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

2021-12-19罗广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6期
关键词:衣服课文探究

罗广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而课堂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新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将能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变革,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下一步的高质量学习及早打下基础,确保素质教育的走深和走实。

一、师生互动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新

如小学课文《我是什么》,这是篇科普知识性的课文,对于水的多种变化,多数二年级小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很少仔细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以一段教学片段为例: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水变成汽的动画。

师: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你们仔细看,小水珠去哪里了呀?它变成什么了?誰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师:小水珠还可以变成什么呢?它是怎么变的呢?谁来读一读这几句。(变成云——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师:老师知道,它们还喜欢穿各种颜色的衣服呢。多媒体出示三种颜色的云。师:这是白衣服,这是黑衣服,这是红衣服。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你喜欢白衣服,那你就来读穿白色衣服的句子,你喜欢黑色衣服你就来读穿黑色衣服的句子,你喜欢红衣服就来读穿红色衣服的句子,其余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最后一个句子。明白了吗?师: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衣服?

此教学片段师生互动,设计教师的智慧和创新在于:让同学们以课文主人公“水”的身份去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读到演,都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通过学习达到主动探究,自主学习。通过自己参与表演感受水的变化,达到让每个孩子得到思维发展的目的,从而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巧妙地加入动画、箭头元素,让孩子们通过观看水变化的过程,明白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汽”?又是以什么的条件又变成“云”?又是如何变成“雨”落下来的呢?“雹子”长什么样?它是怎样形成的呢?雪是在什么条件下才有的?老师启发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弄明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再通过对比朗读,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生生合作促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课堂生生合作将促使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学习的人。

还以《我是什么》为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后,再以小组为单位,生生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投影出示要求,接着:

(1)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

(2)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读给同组小朋友听一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最后,汇报交流。“我会变”:“我学会了字词”“漂浮”、“碰到”、“雹子”利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填空:云在天空中(   )。一只小船在水上(     )着。

师:请小朋友想象云彩在空中飘浮和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想一想,“漂浮”和“飘浮“有什么区别?(指名回答。)

接着,老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分角色,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这段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生生合作探究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小组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理解课文,使他们通过生生合作探究学有所得,感悟提升,明白水的三态变化,也受到了环保教育。

因此,综上例子可知,教师如果在优化学生课堂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设疑---质疑---解疑”,达到师生真互动、深互动,促生生真合作、深交流,力求学生“想学--会学--学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对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衣服课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小衣服
背课文
放生衣服
强取人衣服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