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心”成就益智区
——浅谈新教师对益智区创设的认识
2021-12-18沈夏
文_沈夏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幼儿园)
也许很多教师身边都有过这样的事情:在区域游戏选择环节,部分幼儿不愿意选择益智区,而其他区域超过了额定人数还是会有幼儿挤进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只能说明,个别教师的益智区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比较难,形式单一,脱离生活实际等。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幼儿益智区的开展实施应扎根于幼儿对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必须和幼儿的周围生活密切联系,让每个幼儿以自己的形式、节奏进行游戏,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游戏、爱上数学学习。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区域活动具有两个功能,即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个别教师过多地注重它的教育功能,更在乎活动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而选择性地忽视了幼儿对娱乐、玩耍的渴望,这容易使区域活动缺少趣味,导致幼儿的兴趣降低,游戏积极性也容易被打击。
教师应细心发现情境,精心设计游戏。生活由一幕幕情境组成,不同的情境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益智游戏。教师需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游戏的瞬间并整理归纳,再应用于益智区游戏。“萝卜蹲”游戏很受我们班幼儿的欢迎。他们会主动邀请我参与游戏,那么能否对这个游戏进行拓展呢?在“你快乐,我快乐”的主题中,我们班进行了一个“数字蹲”的游戏,把萝卜变成数字,又将美工区的开心帽做成数字帽。在游戏中,幼儿自己制作帽子,再进行数字蹲的游戏。游戏后期,在数字蹲的基础上,他们还创造了不同的规则。这样的游戏,来源于幼儿的行为需求,是他们自发性游戏的加深;游戏中所使用的道具也是幼儿自己制作的帽子,最后他们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规则。当然,要做到这些,教师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情境,发现幼儿的行为需求。
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将现阶段幼儿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既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又能巩固幼儿相关数学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数学活动“剥豌豆”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幼儿学会在记录表中记录豌豆数量,在课上,只需一张记录表、两节豌豆就能进行操作,这无疑是不够有趣的。在益智区中,我设计了新游戏《我的飞机飞多远》,首先以数刻度取代数个数。其次增加记录次数。在游戏中,幼儿自行折飞机并试飞,记录飞行长度。在飞机落地后,他们首先横向和其他幼儿比较,进行探索,模仿优胜幼儿飞机的外形、机翼。之后,他们纵向和自己比较,不断调整,试图让自己的飞机飞得一次比一次远。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记录,还学会了主动探索,在探索飞机飞行长度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爱动脑的习惯,还促进其理智感的发展。
投放适宜的材料,提高幼儿兴趣
材料是益智区游戏的灵魂所在,每一个游戏都需要材料的支撑。材料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了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所以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益智区的材料选择最好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脱离了幼儿生活,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如在中班数学活动“小鱼有多长”中,教师可以把测量运用到生活中,给幼儿提供记录的工具,包括蜡笔、记号笔、铅笔以及一张记录表。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测量出班级里面的任何东西,有时用记号笔测量桌子有多长,有时用蜡笔测量本子有多长,有时用本子测量床有多长……真正把测量运用于生活之中,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活中的材料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创造力有多少,材料的变化就有多少。用骰子举例,在小班,教师可以用骰子认识各种色彩,六面分别画上红、橙、黄、绿、蓝、紫,孩子们投掷到哪一个就说出哪一个的颜色。而到了中班,教师可用骰子让幼儿学习数量。在大班,骰子又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可用骰子进行统计的学习,在骰子上贴不同的动物,然后不断掷骰子,统计每种动物掷中次数。骰子的功能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就能发现更多的功能!因此,益智区的创设有无限可能,教师要做一名具有细心和潜心的“两心”教师,努力创设生动情境,投入适宜材料,为幼儿创设有意义的益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