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下思政工作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分析

2021-12-19孟宜林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三全育人

孟宜林

摘要: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我国加快了现代化教育发展,“三全育人”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强调了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较为普遍,各行各业对应届毕业生提出全新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专业技能、优良道德品质和正确三观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因此,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我国高校已将思政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密切融合。本文便以此展开分析,探讨“三全育人”下教育融合新要求、教育融合瓶颈,提出有效的融合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工作;就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0-0085-02

0引言

为培养出大量综合素质人才,我国提出了“三全育人”要求,要求一提出各大高校便陆续履行义务,对传统思政工作予以改善。同时,为优化就业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三全育人”要求下,将思政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局面,及时革新教育理念及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健全发展人才。

1“三全育人”下思政工作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新要求

1.1强化全员育人责任

“三全育人”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其不仅可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还能重新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格局、标准,最终培养出优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高校而言,其是落实和贯彻“三全育人”要求的核心机构,必须肩负起全员育人职责,强化育人责任和意识[1]。站在思政工作视角来看,工作开展主体主要为思政教师、共青团干部及学生干部。在“三全育人”下,传统思政工作方法、理念及模式等都得到一定转变,在将其和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后,意味着教育方法、理念等多样化转变。同时也肩负着全员育人职责,因此两者融合后也需强化全员育人责任,发挥学生干部、思政教师等多个教育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

1.2全程把握育人关键

全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之一,其要求高校在教育全程中均把握育人关键,结合不同学生年级、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等有规律地展开教育。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工作也同样需满足该要求。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教师便可采用分层等多种教育方法,促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成长,收获完整且高效的就业创业知识。通过全程把握育人关键,不仅能有机融入思政内容,还能提高就业创业教育整体质量。

1.3落实全方位育人

在将思政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相融合后,还需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在公共场所中也要渗透“三全育人”理念。虽然课堂是融合教育主要平台,但在实际教育中,需有目的性地拓宽教育半径,通过实践更好地渗透思政与就业创业知识,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2]。

2“三全育人”下思政工作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面临的瓶颈

2.1融合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当前各行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并不清楚自身职业规划,不具备明确且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平时接受就业创业教育时正面临这种情况,如果和思政工作相融合进行教学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制定适合的职业规划。但以目前现状来看,部分高校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思政工作的引导意义,没有将其和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这便导致人才培养面临阻碍。因为思想上存在误区影响了后续实际教学,进而导致两者教育融合不够紧密,不仅无法发挥融合教育作用,反而可能影响就业创业教育目标实现。从客观角度来看,“三全育人”对高校提出的是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要求,思政工作只有和就业创业教育密切融合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校在该方面还需引起关注。

2.2教育方法不符合实需

在将思政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相融合时,具体采用的教育方法与“三全育人”要求、人才培养需要还存在差异。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意味着融合教育应时刻谨记和落实“三全育人”要求,采用的教育方法除了要涉及思政内容外,还应保留就业创业教育知识全貌,这对于教育方法创新是一大挑战。必须一改传统教育局面,结合就业创业教育本质、融合教育目标密切贯彻“三全育人”。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融合教育时更关注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必要性,将课堂作为唯一教育平台,导致学生只能接触到片面知识点[3]。无法有效吸收思政内容和就业创业教育内容,更无法感受到思政与就业创业教育契合点,导致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很难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才。

2.3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教师是实现教育有机融合的主要群体,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融合教育思维,在教育时应有机挖掘和引入思政工作内容。但有的教师在该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目的。有的教师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就业创业教育形式,在短时间内要想融入思政工作,并满足“三全育人”要求具有较大难度。与思政工作融合意味着教育内容的增加及教育方法的改变,而有的教师本就缺少教育经验,无法顺应教育要求创新教育方法。再加上高校没有对融合教育引起重视,导致师资资源引入和培训工作遭到忽视。

3“三全育人”下思政工作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路径

3.1全面发挥思政工作引导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

高校必须意识到思政工作本就具有引导性,可以对就业创业教育展开引导,在“三全育人”下只有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就业创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在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而思政工作则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两者有机融合便形成双重效力,有利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这类人才恰好是社会急缺的。基于此,高校必须做好价值观引领、塑造工作,結合社会行业实情,将思政工作有机渗透至就业创业教育之中,促使学生能摆正态度、位置,能在行业饱和情况下找准创业就业契机,实现职业规划目标。此外,为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在发挥思政工作引导作用时,高校需从多个角度加以落实。比如,讲创业故事、引入身边人就业创业案例、优秀就业创业精神,或在校内粘贴就业创业道德标语等,使学生从真实案例、环境中汲取经验[4]。高校也可通过广播、校园网等途径对就业创业需具备的道德素养、职业技能、社会责任感等予以宣传。拓宽思政工作涉及面,长此以往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品质,培养现代化就业创业思维,以此来实现全方位教育指导推力。

3.2构建教育融合体系实现全程育人

高校需结合师资资源、学生、教育目标等现实情况构建教育融合体系,拉进思政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间的关联。高校需做好教育融合统筹工作,密切考虑现实状况实现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高度配合格局,构建真正意义上有效的教育融合体系。当把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政工作融为一体后,可以对整个教育过程展开有力监督、指引。同时,在此过程中应将立德树人作为目标之一,开展教育方法改革创新工作。在思政就业创业理论教学后必须落实相关实践课程,才能确保教育融合质量。

3.3注入专业师资队伍实现全员育人

高校必须针对现有教师队伍展开深入分析,制定符合教育要求的培训规划。就业创业教师、思政教师及学生干部等主体均需具备思政融合理念,在教学中挖掘和引入思政工作内容。基于此,高校在组织培训活动时应秉承“走出去”理念,切勿局限于高校内部,使教师教育视野得到拓宽。可组织教师一同前往专业培训基地,切实传授就业创业课程思政内容、方法,逐渐朝职业化方向转变[5]。在引入专业师资力量时,高校则应秉承“引进来”理念,挖掘一些经验丰富、教育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培训和引入工作应同时进行,为“三全育人”要求落实、实现提供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强调了全员、全程及全方位育人,在此背景下展开思政工作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必须满足三大育人要求,高校需强化全員育人责任,全程把握育人关键,落实全方位育人。目前实际教育融合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瓶颈,如高校对融合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方法不符合实际需求,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等。为深度贯彻“三全育人”教育思想,实现思政工作和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高校需全面发挥思政工作引导作用,构建教育融合体系,并注入专业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马尧双,何瑞.从管理体系到治理路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构建:基于“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相融合的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114-115.

[2]韦武尤.“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J].广西教育,2019(23):178-179.

[3]赵俊杰,梁雁.论“三全育人”教育下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外企业家,2020(12):164-164.

[4]李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才智,2020(2):151.

[5]陈俊杰.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探讨[J].青春岁月,2019(19):86.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电力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煤炭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政工作的融入及意义研究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