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2021-12-19布阿吉尔•肉孜
布阿吉尔•肉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社会和学校加大了对初中数学的关注度。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高效顺利完成课堂任务,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趣味和鼓励探究合作,提高学习效果三方面来探究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新课改指出,教学方式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促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科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发展的程度,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应用于实践,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材内容,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当与学生的日常实际相联系,以生活作为场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理解和感悟数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北方的秋天为例子,创设生活情境。秋天早上起床比较冷,温度为-3摄氏度,随着气温的升高温度一个小时之后变为了0摄氏度,中午温度又变为了15摄氏度,这样以每天都接触的天气温度为场景,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关系。在讲解新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故事创设一个生活场景。比如,学生进入大学要去打工,老板不想收留,于是这个大学生跟老板说第一天的工资可以给我1角,第二天工资为2角,之后每一天的工资都是前一天的两倍,老板开心的答应了,心里还想着这个大学生是个傻子。那请同学们思考,到了月底老板真的付得起大学生的工资吗?这样生活化的故事,既贴近生活顺利的引入课题,又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趣味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思维力和想象力相对欠缺,而初中数学抽象性较高,尤其在学图像和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很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利用多媒体通过动态图形的展示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感知和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一章节时,由于学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部分学生的立体感还比较欠缺,对各个立体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通过对立体图形的翻转了解不同图形各面的视图,加深学生对不同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在讲解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跟“圆”相关的事物,比如呼啦圈、圆月、摩天轮等让学生对“圆”形成初步的认识,紧接着借助多媒体可以播放动态图的优点帮助学生探究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总之,多媒体的应用解决了数学枯燥和过分抽象的问题,让学生在动画视频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提高课堂趣味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三、鼓励探究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式已经不适合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新时代下教师应当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新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体味数学的魅力,加深对原理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课时,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把班级学生的爱好和身高作为数据制定出统计图,在第二天上课的过程中派组员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出班级身高和爱好等情况。在讲解《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同桌合作测量几种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规律。待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一般性质后,同桌继续合作探究通过测量总结出全等三角形内角和与边长之间的规律等。通过这样探究合作的方式,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教学的课堂效果成为学校和社会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新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都得到发展,当然这是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校长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7(7).
2.陈淼君,孔璐璃.数学教师专业化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