作为转述动词的用法为0。之后对剩下的99个动词也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出研究所需的数据。
表1 转述动词100词词表
3. 研究结果
3.1 转述动词的总体型符与类符特征
通过对语料库中转述动词词频进行统计,我们发现,L2语料库中转述动词类符为57种,型符为788次,每千词出现转述动词的频次为1.79,转述动词的类符-型符比为0.072;而L1语料库中转述动词类符66种,型符为1 078次,每千词出现转述动词的频次为2.03,转述动词的类符-型符比为0.061。另外,在L2语料库中,出现频次在前10位的转述动词为find(177)、show(116)、argue(63)、pointout(44)、examine(41)、suggest(40)、propose(26)、investigate(19)、explore(18)和observe(17),这些词总共出现的频次占整个L2语料库中转述动词的71.18%。而在L1语料库中,前10高频词汇的总词频为639次,占L1语料库所有转述动词的59.28%,并且L1语料库中前10高频词汇出现了identify、focuson、highlight和consider等在L2语料库中使用较少的转述动词,但find、suggest、argue、examine和propose均出现在两个语料库的前10高频转述动词中。另外,L2语料库中出现频次超过1%的词有21个,除了前10的高频词外,还有analyze、focuson、discuss、claim、conduct、demonstrate、consider、describe、emphasize、highlight和state。与之相对的是,有10个词只出现了1次,比例低于0.2%,它们分别是accountfor、address、carryout、generalize、hold、hypothesize、name、posit、think和underline。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者使用的转述动词更加集中,而相比之下,国外学者使用的转述动词更趋于分散与灵活。
3.2 表意性转述动词分布特征
从下页表2数据呈现来看,在表意转述动词中,中国学者更加倾向于使用研究性转述动词,其使用频次高达83.94%,而在研究性转述动词范围内,表示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转述动词在使用频次上也有差异,分别占L2语料库全部表意性转述动词的65.88%和18.06%;认知性转述动词和语篇性转述动词的使用频次相差不大,分别占8.76%和7.30%。结合下页表3来看,研究性转述动词不仅在种类上占优势,其使用频次也很高,前10的高频词汇中就有6个是研究性转述动词,占比达71.35%;虽然认知性转述动词和语篇性转述动词中没有出现前10的高频词汇,但在语料库中仍然使用了部分该类转述动词。另一方面,对比L1语料库中表意性转述动词的分布,可以发现,外国学者也使用了更多的研究型转述动词(占比为69.0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学术论文的写作共性,即研究者更倾向于客观地传达研究的结果和过程。但从认知性和语篇性转述动词分布来看,外国学者更多地使用了这两类转述动词,占比分别为14.93%和16.04%。这表明外国学者在写作学术文本时更倾向于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介入自身对他人学术观点的态度与立场。就认知性转述动词consider和语篇性转述动词highlight而言,这两个转述动词在L1语料库中为前10的高频词汇,而在L2语料库中却出现较少。由例(1)可以看出,consider意为 “tothinksth.inaparticularway”,表现了Fidrmucetal. 的心理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被转述者研究心理的刻画,并非单纯转述研究的结果,表达了作者对被转述者研究的肯定。例(2)中的highlight一词更是强调了Komlos、 Smith and Bogin对自身研究的确定性,作者通过使用该转述动词,表达了对被转述内容的心理立场,明确介入了自身的态度。
表2 表意性转述动词分类统计
表3 L2语料库表意转述动词词频分布(1) 注:括号内的百分比表示该动词占L2语料库所有表意转述动词的百分比。
(1)Starting from a different premise, Fidrmucetal. (2011)consideredlabour market rigidity as a factor that, together with FDI, may increase cross-country risk sharing by fostering bilateral consumption correlations...
(L1语料库)
(2)Komlos, Smith and Bogin (2004)highlightthat the higher the subjective discount ratepof an individual, the lower the present value of future utility and the greater the individual’s impatience and time preference.
(L1语料库)
对表意性转述动词的分析表明了中国学者侧重使用转述实际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动词,而外国学者更注重与语篇连贯和写作立场相关的动词。
3.3 评价性转述动词的分布特征
L2语料库中评价性转述动词的占比为39.96%,低于上文的表意性转述动词占比,又从两者占比之和超过100%可以看出,表意性和评价性转述动词的属性有所交叉。从评价性转述动词的分布来看,L1语料库中评价性转述动词占所有转述动词的比例为46.84%,L2语料库中该类动词占比为39.96%。具体到每类转述动词的分布,外国学者使用了较多叙实性和非叙实性转述动词(表达积极、中立以及不确定立场),而对表达自身消极立场的转述动词(表达批判立场和反叙实性动词)的使用较少,占比仅为2.77%和0.79%(见下页表4)。另一方面,中国学者使用最多的也是叙实性转述动词和非叙实性转述动词,而反叙实性转述动词占所有评价性转述动词的比例仅为1.62%。在非叙实性转述动词中,对被转述者表达积极立场、中立立场或不确定立场的转述动词比例分别为28.48%、33.01%和15.21%,而对被转述者表达批判立场的转述动词仅占0.65%。前10的高频词汇中,叙实性转述动词占14.24%,对被转述者表达积极、中立以及不确定立场的转述动词分别占20.39%、21.68%、12.94%,而对被转述者表达批判立场的转述动词和反叙实性转述动词使用得很少,在44万字的L2语料库中,只有reject、ignore和overlook这3个词,其中reject和ignore分别出现了1次,overlook出现了3次。例(3)中的overlook和例(4)中的ignore都表达了作者对被转述内容的否定,指出了前人研究观点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表4 评价性转述动词分类统计
(3)For Martin and others, the canonical path dependence model, formulated by Arthur and David, hasoverlookedalternative possible trajectories of cluster evolution.
(L2语料库)
(4)TheyignoredMann’s argument of high torques as an indicator of hamstring injury risk and preferred the hypothesis that hamstring strains occur during eccentric contractions.
(L2语料库)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在进行学术写作时都倾向于表达对被转述内容的积极或中立立场。但外国学者在学术写作时更加善于介入自身立场和态度,并且敢于挑战前人存疑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另外, 中国学者在撰写SSCI索引英语论文时,对个别转述动词存在误用。以转述动词claim为例,中国学者常用转述动词claim来转述前人研究或观点,并且在使用claim时往往将其视为具有积极语义倾向的转述动词。该转述动词在L2语料库中总共出现了12次。在例(5)中,从“explicitlyclaim”来看,我们可以推断claim具有积极的语义倾向,表达了作者对被转述者观点的认可。但是,与中国学者正好相反,外国学者则认为claim暗含作者对被转述者观点的否定,而不是肯定的评价意义。他们认为claim表达的只是作者对被转述内容的客观陈述,却无法保证被转述内容的真实性。在例(6)中,读者无法看出作者对被转述者的积极立场,claim表达的只是作者对被转述者观点的客观陈述,并且读者也无法得知该观点的真实与否。
(5)Yietal. (2015) explicitlyclaimedthat under the current subsidy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contracted land areas, providing liquidities to liquidity-constrained households is probably the only channel to increase grain-planting areas.
(L2语料库)
(6)James Scott examined the everyday forms of resistance typically employed by peasants in Southeast Asia where, heclaims, this is a covert form of class resistance...
(L1语料库)
4. 讨论
本研究从自建语料库——中国和英美SSCI索引期刊论文中选择转述动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进行整理、标注和词汇提取,借鉴Hyland(1999)的转述动词分类,分析中国SSCI索引英文期刊作者在转述动词使用方面的特点。数据分析表明:就词频而言,中国学者使用的转述动词较为单一集中,倾向于使用高频转述动词;就表意性转述动词而言,作者更多地使用研究性转述动词,而使用认知性和语篇性转述动词较少;就评价性转述动词而言,中国学者避免使用含消极语义倾向的转述动词,而使用了较多表达中立、积极和叙实立场的动词。
首先,从上述转述动词类符-型符对比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学者使用的转述动词较为单一集中,使用了较多高频转述动词。另外,中国学者每千字中转述动词的词例数值是1.79。这一结果与胡志清、蒋岳春(2007)的结果差异较大,在他们的语料库中,中国研究生使用的转述动词的词例数值是4.93。这一对比看似相差很大,但是分析其语料就能了解差异的原因。他们所使用的语料库是基于中国研究生的文学类英语硕士论文,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文中会出现大量的转述。学生更加倾向于在转述时完整陈述研究者的观点,因而会使用更多的转述动词;对比而言,期刊论文篇幅较短,学者更倾向于概括被转述人的观点以支撑自身的研究,所以在转述前人观点时会较少地使用转述动词。由此可见,胡志清、蒋岳春(2007)的结论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冲突。另一方面,中国学者使用的前10高频转述动词与Hyland(1999)研究中的社会学科和科学论文中的高频转述动词有部分重合,如argue、suggest和show等,由于本文选取的期刊来自4个不同学科领域,无法将其与某一特定学科中转述动词的使用频率次行直接比较。但通过上述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高频转述动词在各学科的应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规律性,也就是说,在学术语篇学科体系内,转述动词的用法在学科内是相似的,学科内不同体裁的语篇,其高频转述动词用法也具有某种相似性。
其次,从表意性转述动词的对比分布来看,中国学者倾向于使用研究性转述动词,对语篇性和认知性转述动词的使用相对较少,这一结果与胡志清、蒋岳春(2007)的结果比较接近。与Hyland(1999)的研究进行对比发现,在他的研究中哲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和应用语言学等“软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使用语篇性转述动词,而工程学等“硬学科”则偏向于研究性动词。结合本研究的语料库组成,虽然语料选自于SSCI索引期刊,但是结果显示语料来源更加接近“硬学科”,例如本文所选期刊TheWorldEconomy、ChinaandWorldEconomy、EuropeanReviewofAgriculturalEconomic和ChinaAgriculturalEconomicReview等更加倾向于传递研究的结果和过程,因此作者不会过多地使用语篇性转述动词。另外,与外国学者相比,中国学者使用了较少的认知性转述动词,这说明很多中国学者在转述前人观点时,并不善于表达自身立场,较少融入自己的评判和思考,不太注重研究论文的语篇连贯和写作立场。
最后,就评价性转述动词对比而言,中国学者使用了评价性转述动词来表达对被转述者的态度。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叙实性转述动词和非叙实性转述动词中表达积极、中立和不确定立场的转述动词,而对于表达批判立场和反叙实性的转述动词则使用较少。该研究结果与Hyland(1999)对评价性转述动词的研究呈现出相似的分布。在他的研究中,所有学科的作者也倾向于赞成被转述内容的事实状态,或是对被转述内容持有中立的立场。除此之外,与我们的研究类似,所有学科的作者都拥有自己的判断力,会对被转述内容持有怀疑的态度。另外,中国学者使用了较少含消极或批判立场的转述动词。一方面这取决于学术语篇具有的交际功能使作者在写作时会注重礼貌原则(Leech 1983: 81-121),而非过多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漏洞,所以作者会更加倾向于使用表达积极或中立立场的转述动词来转述前人观点。另一方面,中国学者受中庸之道影响,往往喜欢用一种迂回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述思想或评述错误,所以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上更加谨慎委婉。
总体来说,探讨中国SSCI索引期刊论文作者在转述动词使用上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提高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本研究基于上文的研究发现,尝试为学术英语写作中转述动词的有效应用提出以下建议:1)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转述动词。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作者来说,丰富学术语篇写作中转述动词的运用种类是规范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避免论文语篇的枯燥以及词汇使用的贫乏,一方面汉语母语作者需要不断扩充自身词汇,在学术写作中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转述动词来转述前人的研究,避免千篇一律地使用普遍化的转述动词。2)注重并理解各转述动词的修辞功能,尤其是其评价意义。在写作时,汉语母语作者需要仔细揣摩语篇的语境,注重转述动词言外之意的表达,正确使用转述动词来表达对被转述内容的态度或立场。另外,汉语母语作者可以尽量减少使用有歧义的转述动词,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多使用语义倾向清晰明确的转述动词,避免在学术语篇中传达错误信息;3)培养跨文化意识。英语和汉语的转述动词都经过历史和文化的洗涤,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这就要求汉语母语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分析转述动词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正确使用转述动词。但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并不意味着完全忽略自身文化意识的传达,在保留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汉语母语作者应该学会结合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从转述动词的评价意义出发,准确传达自身立场,不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构建中外学术交流的新思路。
5. 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SSCI索引英文期刊论文语料,分析发现中国学术期刊转述话语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学者使用转述动词种类较为单一,倾向于使用高频转述动词;第二,在表意性转述动词的使用上,基于学术期刊的独特性以及研究的客观性,中国学者使用了较多的研究性转述动词,对认知性和语篇性转述动词使用较少;第三,在评价性转述动词的使用上,中国学者避免使用含有消极语义倾向的转述动词,如含有批判态度的转述动词和反叙实性转述动词。
研究我国学术期刊转述话语的特征有助于中英学术论文撰写及发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学术影响力,推动学术刊物论文撰写的规范化,学者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运用以下策略:丰富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的转述动词种类;注重转述动词的评价和语境意义表达;培养学术话语构建中的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