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改革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2021-12-18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凤娇

亚太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统一马克思主义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凤娇

教学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思政课因为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评价的特殊性。本文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探索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改革路径,以期开阔思政课教学评价研究的理论视野。

一、生态学与思政课教学评价

“生态”一词通常是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和秩序,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催生的一门学科即生态学。如今,“生态”的内涵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衍生出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等一系列名词,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的境界追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评价是以教师和学生为评价主体,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复杂多样、有机联系、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呈现出如下生态性特征。

第一,整体性。整体性是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第二,动态性。思政课教学评价活动的动态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思政课教学评价活动是在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互动和联系中进行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是对师生有效的互动方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学评价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但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本质是变化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不仅是对短期内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进行评价,还要关注长期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进程,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第三,开放性。思政课教学评价是教师、学生、知识、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开放体系,有效的教学评价是“评价—反馈—调整—再评价”的良性循环。在开放、多元的教学评价环境下,各评价主体能够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生态性缺失

第一,评价目标本末倒置。思政课评价目标是教学评价要达到的预期,贯穿教学评价活动的始终,是实施教学评价的基础,其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学习、改善教学、强化管理。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教学评价目标导向不清,出现“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评价过程与评价目标的脱节;二是评价的手段与目的不一致。

第二,评价标准不明确。在教学评价实际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往往套用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在这种评价标准的导向下,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而言,教师的做法是尽可能不放过教材中任何知识点,学生在考试时则尽量答得完整。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方法是否掌握、掌握了多少、是否能够运用这些解决实际问题,却没有明确的标准。

第三,评价方法欠缺。从定量评价来看,通过计算和量化能够展现如知识、技能、课时量等评价结果,但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难以做到精确量化。从定性评价来看,采用的评价指标一般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不同评价主体对基本符合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用这样的指标很难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

三、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的有效性路径

(一)评价目标“三统一”

评价目标的“三统一”,即“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和“以评促管”的统一。实施思政课教学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1.“以评促教”是指通过学生、同行教师、督导专家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研判,帮助思政课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不仅如此,思政课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还要成为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诉求、挖掘和发挥专业发展潜力、促进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2.“以评促学”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内部评价、自我评价,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以评促管”是指通过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组织改进对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考核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是要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研究,不再简单以教学工作量的多寡、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而是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制定符合教师和学生诉求的教学工作计划,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管理。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的统一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思政课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的目标要达到这三方面的统一,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教学管理组织的管理水平。

(二)评价标准“三统一”

评价标准的三个统一,即教与学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具体指评价教师教的标准与评价学生学的标准的统一、评价标准真理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评价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统一。

1.教与学的统一。思政课教学评价由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组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评判教师教的质量有多项标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即教师“教得好”。同时,思政课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看学生的学习质量,只有学生主动接受引导,自觉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即学生“学得好”。因此,将教师“教得好”的标准与学生“学得好”的标准结合起来,教学质量监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八点要求,即“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便是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就在于它理论的价值性。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的过程,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必然也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就教学评价标准来说,也要遵循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3.知与行的统一。知识指标是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基础指标,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而言,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评价方法“三统一”

评价方法的三结合,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结合。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任何科学、精确的教学评价都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之所以必要,是构建评价“大”格局的需要,但是只有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定量评价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将教学效果量化,直观展现不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学生心理、情感、人格的塑造作用难以量化,需要与定性评价结合在一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在思政课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表现下结论或者分等级。对教师的评价等同于考核,评价的标准成为奖惩优劣的标准,容易导致功利主义滋生和蔓延。对学生的评价以考试成绩定乾坤,忽视了对学生平时综合表现的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3.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结合。与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对应的,是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一般思政课教学评价采取的是短期评价的方式,即对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而言,就是教师授课时间内和学生学习时间内,教师是否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立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但是,这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因此需要与长期评价结合起来。长期评价不仅要拓展思政课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空间,而且要对学生的日后行为进行长期跟踪调研,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学评价在这个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反馈导向作用。因此,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要发现思政课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生态性缺失,从生态化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统一中构建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改革,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统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统一数量再比较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