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1-12-18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曹 艳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借专业教育直观传递思政内容,加强思政教育实践性,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同时也通过思政教育让专业教育内容变得丰富、深入,有利于专业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这里可以看出,课程思政要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专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要素,深入研究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尤为重要。
一、专业教育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
当前,课程思政的实施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少系统的课程思政内容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更侧重于专业的技术内容教育,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领域可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难以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生搬硬套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思政进课堂的行为显得零散、随意、不规范,缺少系统而完整的课程思政内容。
(二)缺少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目前,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照搬和拿来的现象,不能将各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发展要求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只是简单地将课程思政的实施固化为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教育,缺乏多元化、多渠道、多角度地将课程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到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中去,进而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
(三)学生缺乏学习课程思政的兴趣
思政教育内容比较理论、抽象,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内容还会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何要学习思政知识,认为专业知识学好了可以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即使不接受思政教育也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及未来的发展等造成影响。所以不少学生盲目地认为思政教育不重要,致使很多学生不重视思政教育,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难度猛增。
(四)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不能形成合力
部分专业课教师片面地认为思政教育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体现出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所以课程的专业化取向使得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接受程度不高,不愿意更多地去学习和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而思政教师出于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陌生,无法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缺少共同学习、共同研讨,未能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专业思政融合之路。
二、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一)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是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发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课程思政着眼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现状及两项教育工作的功能,通过深入挖掘各专业学科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内涵,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既在专业理论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在价值观的培养中构建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真正落实全过程育人,实现文化自信。
(三)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展开,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在专业的学习中,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并不代表着能完全胜任工作,“德为才之先”,只有具备内化于心的思想素养,才能将道德品质连同专业技能外化于行,才能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当中的素质教育细化并落到实处。通过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密切联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以先进思想来发挥专业技术价值,逐步实现个人理想,因此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之间有融合的必要性。
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构建教师协同关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课程,因此思政教育及专业教育融合的第一步,就是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专业课程去挖掘思政元素本质上属于思政教育范畴,现代有不少高职院校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要求专业教师自行去挖掘元素,这样做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因此挖掘思政元素的工作还是应当由思政教师作为主导。同时思政教师虽然有良好的思政专业水平,但存在专业认知方面的缺陷,诸如思政教师对某个专业的行业前景、前沿技术等不甚了解,这样就难以从中提炼出更多的思政元素,这就说明思政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中也需要得到专业性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动的育人机制,让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协同作业,思政教师可以先列出思政元素的挖掘方向,诸如某专业对口行业前沿技术对国家、对社会的重大意义等,还能设立为何要开展该项技术等问题,而过程中专业教师就要提供专业性支撑,告诉思政教师行业前沿技术是什么、还有哪些待发展趋势等,确保思政教师有能力挖掘出思政元素。
(二)创新教学模式,同步展开思政/专业教育
知识的传递需要价值引领,“立德树人”需要知识作为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引导教学,如问题引导法、直观例证法、示范引导法、情境法等。以示范引导法为例,该模式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则为引导者进行教育,这样能保持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与思维自主性,便于学生思考问题,区别于传统模式下主要用记忆力去学习的方式。在引导教学模式下,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要活用之前挖掘出的思政元素去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就要提出“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创新创业?”等类似问题,或者在专业教育中教师可以提出“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什么?”等类似问题,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要予以指导,即假设学生对“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什么?”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则教师就要告诉学生这个回答确实是正确的,但不完整,因为更好地就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所以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推动国家发展,为了尽快实现个人理想,这样能促进学生思考。
(三)紧抓学生兴趣取向,营造良好思政氛围
为了保障学习效果,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会自主对问题从思政方面进行思考,思政或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取向,随后紧抓取向提出类似问题,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激发,会自主进行思政思考。同样以“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为例,假设学生对早教岗位有兴趣,教师就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改造,如“假设你想成为一名早教老师,那么请问作为教师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为什么?”,利用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甚至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实现了思政教育,还推动了专业教育质量发展。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象征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创新,因此必须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但为了避免在融合过程中的盲目性,院校及教师需要使用正确的策略,从教师、教学两个层面着手,针对学生实现融合目的。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后课程思政体系成功建立,该体系有益于两项教育工作质量发展,还能提高学生思政素质,便于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