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2021-12-19蒋娇
蒋娇
摘要:认知视角的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迄今研究的理论视角从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 发展到后来的认知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源泉和动力。不同于其他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有其独特的一面。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主要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如何应用在翻译中的,在此基础下简要分析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作用,促使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认知翻译学 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现象的学科, 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性质, 涉及语言学、哲学、文化学、传播学、文学等领域。中西翻译研究历史悠久, 而走出经验范式的翻译研究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Holmes (1987) 提出翻译描写的观念, 翻译研究从规定走向描写。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是翻译学的一个主要领域。近年来, 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把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已成为一大趋势, 并形成了一种新范式。认知翻译研究的关注焦点是翻译过程。Bell (1991: 42-43)曾指出:“注重翻译过程和/或译者的描写……构成翻译理论必须讨论的两大问题。迄今,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念和概念在翻译研究中得到应用, 比如:语言是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语言在本质上具有象征性;概念隐喻和转喻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语法构式, 等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深入考查各类翻译问题, 比如: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翻译理论的影响,认知框架、概念隐喻和转喻等语言分析工具对意义翻译的解释, 语法构式对意义转换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文化因素翻译的整合。
二、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王寅在翻译的功能观基础上, 兼顾到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提出了翻译的认知观: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 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 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认知的翻译观注重体验以及体验和认知的互动, 因为翻译既可以说是人类最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 又算是人的一种认知活动。因此, 翻译中不管是过分的以现有文本为基础, 一味的忠于原作者的意思, 还是只注重接受者的单边理解和独家解释, 势必都会将人类的语言交际置于巴比塔式的窘境。另外, 根据拟构的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 我们知道该模式不仅强调对两个世界的理解, 而且还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因此, 翻译则可视为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 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 应兼顾几个要素, 倡导和谐翻译理论。
三、结语
人类语言和人的认知能力是相互关联的,在语言系统中具有其固定的基础符号。从宏观角度来看,认知语言学能够将人们的语言当作认知能力认识,这源自经验现实主义,并且融合了哲学理论与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类学等众多理论。认知语言学极为重视人的认知能力同语言间的关联性,并且在语言理论中的众多认知模式也体现了此观点。认知体验观认为, 语言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行感知和交互体验的一种结果。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对事物不同侧面的突显方式都会对语言的产生和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某一概念内容或这一概念如何被感知和理解都对语言表达的意义起到决定作用。认知语言学的这些内容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语言结构是对语义的映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重视语言结构的理解。综上所述,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Holmes, J.S.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A].In G.Toury (ed.) .Translation Across Cultures[C].New Delhi:Bahri Publications, 1987:9-24.
Bell, R.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 /New York:Addison Wesley, 1991.
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語言学论文精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71.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