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2021-12-19牟雪梅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4期
关键词:朗读解决措施语文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强调,朗读学习是语文写作、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对朗读教学往往不够重视,导致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朗读能力较差,基于这一现状,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问题,尝试提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语文;朗读;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学习朗读,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弱化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的概念是学生有感情地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对文章进行诵读。按照当前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着重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朗读教学重视程度较低

根据本人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调研,发现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度较低,对学生朗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力度较小,将朗读简单的列为必要的教学流程,不重视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

2.   朗读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

朗读教学是富有艺术气息的教学,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环境中,教师往往采取较为传统和单一教学模式,比如,通过教师领读,学生一起跟读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枯燥无味的朗读学习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3. 朗读学习的时间较少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任务量大、教学任务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基于此,教师通常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忽视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成果比较容易忽视。例如,对于喜欢朗读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只是简单给予朗读评价,很少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对于不善于朗读的学生,教师也不进行鼓励,导致学生对于朗读比较拘束,甚至不敢在课堂中大声朗读。因此,课堂朗读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和学生也较少花费时间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方面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解决途径

1.    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要认识,最大程度地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要熟知新课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标准,按照既定的教学目的,搜集丰富有趣的朗读素材,设计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朗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充分互动,创建课前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自由分享感兴趣的朗读素材,从而扩大朗读素材的搜集途径,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只有教师积极重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奠定初中语文的学习基础。

2.    多样化朗读教学方法

传统的朗读教学具有单一性,通常形式为学生齐读,根据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朗读教学的方法,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情景朗读、音乐朗读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表现,实现朗读的差异化教学。每名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感兴趣的素材,在班级活动中展现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生学习散文《背影》时,先给学生介绍朱自清先生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身关于父爱的小故事,再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父爱主题的小视频或者图片,激发学生的感情。在渲染好朗读氛围之时,播放关于父爱的流行音乐,激发学生共鸣,教师开始示范朗诵,朗诵结束后学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沛学生的情感,增加对父爱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朗读等各项能力。

3.  学生增加朗读学习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因此无法满足朗读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增加朗读教学的课时,也可以创办课外活动朗读兴趣社团,增加朗读学习的时间。除了学校的朗读学习外,课后朗读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增加朗读的时间。例如在课堂练习完《秋天的怀恋》后,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的方法,课后自行练习关于“母爱”的素材。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内、课外朗读时间,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掌握写作素材,间接地积累好词佳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教师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

初中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课堂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性和技术性朗读。教师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升学生朗读的技巧和兴趣,让学生主动花费时间练习朗读,从而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形成自律的朗读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出针对性指导,比如朗读的感情投入、语调、速度、肢体表达等等,对于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指导朗读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强调学生的准确表达。比如,教师在给学生指导古诗词诵读时,注重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领会学生对作者感情的表达,在朗诵曹操的《观仓海》时,特别注意节奏的把控。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指导,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和综合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要通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基于当前朗读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主动调研和梳理朗读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可以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朗读的重视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桂刚.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5):90.

[2]廖莺莺.探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12):141.

[3]张坤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浅析及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05):124.

[4]马南.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5):86.

作者简介:牟雪梅(1991年-)女 四川省瀘州市  大学本科 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 初中语文 工作单位: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

猜你喜欢

朗读解决措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