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生活,寻味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2021-12-18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早毓小学王亚莉

亚太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海力布语文课堂小朋友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早毓小学 王亚莉

新课程改革之后,编入的课文近三分之一是教师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些课文立足生活,并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因此,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彼此促进、彼此成就。教师要将课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教会做人有机统一,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串联起来,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使课堂教学更有朝气和魅力。

一、创设丰富的语文活动,点亮学生心田

语文绝不能囿于课堂,它应该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当桥梁,一边联结生活,一边联结课堂,将生活和课堂二者结合起来,碰撞出新的火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内容丰富而有趣的语文活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点亮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语文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就能稳步进行。

(一)在游戏中体验语文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何孩子都喜欢体育和美术课呢?那是因为体育和美术课堂中有很多游戏和互动。如果语文课堂也能活跃起来,在教学中穿插游戏,学生必定会乐于上语文课。当然,教学活动中穿插的游戏环节必须是以教学内容为素材设计的,必须是根植于语文课堂这片肥沃土壤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教师像一位老练的裁缝师,要懂得捕捉有效素材,将生活、游戏和教学紧密缝合。例如,在教授《西门豹治邺》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结合分组,把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或者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演一演。如果能够事先就和学生制定好评价标准,那学生演绎起来会更有动力,观众们欣赏也会更有方向。一来一回,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主体性更加突出,双方都能得到锻炼,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在厘清文章线索和人物形象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感悟角色的人格魅力,并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来使戏剧冲突更尖锐、人物形象更饱满。小组讨论后进行创编,再把它演绎出来,这是一个锻炼学生自主合作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妙招。学生在讨论情节、演绎故事、排练的过程中,必定会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剧本,甚至借助工具查找相关历史故事,从而了解负荆请罪的前世今生,将生硬的教师推荐或者教师介绍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内驱力,两种途径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也必定会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定位,锻炼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情境渗透,调动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童话寓言故事,这类课文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是经过作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想象和艺术加工的。因此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劲,也给语文教学造成一定的阻碍。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发散性思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这样有效的情境渗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将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悄然播撒到学生心间。

例如《猎人海力布》一课中,学生学到第八自然段“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吧,赶紧搬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平时受尽海力布照顾的老人对他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时,教师可以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的共情能力:“老人听了海力布的劝告之后会如何想?在听了老人的话后,海力布又会怎么想?”学生只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想象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会理解海力布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品格,这不仅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也给学生提供了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机会。

二、书写真实生活,让课堂内容更丰实

语文教学内容是无所不包的,可谓海纳百川。语文知识更是教不完的。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目标,但它绝对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堂必须是延展的、开放的。

(一)联系生活走进教材

语文教材往往言简意丰,蕴含深刻的生活哲学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走进生活,使教材与学生生活环环相扣。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大多数同学都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史及人民所受的深重灾难很难感同身受,教师可在课堂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和伟大民族诞生的自豪之情。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播放大量的描绘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片和文学作品,在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时,教师接着讲述:“孩子们,那个年代风雨飘摇,你们也仅能从刚才的视频中窥知一二,你们要因自己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在红旗下而感到无比幸福美好。”教师巧妙地将历史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一齐走进文本自觉自主地学习,这样,由学习到理解再到感悟和应用就水到渠成。

(二)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以前的语文课堂闭门造车,不关注社会生活,更多的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的育人作用。如今,语文教学的触角早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及学生的心灵和生命,显现出厚重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力量。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柳树,你想怎样开始自己的旅行?”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个小朋友说:“我可能需要微风轻轻吹拂。”教师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第二个小朋友说:“我也许会跟着风儿去旅行。”教师说:“那你一定要跟上前面那位小朋友的步伐呦,老师祝福你!”第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许多蝴蝶,也许我可以跟着蝴蝶仙子去旅行。”教师说:“说得老师也想去了。”这段交流,正因为教师没有预先设想答案,机械地将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思维阵地,而是关注孩童淳朴的生活,关注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因此充满温情的人文力量,才滋润了每一颗稚嫩的心灵。

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讲到蜘蛛给老屋讲故事,它的故事一直没讲完时,教师可以问孩子们:“小蜘蛛把故事讲完后,老屋会倒下吗?还是又接着会遇到谁呢?”第一个小朋友说:“老屋会遇到小毛虫,它需要场所结成茧子,最终变成蝴蝶。”教师说:“你能想到老师都想不到的动物,真厉害!”第二个小朋友说:“老屋会遇到小萤火虫,它受伤了,需要地方养伤。”教师紧接着说:“哎呀,你可真有爱心。”第三个小朋友说:“老屋会遇到小壁虎,它的尾巴断了,需要时间自行恢复。”教师接着说:“你还会联系一年级学过的《小壁虎借尾巴》呀,真了不起!”这些问答,也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生活引入课堂,并以此渗透了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体验生活,让教学之路更敞亮

社会是语文学习的伊甸园,它能给予学生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其中有技能的习得、有情感的体验、有童心的浸润、有动人的共情、有技能的培养、有美感的享受、有生命的真谛……因此,教师不要将学生禁锢在课堂内,语文课堂一定要向外发展,要将孩子带出课堂,携手生活,开展一系列语文活动。例如在教学贾平凹的《月迹》一文时,让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仰望星空,感受夜晚美丽的景色,在田野寻找月亮的足迹,在田野里、院子里观察月亮姑娘脚步轻移的场景,在大自然里感受月色的美好。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各种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清幽美好的氛围,让学生联想自己所见过的夜景。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能顺利理解领悟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在学习《搭石》一文时,学生对乡间石桥非常陌生,不利于展开教学,更没办法让学生明白乡亲们互帮互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去走走石桥,蹚过小溪,获得过桥的初步体验,课堂伊始再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南方小桥流水有生活意趣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再引导学生理解乡亲们互帮互助、默默奉献的人性美。在课堂结束后,可以推荐沈从文的《边城》这一中篇小说,让学生去体会湘西人民的淳朴和自然和谐的人性美、社会美。甚至还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去找寻相关描写淳朴民风的文学作品,比如孙犁和汪曾祺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美好、文笔清新质朴,确实也能起到一些示范作用。这样由课外到课内,再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形成一个有机循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都能进一步提高,一举多得。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要把语文课堂搬到课外,因为课堂的作用有限,而生活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鼓励孩子在游泳中学游泳,在唱歌中学唱歌,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唯有立足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浇灌出美丽的花。与生活携手,方能寻味自然美好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海力布语文课堂小朋友
《猎人海力布》缩写
猎人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缩写
找茬儿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