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农村老年人分龄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襄阳市农村的实证调查
2021-12-20郝伶俐
郝伶俐
(襄阳市图书馆,湖北 襄阳 44100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和最基本的文化权益[1]。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专业的人才队伍、完善的服务网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 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准确把握农村老年人群体的身心特点及公共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成为公共图书馆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
阅读是传播文化、获取知识、汲取经验的主要方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文化涵养、精神素养,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力量、精神力量和创造力量[2]。阅读推广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促进文化养老,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之一。
1.1 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了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
2005年,“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出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表述,拉开了我国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序幕。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并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体确定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同时,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同年颁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求,应引导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开设老年阅览区域,提供大字阅读设备、触屏读报系统。2018 年初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同年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规定,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应当对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0 个部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中要求,公共图书馆(室)应通过多种方式,向城乡居民提供时政、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出台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不仅标志着我国老年人群体服务日趋规范化,也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多角度的理论研究促进了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
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全民阅读”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王丹、范并思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划分为4个大类、8个流派,并分析总结了各流派的性质及特点,促进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3]。就老年人阅读推广理论研究而言,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提出,图书馆应加强老年读者服务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老年图书馆[4-5]。近年来,老年人阅读推广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型服务,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陈桂香借鉴美国代际阅读推广经验,运用拉斯韦尔5W 模式,分析非血缘关系的代际阅读推广中每个要素的内容和发展,得出代际阅读有利于重新肯定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利于缩小代际差异,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结论[6]。肖雪、张伟针对老年人阅读状况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仍是积极的阅读者,对网络、手机等新阅读载体有所接触,其阅读行为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7]。赵健等从感知、分析、资源、用户、服务与管理5 个维度,设计了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量化评价指标,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提出了基于情绪分析的智慧图书馆深度学习、构建特色化阅读推广数据资源、实现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建议[8]。这些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涵盖了国内外老年人阅读推广理念、老年人阅读特点分析、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等多方面内容,为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1.3 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推动了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
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9]。作为老年人阅读推广的主阵地,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关爱夕阳”老年课堂,以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需要为出发点,开展信息检索、网络知识、智能技术等运用培训;辽宁省图书馆整合了原有的“老年学电脑”“英语沙龙”“诵读俱乐部”等板块,打造了“乐龄俱乐部”,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服务[10];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崇明区图书馆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分别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服务及送书上门服务;深圳图书馆的“银发阅读计划”组织了“丹彩墨香,国韵学堂”书画培训班、摄影培训班,并开展了重阳节文化敬老、写春联送祝福等品牌活动,将阅读推广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台北市立图书馆在总馆和各分馆设立了集阅读、休闲和学习为一体的“银发族学习资源中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11]。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满足了老年人与阅读相关的“听”“说”“读”“写”“学”等多种需求,有力地推动了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学界的理论支撑、图书馆界的实践探索,推动了我国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稳步发展。然而,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多仅从生理学和认知论的角度,将老年人视为一个整体,关注如何在他们身体机能衰退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以这种理念为基础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往往容易忽略老年人群体存在的身体、心理和性格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阅读需求,同时对农村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也关注不足。为进一步推进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笔者从阅读意识、阅读偏好、阅读方式、延伸服务4个维度,考察襄阳市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的阅读状况,并探讨公共图书馆农村老年人分龄阅读推广的具体方式。
2 襄阳市农村老年人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襄阳市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下辖3 个区、3 个县级市、3 个县。截至2020年底,襄阳市常住人口约为526万人,其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20.7%。2021 年1-3月,笔者以洪庙村、涂家巷村、河心村、杨家河村的老年人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57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其中,低龄老人(60~69 岁)345 份,占比为57.5%;中龄老人(70~79 岁)176 份,占比为29.3%;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79 份,占比为13.2%。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该市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呈现以下阅读特点。
2.1 农村老年人阅读意识薄弱
阅读意识形态是指对阅读的感观思想,对阅读理解和认知的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人的阅读思维和行为方式[12]。此次问卷调查中,认为阅读“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老年人占比高达83.2%。然而,各年龄段农村老年人却均未将“阅读”作为主要的休闲活动。“低龄老人”“中龄老人”热衷于“看电视”和“棋牌类”活动,“高龄老人”更多地选择“听收音机”和“聊天”。这表明,农村老年人虽然已普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自身却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利用图书馆的制约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低龄老年人”主要因为繁琐的家庭事务,而无暇利用图书馆;“中龄老人”的自由支配时间虽然相对较多,但由于对图书馆“不了解”以及“阅读环境不好”,导致其不愿利用图书馆;制约“高龄老人”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则是视力、听力以及行动能力等身体机能的下降。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身心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使阅读行为潜移默化地融入其日常生活中,助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 农村老年人的阅读偏好基本相同
生活节奏放慢、生活规律较为固定的老年人,往往会表现出阅读兴趣广泛、阅读规律性和稳定性较强的特点[13]。此次对农村老年人阅读偏好的考察结果显示:第一,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都将“政治历史”“休闲娱乐”作为阅读内容,体现出老年人整体的阅读偏好具有一定的趋同性。第二,阅读内容反映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低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更愿意通过阅读获取新知。同时,由于肩负着照顾孙辈的责任,部分“低龄老人”对育儿知识有一定的阅读需求;“中龄老年人”虽已开始重视与医疗保健相关的内容,但自身的兴趣爱好仍是其选择阅读内容的主要出发点;“高龄老年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获取科学的医疗保健知识。
公共图书馆应以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对政治历史、养生保健、文学艺术、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等适合老年读者的文献资源建设。
图2 农村老年人的阅读偏好
2.3 农村老年人数字化阅读需求旺盛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阅读的内容、方式、载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阅读本是一种方便、快捷、零门槛、低费用的阅读方式,这对身体机能减退、支付率低、时间充裕的老年人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14]。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60 岁以上网民占比已达11.2%,数字化阅读方式正快速在老年人群体中得到普及。此次关于农村老年人阅读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低龄老人”偏重于纸质阅读,“中龄老人”“高龄老人”则更倾向于选择数字阅读方式。整体而言,数字化阅读的占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这种现象成因在于适合老年人阅读的纸质文献相对缺乏,“中龄老人”“高龄老人”更习惯于通过视频、听书等方式进行阅读。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阅读特点,公共图书馆既要增加大字本、宽行距纸质图书的馆藏量,又要增加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数字资源。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注重提升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素养,增强其对数字化阅读平台的操作能力和对数字阅读资源的检索能力。
图3 农村老年人的阅读方式特点
2.4 农村老年人延伸服务需求多样
延伸服务是图书馆向不能常规利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提供特殊服务、保障所有人的图书馆权利,实现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方式[15]。对于出行不便、身体机能下降的农村老年人而言,延伸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少公共图书馆往往对不同身体状况、不同阅读需求的老年读者提供同一种阅读资源,致使很多服务经常出现层次空位、形式缺位和内容错位等问题[16]。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低龄老人”“中龄老人”主要希望公共图书馆能满足其各种兴趣爱好、专业的导读以及内容丰富的讲座和流动服务需求;“高龄老人”则特别需要借助流动服务解决其出行不便的困难,也希望能通过阅读构建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各年龄段农村老人的多样化的延伸服务需求,是公共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切入点。第一,公共图书馆可着重为“低龄老人”提供书目推荐服务及数字化资源检索的培训服务。第二,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在满足“中龄老人”兴趣爱好的同时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第三,加强与村委会、养老院、老年社会团体等的合作,为“高龄老人”提供交流平台。
图4 农村老年人的延伸服务需求
以上调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本市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的阅读意识、阅读偏好、阅读方式及对延伸服务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整体的阅读状况。公共图书馆应立足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阅读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3 构建农村老年人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阅读推广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阅读提升公民素养,使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使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17]。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阅读推广逐渐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其发展的核心任务也由图书馆员的服务与理论创新过渡到以制度建设来推动、保障阅读推广更科学、有效、可持续地发展[18]。公共图书馆可从资源、馆员、读者、空间、管理等阅读推广活动的要素着手进行制度化建设[19],针对农村老年人开展体系化的阅读推广工作。
3.1 以适老化原则建设馆藏资源
适老化原则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面向农村老年人馆藏资源的首要原则。纸质资源方面,公共图书馆应重点增加大字本和宽行距的图书。以“低龄老人”“中龄老人”“高龄老人”的不同阅读偏好为导向,重点采购政治历史、人物传记、医疗保健、文学艺术、家居生活等内容的书刊报资源,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的阅读需求。此外,公共图书馆也可尝试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刊物服务。例如新加坡图书馆为老年人定制了期刊——《乐在生活》,内容涵盖了健康养生、新加坡历史等话题以及图书馆员对一些热点图书的评介[20]。公共图书馆可与村委会合作,在“农家书屋”内陈列不同年龄段老人喜爱阅读的图书,以方便其借阅,激发其阅读兴趣。
数字化阅读资源的建设,重点在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特色数据库资源和适老化数字阅读平台。现在的数字资源商及数字化阅读平台,大多以青少年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这造成老年人往往受到“数字阅读媒介的操作过于复杂”“数字阅读内容不实”“数字阅读资源过于单一”等的困扰[21]。对于学历层次整体偏低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操作简便的数字化阅读平台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提高文体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丰富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智能化渠道。公共图书馆应一方面积极地为老年人甄选优质可信的数字资源、购买报刊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地方文献等特色数字资源;另一方面,简化手机App 的操作方式、优化网页和微信等数字平台的交互界面,特别需要为“中龄老人”“高龄老人”提供简便的数字化阅读环境。
3.2 提升馆员专业素养
老年人大多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生活环境的局限和学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时常常会出现“找不到感兴趣的书”“不知道该读什么”及“过度依赖阅读辅助”等问题[22]。要消除这些妨碍阅读的因素,图书馆员应从思想认识、业务能力、工作方式三方面提升专业素养,使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馆藏资源转化成促进农村老年人阅读推广的优质服务。
第一,要充分认识老龄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农村老年人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使得他们更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图书馆员对农村老年人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心与宽容态度,才能得到其认可和信赖。第二,提升专业能力。作为服务于农村老年人的图书馆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广泛了解和研究教育学、老年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知识,以提升阅读推广的综合能力。第三,开展细致入微的导读工作。一般说来,导读工作包括对读者的阅读意识、行为进行引导和对阅读习惯、方式、内容进行指导两层含义[23]。图书馆员不仅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农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阅读兴趣,为其选择适合的阅读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帮助各年龄段农村老人发现和享受阅读的乐趣,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自主阅读的目标。
3.3 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
老年人是一个以生理年龄为主要标准划分的群体,但从群体特征来看又比较复杂,群体内部同质性与异质性并存[24]。“低龄老人”健康状态普遍较好,阅读的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中龄老人”少了生活琐事的羁绊,将阅读视为满足兴趣爱好和沟通交流的途径;“高龄老人”受限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大多需要借助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服务,才能顺利进行阅读活动。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这些具体特征,面向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工作。
首先,可将“低龄老人”吸纳为“志愿者”。“低龄老人”作为志愿者,在帮助完成图书、期刊、报纸上架的过程中能逐渐熟悉馆藏资源结构,为适老化文献资源建设建言献策。同时,“低龄老人”也能充分发挥年龄优势,辅助公共图书馆对“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进行阅读推广服务。其次,借助“中龄老人”的兴趣爱好开展阅读推广。图书馆可利用“中龄老人”爱好广泛的特点,成立摄影、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并以此为抓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公共图书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中龄老人”较大的借阅权限,通过“个人图书馆”“邻里图书馆”等形式,将其发展为农村老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支点。最后,将“高龄老人”视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身体机能衰退最为严重的“高龄老人”,一直都是阅读推广服务的重点人群。但公共图书馆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只为其提供特定服务,还应为其建立个人档案,以“真人图书馆”“口述历史”等活动形式,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转化为独特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
3.4 建设多元化阅读空间
“十四五”时期,国民阅读需求进一步提高,传统阅读场所将上升为以“阅读”为核心,资源、平台、服务等全面提升的新型阅读空间。公共图书馆可从两方面改善农村老年人阅读环境。第一,细分物理空间。对于馆内的老年人阅读专区,可进一步细分为阅读区、活动区。在阅读区,将符合农村老年人兴趣爱好的阅读资源集中于此,并提供放大镜、老花镜、扩音器、笔谈器等阅读辅助设备,为“低龄老人”提供优越的阅读环境;在活动区广泛邀请老年人团体和老年大学、养老院等机构定期开展沙龙、讲座等活动,为“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第二,构建网络交流空间。网络空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对于促进老年人阅读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各年龄段农村老年人感兴趣的阅读资源,吸引其走进图书馆参与活动,并及时发布活动报道。同时,也可组织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年读者,开展“微活动”“微讨论”“微直播”“微访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激发并推动农村老年人的阅读兴趣[25]。
3.5 完善阅读推广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阅读推广工作长期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石。虽然图书馆界已逐渐认识到老年人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推广活动。但整体而言,活动仍主要集中在老人节、国际老年人日(我国国庆节)、敬老月、世界读书日以及春节、元旦等节假日,短期性、应景式、形式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26]。图书馆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需要保障各年龄段农村老年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及隐私权。通过网络平台、馆内广告、传单等方式,向农村老年人宣传馆藏资源和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并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使农村老年读者能安心、积极地参与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其次,要建立阅读推广活动长效机制。当前,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医院、老年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案例并不鲜见。然而,长效机制的形成,需要图书馆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与社会机构协同一致,实现阅读推广主体、资源与平台的合作。最后,要建立科学的阅读推广效果评价体系。效果评估体系能有效促进阅读推广工作更好的发展。范并思指出,可从读者反馈、媒体报道、领导评价、自我总结这4 个方面,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27]。姚显霞提出了“单个活动—单位—区域”3个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的总体框架,以解决阅读推广活动缺乏总体评价、评价缺乏“读者”参数等问题[28]。公共图书馆可参考这些理论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建立推广效果评价体系,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4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读者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服务群体。分龄阅读契合了农村老年人的不同阅读需求,然而也存在固化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阅读内容,进而使其陷入思维僵化的弊端。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在推进分龄阅读的同时,加强城乡老年人间的阅读交流,开展代际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农村老年人整体文化素养,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