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可视化为杠杆,撬动整本书的阅读
2021-12-18祝小平
祝小平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困境
1.应试式的“伪阅读”大行其道。
部分教师为了升学率,越俎代庖“乱作为”。为了应对考试,部分学校把一部部名著分解成一堂堂讲解剖析课,细化为一道道练习题。学生因为时间、能力等限制,消极怠工“不作为”。面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不少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相应的故事梗概、人物简介等,不能完整阅读。
2.表层化的“浅阅读”成为主流。
基于学生阅读时间的限制、教师阅读方法指导的缺位、阅读进度及效果的检查方法滞后等现状,不少学校的整本书阅读还停留在浅表的信息识记层面。学生只了解识记整本书的知识信息,没有打通名著与生活的藩篱;学生不主动思考,不积极质疑,负重前行,劳而无功。这最终会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整本书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对策——思维可视化
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实现从“伪阅读”到“真阅读”的突破,从浅表知识识记到核心价值挖掘的跨越,就必须寻找一个推进的利器。结合我的思考和实践,思维可视化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思维可视化就是将隐性的阅读思维过程以图形或者图形文字组合,显性且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思维可视化提倡学生通过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方法来展示,方便快捷,简单实用。
思维导图通过树状的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思维导图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激发并整理思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作用是多维度的。对学生而言,思维可视化既可以驱动学生梳理概括文本内容,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又方便学生展示交流分享,借助高度抽象的关键词,生动再现文本中的画面。其他学生通过交流可视化图片制作过程,既可以学习借鉴他人长处,也能发现其中的疏漏和不足,有利于切磋提高效率,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教师而言,思维可视化更是教师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瑞士军刀”。教师检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了文本、是否深度理解了文本,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真”与“伪”、“浅”与“深”。
三、思维可视化实践研究——以《水浒传》阅读教学实践为例
1.情节内容可视化,还原作者写作思路。
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交流分享会上,我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章节,梳理其中的情节,尝试用思维可视化图示的形式画出来。以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为例,我尝试通过双气泡图的形式,形象生动、一目了然地呈现情节。双气泡图主要用来进行对比,比较两个对象(杨志和吴用)的异同。教师基于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及时搭建阅读支架,在双气泡图上适当做提示指引,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学生在教师图示的引导下,认真阅读文本,积极探究还原作者的写作思路,精心绘制双气泡图,真正锻炼了梳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由隐性和混乱逐步变得显性和清晰。
2.形象可视化,多维度审视人物。
《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小说,文字量特别大,人物繁多,情节复杂。学生的人生阅历少,认知能力有限,加上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深度阅读《水浒传》有些力不从心。必要时,教师可以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形象,运用可视化图示解读人物形象。
(1)纵向简笔勾勒人物经历,深度解读人物性格。
宋江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水浒传》涉及宋江的回目众多,学生初读全书,难以清晰把握他的人生脉络,认识他的性格特征。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宋江的人生历程,说不尽,道不完;借助思维可视化,则是“一生事,一张图”。
宋江的性格复杂,矛盾重重:有人说他聪明干练、仗义疏财;有人说他虚伪狡诈、阴险狠毒。在读书报告会上,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展示,侃侃而谈。在思维可视化的推动下,宋江的人物形象显得丰满立体。经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选定了自己喜欢的人物,精心研读,用心绘制。学生不再迷信“套路”式的人物标签,而是根据可视化图有理有据地批判、质疑。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图,没有横向的分数的机械评价,每个学生都收获了知识的快乐。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可视化图体现了阅读个性化,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横向比较各路英雄,深刻赏析人物形象。
我曾经引导学生做了一个专题研究——“梁山好汉上山之路”。林冲是被奸佞逼上梁山,那其他人呢?仔细阅读之后就會发现: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寥寥无几,被骗上梁山的大有人在;作奸犯科被官府通缉逃上梁山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为“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的快活生活而来者。学生带着主问题(关键词)进行专题研读,绘制思维导图,真正理清了英雄们的上梁山之路,从而对各个人物的经历更加熟悉,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对梁山的性质理解得更加深刻。
3.主旨思想可视化,平等对话,理性反思。
在读书报告会上,某学生审视《水浒传》发现,作者施耐庵宣扬的价值观念经不起新时代文明和现代法治的审查。他借助一张图示,清晰展示了他的思维过程。他认为,小说所流露的价值观是混乱的,小说所表现的“忠义观”也自相矛盾:私放晁盖、啸聚山林,是“忠”吗?放走林冲不共戴天的仇人,是“义”吗?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因为某个学生错误或偏激的观点而立即“选边站”。在因势利导的“思维可视化图示”展示过程中,错误的观念会不攻自破,正确的观点自然深入人心。思维可视化可以让错误以及荒谬的观点能够清晰地显现出来,在自我反省和与他人的观念碰撞中得以纠正。
综上,整本书阅读的可视化技术操作性强,逻辑性严谨。以勾画思维可视化图示为任务驱动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逐层深入的状态,使整本书阅读真正走向“真阅读”和“深阅读”。让我们以思维可视化为杠杆,撬动整本书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