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与反思

2021-12-18缪妍妍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与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学校

摘  要:张謇精神的内涵丰富,其爱国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实干精神在当今仍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具备丰富的实践价值。在青年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将张謇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思想中引导青年学习、传承张謇精神,再通过青年实践升华张謇精神内涵。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可沿用的教育模式,以期更好地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关键词:张謇精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032-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立项课题(课题编号:思想建设20210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缪妍妍(1988—),女,硕士,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社会工作。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政治坚定、理想远大、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成效。张謇精神是在与苦难搏斗、与环境抗衡,在艰苦创业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当代生活在安稳幸福年代的青年学生有指明方向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张謇的人物生平事迹、精神思想传承以及其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影响都有了充分的研究。将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充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更有利于青年传承张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张謇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作用

(一)张謇精神具有引导青少年政治信念的作用

张謇出生于晚清末年,在民族存亡之际弃官从商,为了实现国家民主富强,实行“父实业母教育”。张謇精神是在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中所展现的态度、情操、风骨和追求,具体可概括为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实业精神和人文精神[1],是鼓舞和激励当代青少年学生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建功强国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认同、赞成的,但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政治信念不够坚定,有淡化的趋势。

首先,张謇精神能塑造青年坚定的政治心理。当代青年对新鲜事物或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喜闻乐见,当前刮起的复古风让青少年重新审视古典服饰并出现汉服热等现象,这足以证明青年对感兴趣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喜爱和自发传承的,健全的政治心理不仅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青年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张謇个人身上具备的才能和素养值得青年学习。

其次,张謇精神能坚定青年的政治信仰。青年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身份层次为较少数党员、少数团员和大部分群众,因此青年要坚定政治信仰,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精神。学习张謇放弃眼前利益,投身民族企业发展经济从而振兴中国的精神,可以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二)张謇精神有助于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张謇在《垦牧乡志》中说:“士负国家之责。”读书人应该承担报国之责。张謇恰好是一个愿意自觉担当民族崛起之任的人。爱国不仅是贯穿张謇一生的主线,也是其全部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点。身处在和平安稳时代的青年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乱频仍、物资匮乏的艰苦生活,对于如何爱国往往只有空洞的理解。

在张謇的家乡南通,张謇历史博物馆、濠南别业和大生厂旧址不仅作为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还作为南通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南通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必定会提到张謇的爱国事迹[2]。

(三)张謇精神有助于形成青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步阶段,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许多青年学生在爆炸式资讯中难以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青春期易冲动和随波逐流,再加之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因此,国内青年树立正确三观的时期离不开正面的引导。张謇精神进入教科书,可以让青年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抵制不良思潮的能力。张謇对生死荣辱义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方向。

二、张謇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运用学懂传出模式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顺应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在教学方法和考试改革等方面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学懂弄通的主旨思想。教师应探索将张謇精神融入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型、讨论型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从张謇精神的多角度中提出假设,追求问题解决的多元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教师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点评分析,不仅能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深化理论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学生学懂张謇人物及其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成果展示进行输出,可以很大程度上深化张謇精神的多元化理解和宣传。

(二)运用传学诵读模式

当张謇精神作为宏观的概念时,青年对这一人物精神的理解与消化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跨越时代的距离和晦涩难懂的人物历史读物容易让青年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另辟蹊径,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传承张謇精神。传统学校思想教育模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按照主题设计理论板块。传学诵读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合进行情景创设,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节选张謇事迹中最感人的部分进行角色饰演,参与演出的学生最直接地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观看演出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政治情感和理智情感等。演出结束后,参演学生和学生观众再诵读张謇经典原文,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张謇人物的思想感情,将张謇精神中淡泊名利、振兴中华的正能量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思想上的升华[3]。

(三)运用新平台宣传模式

张謇精神的传承离不开宣传,传统的宣传平台为网站、公众号、微博、纸质宣传册、张謇居住遗址和张謇纪念博物馆等。传统的宣传平台发挥单向传达的作用,只有对张謇感兴趣的人才会自发地搜索相关知识,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部分青年学生盲目追星,在如今国家大力整治“饭圈”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契机,利用各种平台宣传体现张謇优秀精神的事迹。在学校校园文化环境中全方位渗透式宣传,加强红色网站的建设,提高网站传播的实效性,高校红色网站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优势,建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库,关心学生情感诉求,帮助学生思想成长。网站上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高校可对话剧表演类社团排演的历史性榜样题材话剧进行展播,开设“与张謇跨越时空的对话”树洞栏目帮助青少年学生倾诉情感,为学生学业生活指点迷津。学校也可将朋辈交往活动纳为张謇精神传承活动。

(四)建立合作研究模式

加强南通张謇纪念馆及衍生的相关历史点,比如大生纱厂遗址、蓝印花布馆、沈寿博物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学校间的联系,注重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青年爱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互动作用,建立校馆联合科研机制,整合文化资源,实现合作共赢。高校可研究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合作研究基地开展“剧本杀”“张謇生平历史记录打卡”等沉浸式体验,在学校开设蓝印花布和刺绣兴趣学生社团,邀请基地名家来校开展讲座,通过学术活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等模式搭建共享平台,学校与张謇文化基地合作开发体验课,邀请学者共同参加学术研讨会,从而共建一支张謇文化研究队伍[4]。

三、张謇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总结

清末状元张謇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命脉,以前瞻的视角对中国的实业、教育等进行多维审视和探索,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在当前的历史环境下,对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十分紧迫,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学校应注重张謇精神的学习与传承,发挥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

(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引领

南通是张謇的家乡,在张謇的带领下,于1895年至1930年在发展地区工业、交通、商业、文化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基础上进行了卓越的城市规划,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这座城市记载着张謇的历史并保留了他本人生活和创业的历史遗迹。在具备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南通的学校涵盖幼儿园至高校均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责任,将张謇人物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让南通本地学生和外地求学学生都深刻了解张謇的事迹。

(二)发挥张謇精神影响性,实践育人效果常态化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是在日常事务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源于周围的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他们的价值判断对青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校育人的特点在于日常性,而理想信念的特点在于它的持久性,青年学生在实现人生理想途中常因受到诱惑、碰到挫折而逐渐迷失方向,这是因为他们在选择理想的时候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或是一时心血来潮。张謇精神经历了百年历史的凝练,传达了饱含忧患意识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兼济苍生的人文情怀和求实勤勉的奋斗精神。学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持续发挥张謇精神的影响,让青少年在形成三观的初步阶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张謇精神涵盖的方面广泛,对于选择不同职业的青年来说都具有指导性作用[5]。

(三)采用与时俱进的方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机制

如今青年学生的喜好不再局限于书本、参加志愿服务、兴趣社团等,他们有的喜欢网络短视频拍摄、阅读撰写網络小说,喜欢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通过游戏体验不同角色。青年学生离不开网络,学校可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学习传承张謇精神与感受式体验结合在一起,鼓励青少年全方位、立体化感受强大的正能量精神教育。学校思政教育应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背景,深入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以创新方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机制,举办张謇纪念馆讲解员比赛、张謇小故事视频成品制作大赛、临摹张謇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学习张謇精神的同时,又通过他们的表现形式进行宣传。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目的的教育,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解决学生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文化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升华。如果没有文化教育的渗透和积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枯燥的骨架,没有鲜活生动的血肉。张謇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学习领会,通过他们喜爱的话语体系和宣传方式进行传承。

参考文献:

[1] 胡梅,王晓燕. 张謇精神的当代价值和传承路径[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9(04):45-48.

[2] 王紫薇,詹明,吴武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2019.

[3] 凌福林.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与创新研究[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

[4] 曹丛颇,杨桐. 张謇全集:第4卷[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5] 马斌. 张謇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及引领[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2):18-22.

(荐稿人:穆丽娜,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办主任、团委书记,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实践与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学校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实施德育多元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学校推介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