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的实践要求

2021-12-19刘晓玉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其蕴含的实践品格要求我们必须以坚持党校姓党原则为第一要义,时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强化党的理论武装为重点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宣讲上下真功;坚持从严治校,严格校规校纪,全面提升学风校风;并在“用学术讲政治”的具体实践中,将坚持质量立校贯彻始终。

[关键词]党校姓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学术讲政治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12-0004-04

一、始终坚持贯彻党校姓党原则

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是党校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党校发展贯穿始终的历史主线,也是党校立身的根本标识,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的核心要义。早在2008年,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第六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党校姓党是对党校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是做好党校管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一级党校,都要始终坚持。”[1]2012年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坚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2]。2015年,在第七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并明确要求“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5。总之,“党校姓党”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一脉相承的思想主题,是对党校性质、地位、作用、宗旨,党校办学经验、规律、内容、目标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是新时代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学系列重要指示所应遵守的第一实践原则。

坚持党校姓党,归根到底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思想上凝聚、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的特性是由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与优势决定的。党校保持这种一致性,就要始终向党中央看齐,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坚持党校一切工作都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行。这种看齐,一定是坚定的看齐,是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的看齐,是向立场坚定、自信光荣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看齐;这种看齐,一定是全面的看齐,是党校全体教职工要看齐、特别是党校教研人员要看齐、更是党校教员教育帮助全部学员要看齐;这种看齐,一定是具体看齐,是党校一切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工作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向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的看齐,向党治国理政各种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看齐;这种看齐,一定是严格的看齐,是向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发声的看齐,是自觉维护核心、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校形象,为党分忧、为党纾困、为党尽责、为党尽忠的看齐。只有做到了这样的看齐,才是真正做到党校姓党。

二、着力于研究宣传党的理论武装

坚持党校姓党,有其历史传统、有其内涵要求、更有其实践路径,它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向就是坚持以党的理论武装党校、发展党校、兴旺党校。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它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它的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重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并得益于我们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政治灵魂。信仰的坚定性有赖于理论的彻底性,关于加强理论修养对于坚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所强调的:“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4]帮助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是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党校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逻辑所在。新形势下党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研究宣传,保证理论研究与思想宣传的彻底性,这也符合“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的原理要求。当今世界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发展与千头万绪的事业局面,党校(行政学院)要始终把握真理、走在前列,发挥思想引领的先锋作用,必须在干事谋局中既抓重点、又抓全面,具体到加强党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就应当着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这些姓“马”、姓“党”重点特色学科的创建、打造与提升,并积极扶持教学急需但相对薄弱的学科,建立形成具有党校(行政学院)特色的学科体系。要精细化培养专业化的教研队伍,真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宣讲上下真功,形成党的理论研究的强大矩阵,从而加速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话语、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自革命时期党校创办以来,就以黨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为主业主课,也正如此,承担这一主业主课并培养了大批干部的党校被外界视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武器”。党校主业主课不能偏离、不能放松、不能荒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校着力改进的方向。目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保证主业主课不低于总课时的70%方面已有成效,下一个阶段应着力深化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现实性,切实提高教育效能。特别是在党的理论教育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为重点,这种研究与宣讲应当坚持两个维度,一个是历史的维度,就是要研究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一个是现实的维度,就是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于当前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与实践性。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只有如此,才可真正理解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两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6]的意义所在。

三、全面提升学风校风坚持从严治校

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离不开党的严管与厚爱,党校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必须将严管与厚爱结合,以严管为厚爱的前提,让严管成为真正的厚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校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严格党校校纪、校规”,“从思想、政治、作风等方面都要严起来,强起来”[3]13。从严治党与从严治校从来都是统一的,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是人民群众认识、看待、评价党的干部队伍的特殊领域,从严治党保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严治校就是为了更好地从严治党。党校风清气正,党校学员德能勤廉,就能影响带动更多的党员干部,最终起到以党风带政风促社风养民风的“头雁效应”。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严治校同样永远在路上。从严治校,有严的标准,就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制度化的校规校纪为基本依据。从严治校,有严的对象,既包括党校全体学员,也包括党校全体教职工。从严治校,有严的要求,就是始终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弘扬清朗之风、朴素之风、学习之风。

严以治校,弘扬清朗、朴素之风,就是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校姓党,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学员学籍、学习、考勤制度。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享乐之风、奢靡之风,保证清清爽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严以治教,弘扬崇学、重教之风。党校教研人员不同于普通教研人员,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要有更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以河南省为例,近几年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在推行党性教育“七个一”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党校教员带动党校学员连同学员管理人员共同研读经典、共同学习理论、共同锤炼党性修养、共同提高能力素养,同时带动党员学员的良好效果。

严以治学,弘扬学习、向上之风。干部到党校学习必须进行从干部到学员身份的转换,学员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坚持党的理论学习与党性修养,要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能够指导实践,应大兴马克思主义学风,真正形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校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风校风;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校风;知行合一,践行学思用贯通的学风校风,从而真正为党培养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落实于能用学术讲好政治

坚持党校姓党、强化主业主课、坚持从严治校,最终体现在党校教学、科研、决策咨询质量的提升上,质量是立校之本。在2015年全国党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高标准办学,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质量。要锐意改革,不断推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坚持以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管事,以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质量立校提供制度保障。”[3]13这就为党校坚持质量立校指明了努力方向。

这几年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具体实践已进一步证明,坚持质量立校关键在于党校师资队伍“能用学术讲好政治”。这里的“能”是一种能力与潜能,更是一种自觉与愿望。党校培养有这种“能力”的教师队伍,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其一,在选拔从“学校门”到“党校门”的教师时,要选拔能站稳政治立场并有学术能力的好苗子;其二,要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这种能力,这包括制度化、常态化的理论学习、业务钻研、培训交流,也包括从中央到地方,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对下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帮扶提升;其三,创造条件引导教师更深入、更多维地了解政治、了解现实、了解基层,既包括安排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走出去,也包括请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请进来。特别是后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推动下,自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后已经制度化、常态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领导干部讲党课,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重点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精神、基本方略以及实施现状,这不仅能教育学员,更能帮助党校教员深入理解國家大政方针、对照理论认清现实问题,真正把理论与现实统一起来,铸牢讲好政治“能”的基石。

有了“能”的前提就具备了“好”的基础,党校课堂宣讲要讲政治,更要讲好政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院)长王东京曾指出:“讲中央精神,用文件解读文件不是用学术讲政治;讲重大现实问题,用事实解释事实不是用学术地讲政治;无论讲理论问题还是讲现实问题,如果只是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也不是用学术讲政治。”[7]这三种方式均属于浅层次的讲政治,当然不是真正地讲政治,更没有讲好政治。要讲“好”,必须“用学术”,要有学理的支撑。党校根本的学术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同时也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8]不行,封闭、僵化、孤立也不行,只有实事求是,用科学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才是不变的法则。历史与实践证明,那些在党校课堂上立得住、站得稳,受到学员认可,能为党校赢得良好声誉的教师具有共性特征: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理论指导,专精于一个或者两个与党校主业主课相对接的学科方向,并把个人成熟的、深入的、且令人信服的理论思考、调研经验,用学术的话语呈现在课堂上,能把理论问题、现实问题、政治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达到让学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信心,铸牢了对党忠诚、拥护核心真心的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了“用学术讲政治”。

当然,“用学术讲政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宣讲,而是贯穿于党校一切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工作中,贯彻于对师资队伍、名师人才的考评、选拔、培养中,贯彻于党校管理服务、严格学风校风的具体实践中,最终体现在党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党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薪火相传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OL]. (2008-10-26)[2021-09-11].http://www.ccps.gov.cn

/zt/dxxd/xjpldxxd/.

[2]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开幕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EB/OL].(2012-07-17)[2021-09-15].http://www.ccps.gov.cn/zt/dxxd/xjpldxxd/.

[3]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4]习近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3.

[7]王东京.关于用学术讲政治的几个问题[N].学习时报,2017-07-04(5).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99.

责任编辑:籍雪梅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家能力建设研究”(19BKS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玉(1983—),女,山西定襄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实践路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德育功能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研究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及其问题
论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德育中的理论“漂浮”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