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措施
2021-12-19龚文迎
龚文迎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帮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教育指导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从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丰富朗读方式等,这都是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朗读的能力的策略。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朗读是学生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而语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帮助其提升感性经验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模块之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大声朗读的过程,能获得语感水平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提升,还能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语言文字品味中更深的体会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用意与情感,从而实现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常常遇到学生怯场或者一些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的问题,这就很容易表现出学生在朗读,但缺乏一定的情感投入,缺乏朗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使得朗读看起来空洞乏味。可见良好的朗读氛围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朗读的形式,增加学生积极参与朗读的信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朗读中开口,如教师可以结合当下要讲解的课本内容,开展朗读比赛活动等,吸引学生参与到朗读互动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制定一定的奖励细则,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敢于朗读的兴趣,当某一学生在朗读中有进步表现时,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与奖励,进而提升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班级内朗读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想要让学生爱上朗读,养成朗读的好习惯,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朗读营造良好的氛围,并进行适当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够提升学生朗读的参与朗读的积极性。教师可选择游戏式的朗读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语文《触摸春天》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们进行“击鼓传花”朗读游戏,可让学生用常见的文具,如彩纸、橡皮等,当做游戏中的“鼓”,游戏中有一名学生将这个“鼓”传给下一个同学,当指定的学生喊出停的口令后,“鼓”落在哪位同学的手里,就由哪位同学来进行课文的朗读。这样的游戏式的朗读能够首先避免学生们在硬性的朗读模式下产生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喜欢上阅读,逐渐引导他们养成愿意参加朗读,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同时调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为后续朗读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角色朗读活动
以“玩”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这同样也适用于朗读教学活动,其中角色扮演尤为在小学生中间备受青睐吗,小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即释放了他们爱动、爱玩的天性,更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开展角色扮演,可以让他们在有形的角色的扮演中进行朗读过程的实践,在这样形式的朗读过程中能够让他们想象所朗读的文章具体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或者具体的情感。将角色扮演与朗读融合在一起,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有效的。角色扮演的朗读活动,既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形式的、快乐的朗读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让学生逐渐学会朗读、爱上朗读,并将枯燥的朗读过程以饱满的感情方式表达出来。由此可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朗读教学的目的等,开展适合的角色扮演活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角色的分配,进而开展有效的角色扮演朗读活动。
例如,在小学语文《狼与小羊》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采用角色扮演朗读的形式开展朗读教学。这一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在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中主要描述对象的特征的基础上,再开展角色扮演朗读活动。朗读活动开始前,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让学生提前依据自己选定的角色进行相应语气的朗读练习,同时也包括与角色相关的神情、肢体动作等,最后进行正式的角色扮演。学生带着热情进入到角色与朗读中,他们的朗读热情被调动出来,从而获得朗读能力的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朗读
朗读有了兴趣与氛围,还需要掌握的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当然掌握朗读的方法与技巧需要可能需要大量的朗读训练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可在不断的实践朗读指导中,借助丰富的信息技术信息来帮助学生进行朗读,为学生提供更多朗读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搜集与分享一些较为出色的朗读案例或找一些与朗读有关的公开课等,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不管哪种类型的文章朗读,如唐诗宋词、文言文等,信息技术为朗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朗读朗诵优质作品,这些都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中可以借鉴到的,将这些分享给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
例如,在《从军行》这一文的朗读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途径搜集一些相关的朗读内容,分享优秀的作品是如何朗读的,比如朗读配乐等,其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十面埋伏》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听起来会让人有那种大战将起的氛围。教师也可以找一些与文中描述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段,让学生通过“真实”战争场景,体会这一文中文字所表达的战争壮烈,进而能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过程,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在朗读体会情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朗读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一定的朗读氛围、学生兴趣等。此外,还应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内朗读的眼延伸,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乐于朗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立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34.
[2]吴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578.
[3]梁守燕,王莉,魏风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