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实践研究
2021-12-19张添然
张添然
摘要:立足于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背景,大胆结合农村学校实际问题展开体育“课内外一体”实践,逐步探索了打破传统自然班教学,从创设多元课程,践行“乐、动、会”,大课间多重融合,让学生能有机会勤练健体固技能,开展多元比赛以促评价,让家校通过比赛加强联动,以此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一体化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建议和反思及理论依据,为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改革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 农村学校;体育;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学校、乡镇学校,面对很多诸如场地器材特别是师资短缺情况。体育教育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尽管体育课程改革多次进行,往往学生在经历从小学教育到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没有掌握一项可行的运动技能,步入社会后,没有专项体育技能掌握的情况,学生视力下降,体质健康测试检测成绩下滑,肥胖学生、营养不良学生等等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形成这一现象原因,除了社会观念,家庭教育不重视之外,学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组织实施、评价方式等缺乏一体化架构,是影响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问题,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那农村学校将如何具体利用自身现实情况跟上改革步伐,切实为学生发展服务,让农村学生享受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学献出一份力。
二、实施策略
(一)体育课堂:实施多元课程,践行“乐、动、会”
学校又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学校也是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最直接、最能使一体化落地的机构。农村学校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远不及城市,所以学校作为主阵地开展体育教学,体育课堂又是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第一课堂,只有在保障第一课堂课时,严把教学质量关,让学生扎实掌握做到“学会”。如何解决农村学校教师配置严重不足这一最大问题上,利用一体化理论改进现状。
1.实施体育2+X课程,解决体育教师不足、课时无法满足问题
农村体育教师教师缺编严重,体育教学课时无法保证,如何有效落实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键,以我校为例,24个班级,体育教师从去年2名增至今年3名,师资严重缺乏,远远不够。为最大限度保证体育课时,我校实施体育课2+x模式,x为年级大课,每周根据年级不同安排年级大课,低段以广播操教学、体育健康知识,中高年级安排体质健康项目为主的课程。以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为主。
2.增加教学内容必修选学部分,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基于学生的运动能力等级水平确定对应要学习的专项内容模块在2+x的设置中,3-6年级我校将本着强化兴趣激发出,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的宗旨。在高段率先实行“选项班授课”组织方式,同一学段之间实施“选项走班”的方式,虽然老师比较少,可以开展的项目不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采用了多样化的项目设置,学生根据不同项目进行选择。目前還没有条件开展年级走班的年级段,在教案设计时也尝试根据男女生不同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要。
3.打破常规教学法,体现一体化系统性教学
我们结合体育组从学校全局从统一层面考虑教学目标:从学校总课程目标定位出发,将体育素养的目标,从学段和学年目标到单元和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分层设置,上下一体化。随之从目标出发我们的教学内容、评价的一体化正在随之形成。
(二)多彩大课间:多重融合,学会需勤练,健体固技能
国家有关规定,每天上午必须统一安排 30 分钟的大课间,还包括无体育课的当天学校统一要求的安排 1 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我校领导及带领体育组教师及全体教师加强对一体化的认识,转变原有的“以课程为中心”的管理观念,提高一体化管理从学校层面整体协调安排体育锻炼。为学生保障练习时间,加强学生体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课程一体化中的充分体现。
学而不练难会,以我校为例:大课间活动由上午晨间活动和下午托管课间活动组成,晨间活动由10分钟的每月一操项目及30 分钟各年级段专项练习构成。学校划分运动区域,在课间操后进行年级专项运动练习,由全校教师参与:一年级跳短绳,二年级花样跳绳,三、四年级足球、五年篮球、六年级跳长绳。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项目,全校学生及教师参与。所有练习项目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技能学习,在每天的大课间进行巩固练习,体育技能学会后,只有勤加练习,才能掌握体育技能发展体能。
下午托管课间活动30分钟,在午后托管课间我们是全校跑操时间。下午3点30——4点为锻炼时间。这一时间是一天中锻炼的最好时间,也是午后托第一节课后时间可以调节学生写作业疲劳的作用。下雨天,我们有教室内的配套练习坐位操。我校实施大课间两年以来,学生不仅运动技能得以提升,学校学生的体制健康得到大幅提升。
我校还设置了线上课堂,线上云课堂定期更新线上课堂,目前是每月一次,寒暑假期间每周一次,利用多媒体拍摄指导影响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家庭锻炼,宣传体育健康知识。
三、结论与建议
探讨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重点集中在多元层次、多效融合与多措并举上下足功夫。实施中统筹安排,组织要做到规定、选项结合;实施中全员参与,做到学会、常练、赛评综合,从学校领导、教导处、德育处、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共同管理、学校教研室领导、体育教师实施教和班级负责的练、学校家庭的共同监督配合等。我校体育课程从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体育活动实施方式与校内外质量评价,从农村学校的最实际问题出发,在体育一体化改革理论指导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坚守“学会”坚持“勤练”“评赛”统一,全校“共同管理”“会教优教”“家校监督”系统连贯、形成统一、互动有效等更能促进体育教育质量的优化与发展。我们将不断提高学习认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能力一体化,为体育一体化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20,(1).
[2]林锦实. 实现“五个对接”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J]. 辽宁高职学报,2017,(10).
[3]刘剑.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 与开发的调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7. 19—24.
[4]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2001. 9.
[5]于素梅.谈一体化背景下的体育课堂变革[J].体育教学.2020,(4).
[6]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