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剪刀 大学问
2021-12-19许崇姬
许崇姬
摘要:剪纸之所以能够成为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也被认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历史魅力。剪纸能够使人心静,当感到很烦的时候,坐下来开始剪纸,心也会慢慢静下来了。剪纸也不用思考如何设计画图,只需要剪刀和纸便可,拿起剪刀就可以剪,不用思考,看见什么或想剪什么就剪什么。这便是手工艺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也是剪纸所具有的魅力之处。剪纸需要用心,当心专注于剪纸,人也就渐渐的安静下来了。幼儿时期是幼儿在培养个性发展的好时机,因此早早的在幼儿时期就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增强他们的专心,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剪纸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艺术形式方面,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通过视觉冲击带来艺术感和透明感,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幼儿在剪纸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心灵活的使用剪刀,学习剪纸技巧等,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幼儿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剪纸成果中获得满足与快乐。
一、剪纸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剪纸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幼儿时期是孩子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的时期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剪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剪纸的过程中,学生的面部特征和四肢会相互协调,幼儿通过自己的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剪纸活动对剪纸产生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2剪纸有助于体验文化艺术魅力
剪纸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手工艺品的同时还具有文学价值。在几千年的传承下,剪纸一直作为一种表现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媒介,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幼儿学习剪纸也间接的学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我国的教育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幼儿剪纸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说明,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古代的文明,并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1.3剪纸有助于儿童艺术教育培养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多是以剪纸和绘画为主。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忽略了艺术的培养,这种方法是落后的是错误的。剪纸教学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应该在学生操作时给予指导,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剪纸技巧。在教学艺术的时候,对艺术的喜爱是培养的一个关键,剪纸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剪纸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有满足感,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后对剪纸产生更大的兴趣。
1.4有助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剪纸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折纸、绘画以及剪裁的过程中,更好的锻炼左右脑之间的协调性和手脑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有效的强化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并且,剪纸艺术是一种集大众性、艺术性以及民族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幼儿在制作和创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便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不同艺术风格和文化的熏陶,进而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这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与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中有效开展剪纸活动的措施及方法
2.1创设剪纸环境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较高的好奇心,但持续时间过长,他们就会失去最开始的热情。对此,要想方设法地维持他们对剪纸的喜爱,通过营造良好的剪纸艺术氛围,让他们始终处于剪纸艺术中。
如带领班级的幼儿一起建造“剪纸廊”。一般情况下进入幼儿园的大门后,楼梯走廊便是展示作品的第二大场地,也是幼儿的必经之路。所以可以在走廊上布置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剪纸作品。作品主题可以是我国传统节假日,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也可以是重要纪念日,如国庆节,主题活动奥运会、心连心等。让孩子们每天都能置身于浓厚的剪纸氛围中,感受它带来的乐趣,也能让教师和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足迹,从稚拙到惟妙惟肖,激发幼儿巧夺天工的能力。除了剪纸走廊之外,还可以共筑“剪纸墙”,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2.2举办剪纸活动,让幼儿发现剪纸的美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剪纸文化蕴含着许多的审美意境。在幼儿时期便增强宣传剪纸文化,不仅能够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使得幼儿可以更加健康的发展身心。在幼儿园时期就创设剪纸活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幼儿对于事物的审美判断的能力。可以使幼儿在剪纸活动中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美丽之处。幼儿教师可举办剪纸活动,鼓励幼儿接触剪纸,能够自己动手参加剪纸活动。在幼儿参加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剪纸进行一个灵活的介绍和讲述。使得古老的剪纸文化能够在幼儿的心灵上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让幼儿多观察剪纸,通过以自主观察为基础,发现剪纸的美。
2.3让学生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对于剪纸这门艺术来说,一个漂亮的作品很容易被呈现出来,往往只需要一张纸、一个剪刀和对剪纸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上面,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使学生的潜力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优势。在教學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不可以自主的进行创作,因此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作品让学生进行临摹,然后鼓励学生开始进行一些简单图样的创作,在进行尝试以后,学生就会对剪纸创作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学生的剪纸技艺逐渐提高,简单的图样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剪纸学习的需求,可以鼓励学生认真的留意身边的事物,指引学生对其进行创作,同时让学生的梦想逐渐的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剪纸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强的实用性,同时其还寄予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传人都需要传承、发扬这一民族瑰宝,将剪纸艺术带入到课堂之中。
总结: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剪纸艺术能够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融入传统文化,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艺术氛围浓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了解和掌握剪纸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感知力,促进幼儿时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瑞妮.幼儿园开展剪纸艺术活动的价值、原则与方式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