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保定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18曹悦颖薛晗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曹悦颖 薛晗

摘  要: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为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具体方向。高职院校是当前社会中培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担当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各领域革新升级的重要责任。针对与企业间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培养应用型創新创业人才,本文以保定高职院校为例,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2-0131-03

产教融合即高职院校按照自身专业课程特点、内部管理模式,设立专业产业,并将该产业和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使高职院校成为人才培育、科学研究与服务兼具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其中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

一、相关概念解读

(一)产教融合

1. 概念

产教融合即高职院校按照自身专业课程特点、内部管理模式,进而设立专业产业,并将该产业和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使高职院校成为人才培育、科学研究与服务兼具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其中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

2. 作用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得以提升的有力保证。深化产教融合,落实校企合作,既可以满足当前社会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又能够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指明正确方向。可见,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产教融合是重要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来说,高职院校都会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利用校办工厂提升产教融合成效,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但因办学经费短缺以及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校企合作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首选措施[1]。该方式不仅能够降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成本,还可以为当地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真正做到高校与企业互利共赢。产教融合能够让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顺利,并为师生提供校内外实训教学平台,创建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充分激发学生生产力,从而使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满足市场行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做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产教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手段。从高职学生维度来看,产教融合有助于其轻松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水平,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并为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处理,体验创业的乐趣和魅力,在思想、行为上为将来创业做好准备。从高职院校本身维度来看,产教融合可以促使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转化学术研究成果,进而为现代企业输送高专业、高技能、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总的来说,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1. 概念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而言,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素养至关重要,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所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谓创新创业型人才,并非只是单纯的将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予以叠加,其不仅需要具备企业家灵活的思维逻辑、发明家的首创意识,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概念建设能力等。

2. 特征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应用”就是将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技术,这一看法过于片面。重点是要对转化的实质有明确认知,转化并非是将专业知识进行移动、挪用或者理论实践相结合,而是创新、创造,要衍生出新型技术。比如技能型人才中“技能”的实质是在某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与提升,要求通过长期锻炼形成熟练技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此处的“应用”并非对专业技术的运用,而是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具体运用环节的应用,是从理论至实际的转化性、研发性应用。创新分为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实践创新,比如发明新技术、更新旧技术等,而创业活动是对技术进行合理有效应用[2]。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加强保定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创新创业政策的充分落实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我国越来越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大力支持,河北省也发布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意见,强调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国家培育出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面向市场、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对教学平台、策略有着较高要求,除了要具备开放性的特点之外,还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单位、学校等主体的共同参与。所以,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应加强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打破之前的教育管理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有利于大学生个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将地方企业与校园的产教融合基地进行有机结合,基地内部中的项目均以社会真实需要为切入点进行建设。因此大学生在参加项目活动时,能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创业所需知识、技能等必备条件,从而使高职学生对感兴趣的行业有更深入的认知。学生也可以凭借高职院校举办的创业活动获得相关知识,加快成长的步伐,提高创造能力,争取在就业市场中崭露头角,使创业活动效果得到全面发挥。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学生在参加产教融合项目活动时,可借助实践操作了解创新创业项目的全部流程,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积累宝贵实践经验,为毕业后创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3]。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保定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时代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全国各省市高职院校均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要点。保定的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调整,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比例,尤其是高职院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更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思想行动一致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添加创新创业能力时,高职院校需在每个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设置选修课程。各二级院系、专业课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力度,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采取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专业课程建设

保定高职院校需根据自身特色、专业建设等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在主干课程的课标中加入创新创业内容,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以“课堂—校内”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由课堂教学到校内模拟实践训练基地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实训,再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学习予以教学,还要适时融入创新创业内容,例如产品生产和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使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共同进步。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要想提升保定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一定要与专业教育知识体系的多元化发展相契合。首先,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可以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理念、管理、工艺等方面的长久性创新。其次,将产业发展和专业知识进行完美对接,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渗透前沿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产业发展趋势,从而成为当地企业、市场真正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4]。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引导学生将专业基础理论转变为实践应用能力,此处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成功转化成岗位技能;第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行业领域中的创新点,使学生及时掌握今后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实现自身职业能力的长远性发展;第三,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中纳入以上三点时,应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具体状况对相关理论机制予以完善优化,鼓励师生一同研究、探索,以丰富、充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产教融合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融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发展的实际案例等内容,选取问题式、启发式以及探究式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创业意识,加强创新思维。

(四)打造具有改革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根据调查发现,当前保定高职院校中的教师从业准则中均增加了企业从业经历的要求,但是事实上保定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都注重学术知识的理论型教师,在考核学生过程中也多以学科知识为主,实践操作能力普遍比较薄弱,这对创新创业教育造成了影响。基于此,保定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结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提升自己。首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入职门槛。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应查看其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改革创新意识、管理能力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尽可能选择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高超的人才或者优秀管理人才担任高职教师,并聘请与高职院校创新项目接近、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校友等人才担任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宣传力度,并建设应用型创新创业教师成长平台,使教师明确自身职责,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自觉担负起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对教师职务职称晋升中注重科研、忽视教学的问题予以改善,要求教师关注当地经济发展、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应用性创新问题。此外,为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借助校外挂职、定期培训等机会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5]。

(五)制定鼓励应用与创新的学业评价标准体系

保定高职院校在确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时,应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业提升、综合素養发展设置为目标。需要对以往的考核制度予以改革,使其转变成过程性考核与多元化评价,将评价导向价值予以全面发挥。所谓过程性考核即对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予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最终结果中的比例提升至50%以上。而多元化评价则需根据创新创业人才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考核模式,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其中创新创业成果也可作为考核评价的指标。比如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中寻找探索创意,最后制作成产品,是对知识进行运用或转化的常规逻辑,然而不同专业体系下学生的起点也存在一定差异,可以提出创意,也可以对创意进行转化,或者针对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这些创意、创意转化、解决措施均可成为考核指标。过程性考核与多元化评价能够让学生在注重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创新思维,探索创新创业元素,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微.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9):47-48.

[2] 雷妍.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J]. 科技视界,2017(16):157-158.

[3] 范芬雄.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神州,2020(16):92.

[4] 蓝仕业. 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2):199.

[5] 费志勇,陈梦玲.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8(18):97-101.

(荐稿人:马宗亚,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