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2021-12-18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 连 祺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思考与锻炼,提升思维能力。在现有的历史教育机制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许多教师习惯通过说教的形式讲解历史知识,“贴样式”的初中历史课堂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这本身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大胆突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讲解,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规则,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启发。此外,探究式学习本身强调学生在历史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且逐渐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落实历史教学目标
历史本身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融入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学科的魅力与价值,从而不断落实历史教学目标。长期以来,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历史教育工作中过分追求分数,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许多学生将提高考试分数作为历史学习的唯一动力。运用探究式学习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以自身的努力不断解决历史难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更加清晰,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抑或是情感态度。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这样历史教学目标便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探究活动缺乏有效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尝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探究过程进行监管,导致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十分有限。初中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探究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目的不明确等问题,教师此时若不加以管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迷失方向。以常见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例,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监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其他同学在热烈发表观点时,他们则利用探究学习的过程开小差,这极大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只是将探究式学习作为一个教育流程,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直接跳到下一个教学知识点,教学活动不够深入。
(二)学生对探究式学习不够重视
学生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主体,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引导。但是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许多学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忽略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许多学生对探究式学习并不重视。在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是以敷衍了事的心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真正意识到探究式学习的价值,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在探究活动中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而是一味等待教师公布答案。长此以往,探究式学习难以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时,存在过分干涉学生学习行为的情况,在提出探究任务后并没有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空间,而是急于公布答案,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三、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基于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课前探究
翻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讲解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知识引导,并基于学生探究成果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布置主题清晰的探究任务,根据初中历史的知识侧重点,对学生的课前探究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并且为学生提供微课等信息化学习素材,让学生能够在脱离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以“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知识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相关政策,以及农民起义取得的成果。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并且借助微课了解相关的知识要点。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主动分享预习取得的成果,并且根据学生所讲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将探究式学习的成果进行反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究活动,能够极大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渐适应探究式学习。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认知事物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充分锻炼,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培养浓厚的探究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相应的情境创设材料,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立体化素材,通过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原本复杂的历史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确保学生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探究活动。以初中历史“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为例,三国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电子游戏,三国题材的文化素材层出不穷,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中关于三足鼎立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魏蜀吴三个国家各自的特点。在立体化的学习素材影响下,学生能够联系自身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三足鼎立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且在趣味性的情境活动中进行探究。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探究效率
小组合作探究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常见形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协作,探究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并且提高探究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特点,合理划分小组,将小组人数控制在3—5人,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让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内进行学习。基于分组,教师还需要布置主题清晰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且根据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内部发表各自的观点。以初中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为例,在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联系历史教材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进行总结。在小组内部紧张激烈的讨论下,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并且对组内的不同观点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小组相对统一的答案。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中,从而有效发挥探究式学习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历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必然选择。教师必须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对探究式学习活动做出有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围绕特定的探究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价值的同时,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