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精神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1-12-18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韦家旭黄振宣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韦家旭 黄振宣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首站便是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所在地桂林市全州县,缅怀在战役中英勇就义的红军烈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战士们在战役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顽强斗争、无比忠诚、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需要继承和发扬。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湘江战役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湘江战役精神的科学内涵
湘江战役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用血肉铸就的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摇篮,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湘江战役凝聚着红军将士奋勇向前、勇于胜利、不怕牺牲、顾全大局、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使命担当,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千辛万苦、敢于牺牲、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是在艰苦卓绝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湘江战役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顽强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面临非常危急的战局,以敢于牺牲的精神与敌人殊死搏斗,用自身的血肉之躯为中央部队顺利渡过湘江争取了更多时间。湘江阻击战非常惨烈,以至于当地百姓素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二是无限忠诚、舍生忘死的精神。无限忠诚精神是红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当前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所必须具备的精神。整个湘江战役持续了十多天,共有五万多名红军战士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红军第34师的将士更是伤亡惨重,是可歌可泣的绝命后卫先进事迹。整个湘江战役战斗非常激烈,红军以营、团为单位投入战场,有些单位成建制消亡在战场上。湘江战役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冲出敌人的封锁线,用热血铸就了红色江山。
三是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的精神。在湘江战役中,很多红军战士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持不同意见,但是很多红军战士依然服从指挥,以大局为重,坚守党的纪律,坚决完成党中央下达的各项任务。面对强敌,红军在人数和武器方面都不占据优势,但是依旧能够突出重围,这也充分反映了红军部队高度的纪律性和团结性。
二、湘江战役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后备力量,担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将湘江战役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以启发、激励大学生传承和弘扬革命烈士顽强斗争、敢于牺牲、无限忠诚、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树立顾全大局的意识,提升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
一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从小缺少磨炼,缺乏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高校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传递给当代大学生,能帮助广大青年树立崇高理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勇于担当、艰苦奋斗。
二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湘江战役精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高校将其融入大学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担当、顾全大局、严明纪律、爱国主义的精神,使大学生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引导大学生树立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湘江战役包含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比如通过体验式、互动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心中,使大学生成为湘江战役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我们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在奋斗的路上,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一是将湘江战役精神贯穿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湘江战役的内容,通过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湘江战役中红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让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大学生心中。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学科融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鼓励各学科教师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教学各环节,积极发挥红色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是加强与红色景点的合作,拓展教学空间。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韶山调研时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高校要加强与红色景点之间的联系,将湘江战役纪念园当作校外课堂,积极与红色教育驻地进行合作,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以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质量。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播放湘江战役相关的电影电视作品,在重大国家纪念日开展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认识到湘江战役精神的精髓,以达到启示和教育的目的。
三是营造红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在校园内打造红色文化氛围,例如举办电影节、知识竞赛、红色文化宣传栏、重走红色之旅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大学生了解湘江战役的始终,深入挖掘湘江战役中不畏牺牲、无限忠诚等革命精神,将湘江战役的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更好地感悟湘江战役精神,激发广大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是发挥互联网功能,加强网络红色文化教育。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因此湘江战役精神教育也可以结合网络手段,通过网络将湘江战役精神传递给广大学生。因此,高校应加强红色文化网站建设,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在红色文化网站中,学校可以开辟湘江战役红色精神专栏,通过专栏专题的方式报道湘江战役,传播红色文化。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应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深刻认识红军长征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不易、今日岁月静好生活来之不易,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