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

2021-12-18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

亚太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意境散文美的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 林 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忽视审美教育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散文是一种优美的语言文字体裁,其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特点,集中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化的审美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载体,同时审美教育也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题中之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开展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审美教育。

一、感受散文的意境之美

散文之美,首先体现在散文所描写的意境之美,能吸引读者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通感。尤其是在自然风景类、游记类散文中,以生动的笔触来描写美好的意境,通过感受美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借助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等来营造唯美的意境,产生代入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开篇这样描写紫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个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紫藤萝花开旺盛的场景呈现了出来,营造了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海意境,引领读者进入散文的意境,生发出对花开盛景的联想以及对生命力的崇敬之情。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散文,“衔远山,吞长江”的描述把洞庭湖的恢宏气势通过“衔”和“吞”两个字表现出来。“浩浩汤汤,横无涯际,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四字骈句,将洞庭湖浩渺开阔、万千变化的气势烘托出来,又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将洞庭湖一片祥和的美景衬托了出来。散文运用优美的诗意语言,通过对仗、排比等手法,营造了不同气象下洞庭湖的不同盛景,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意境之美。在意境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对散文中意象所起作用的分析来体会和感受散文的整体意境,以读为载体对散文的美的意境进行阅读欣赏。

二、品读散文的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在散文语言中得到了最佳的诠释,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流畅,或娓娓道来,或深情款款,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在音韵和结构上都将汉语言文字的美呈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在品读中感受散文语言之美。

一是感受散文的音韵美。散文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沉醉其中,其和谐优美的韵律增强了散文语言的音韵之美。八年级下册的著名文言散文《桃花源记》,语言简洁凝练,多为三字、四字短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的语言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诗句一般的语言,整齐对仗的语句使该文读来朗朗上口,如同流觞曲水,浑然天成。在这样的文言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多读少讲,淡化对字词意思的解释,将重点放在对散文语言艺术之美的阅读欣赏中去。现代散文的语句同样也十分优美,《济南的春天》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济南小山的秀气、水的清亮表现出来,语言清新活泼,读来耐人回味。

二是感受散文语言的结构美。散文语言的结构之美体现在其形散的语言结构特征,不刻意追求句式的整齐划一,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汪曾祺《昆明的雨》一开篇就对昆明的雨季用“明亮的”“丰满的”“浓绿的”来描述,并在段首以开门见山式的语言总结了昆明雨季的代表性事物:“昆明菌子极多。”“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此外,散文前呼后应地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用平实而流畅的语言把昆明的雨季描写得十分细致,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很“散”,却又娓娓道来,体现了散文语言的结构美的特点。

三、体会散文的情感之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管是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抑或是抒情性散文,情感始终是散文的内隐主线。纵观收录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散文,都寄托着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或表达了对人世间亲情的歌咏,或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等等。通过散文的情感美的欣赏,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感染与内心的震撼,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散文的情感美进行认真体会。

比如,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以亲情为主题,深情地讲述了身患肝病的母亲小心地侍候身患残疾喜怒无常的儿子,通过母亲满怀期待地推儿子去北海赏菊花而最终诀别的故事,表现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母亲没说完而“我”和妹妹都懂的话——在一块儿好好儿活,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这种人世间最美好、最淳朴的亲情,通过作者朴实的笔触写下来,让读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加以细细品味。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静静地听着我的动静”,这一句直观地表现出一个挂念儿子一举一动的母亲的不放心,这是对儿子深情的爱和呵护。教师可以邀请两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扮演残疾的儿子,在房间无端地发着脾气,一名学生扮演小心翼翼的母亲,在儿子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在这样一个平凡的生活举动中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她憔悴的脸上露出央求般的神色”“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表现了母亲什么心情?一直态度冷淡的儿子,突然答应了母亲去赏花的小小“请求”,这让母亲看到儿子对生活的一丝丝热情,儿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母亲喜出望外,甚至坐立难安,同样是表现出母亲对儿子勇敢生活的殷切期待。通过对散文中细节语句的赏析和把握,品味蕴藏在语句中的真切情感,让学生受到道德情感的震撼,体会散文的情感之美。

四、感悟散文的哲思之美

哲思之美是散文中体现的对世界、人生、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能够给人以积极的思想启发,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多元化特征,哲思之美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理解和感悟,切不可强行灌输。

在文言散文《岳阳楼记》中,课文最后一段的抒情将散文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范仲淹的处世哲学以及人生境界的直观写照。教师引领学生在充分阅读本段的基础上进行师生对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继而体会这篇游记类文言散文的哲思之美。教师:“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何以发出这样的感悟?”“就是不要因为外界环境或者自身处境的变化而大喜或大悲,这是由于范仲淹仕途的坎坷经历,明白逆境和顺境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需要以平常心看待。”教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如何理解这句话?”“就是先天下后个人,把天下百姓的福祉作为毕生的使命。”“就是心忧天下,先人后己。”“这反映的是作者作为封建士大夫对家国天下、对人民百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种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文言散文中体现的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通过课文以及作者的解读,知人论世,体会和感悟蕴含在散文中的美的哲学思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陶冶和熏陶。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并突出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价值,以此促进学生对散文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哲思美的理解与感受。发挥散文对学生语言感悟力的积极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理解、感受与热爱,掌握散文阅读鉴赏的策略,更好地走进散文、欣赏散文之美。

猜你喜欢

意境散文美的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好美的雾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