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2021-12-20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是最忙碌的季节。这一期刊物就是在繁杂的事务中编出来的。好在内容还算齐整,可以略微松口气。
本期“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刊发鲁太光的文章,文章能够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宏观与微观结合,论述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性问题。
“前沿观察”刊发的是杨扬关于新中国小说史料的研究文章。作者长期研究当代小说,特别是在长篇小说研究方面很有成就。这篇文章谈的是史料,却也揭示了当代小说发展中存在的其他重要问题。
“思想圆桌”讨论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问题。当代中国向城市化方向急剧发展,也严重影响到文学动向。那么,在这一转型中,乡村书写还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城市文学如何突破和创新?参与讨论的或者是多年研究城乡小说的大学教授,或者是著名作家。几篇文章的角度不同,观点有异,但思考都很真切具体。
“粤港澳文学瞻巡”中,本期重读的经典作家是澳门作家刘以鬯。文章的作者是澳门大学的教授龚刚和他指导的博士生,同处澳门生活和文化环境,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切。文章从现代性乡愁角度来理解刘以鬯是很有见地的。
“文学现象扫描”刊发了张立群对诗歌地理的分析,韩传喜、黄慧的文章则属于文学传媒研究,都具有某些跨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当前文学研究的趋向。
本期“青年作家小辑”的评论对象是香港作家葛亮。三位评论者李亚萍、张涛、林培源,或者是长期关注台港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学者,或者是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批评家,文本阅读都很细致,兼具学术深度和批评锐气。特别是林培源,充分发挥了自己兼具批评家和作家双重身份的特点,对葛亮小说艺术有很细密深入的论述,是很下功夫的写作。
“作家作品评论”刊發了两篇对王安忆和迟子建长篇小说新作的评论文章,作者都是实力评论家,文章内容都很翔实。
本期“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是对年度广东散文创作的评述。
贺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