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2021-12-19周杏英
周杏英
近日,又马不停蹄地连访了几家。耳闻目睹之余,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真是别有几番滋味在心头。
小雪,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最近不知为何,上课呆呆的,提问她时竟然不知老师讲到哪儿了,作业也是胡写一气。这次我独自去她家,得知她父母都在厂里打工,有时加班到很晚,今年又生了弟弟,父母把关注点转到儿子身上了。小雪觉得父母冷落了她,情绪低落,就常常上网聊天或整天看电视,读书也没心思。我对她父母说,孩子正处在青春敏感期,父母的一言一行她都能感受到,希望他们抽时间多关注女儿的成长。家长连连点头。我对小雪说,你也要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老师相信你会找到当初的自己。聽了我的话,小雪暗淡的眼神变得明亮起来。
小徐,羞涩文静的男孩,平时不声不响的,成绩也不突出,这样的学生在班上一抓一大把。他们在老师眼里是灰色的。也许你要说,这样的学生有值得提的必要吗?可就是这样的学生能让我们改变看法。灰色再也不灰色,他们的身上也有闪光点。我去小徐家,刚到门口,他就赶忙小跑迎过来,一双拖鞋轻轻放在我脚边。我刚坐下,他就忙着给我沏茶,双手捧着递到我手中。我不禁夸他真勤快。他妈妈说,因为父母工作忙,他从小就会干家务,父母也省心不少。想不到在学校里不起眼的一个男孩子这么懂事乖巧。我对小徐说,老师很欣赏你。他顿时眼角笑意盈盈了。我不禁感慨:我们究竟拿什么去衡量一个学生的优与劣?难道仅仅就看学习成绩吗?这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最想说的还是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小磊,憨厚瘦小的一个男孩,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平时与他的交谈中就得知他妈妈一直不在家,几次电话想讲述他的情况,他妈妈好像也不愿多听。这次去家访,想通过他奶奶之口再了解一些。谁知他父亲竟然在家,喝了酒正发脾气大声训斥小磊。奶奶一旁吓得也不敢说话,邻居也被惊动了。邻居和我稍微讲了一些他家的事情:父母不和,母亲常年不在家,父亲也不管孩子。小磊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乌黑的墙,破旧的家具,屋子里连像样的写字的桌子也找不到。这样的家境怎么能安心读书啊。我本想多和他们沟通,但在那种紧张的气氛下只得作罢,真是遗憾之极,以后再另找机会吧。看着小磊可怜巴巴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这样的孩子的确需要学校社会更多的关爱啊。
由此想到小蕊,性格孤僻的女孩子,五年级时父母离异。平时住在爸爸家。她家路途比较远,那天车子七绕八弯地摸到她家,她家里没人,我就赶去她妈妈那儿。我有意在她妈妈面前说,女儿在周记中写妈妈的好,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妈妈,想念妈妈的饭菜。听了我的话,她妈妈竟然流泪了,哽咽着说想不到女儿对她这么好,以后要多看望女儿。后来我明显感觉小蕊变了,眼神变得灵活,学习也认真了。难道是老师家访的效果?我很欣慰。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走进学生家庭,深入学生心灵深处,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用更多的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