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2021-12-18陈建雅
文_陈建雅
(作者单位系南京市六合区瓜埠小学)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推进,这对我国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语文科目的改革发展,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语文作业方面也需要尽力完善,使其符合新教改的要求。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如何让语文作业‘活’起来”进行简要论述。让语文作业“活”起来,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要让语文作业的时间“活”起来。教师要注重对时间的把控,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将作业分散布置,而不是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布置很多作业。二是布置的语文作业的形式要“活”,要丰富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通过语文作业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更新,对人们的语言表达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科目重点的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中针对学生说话能力训练的教学内容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对自己布置的语文作业进行调整,可以适当将一些书面作业改成口头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早自习时间段给学生设置即兴展示或者即兴评述的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展示作业,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准备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更加难的内容,如对新闻热点的看法,对一本书、一部电影的评价等。面对这样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一般都会认真思考、准备。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布置口语作业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对作业完成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水平,一步一步深化、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应提升学生做语文作业的积极性
一般而言,语文作业由教师布置,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来完成作业。这样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做作业的习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经常对学生表达的观点内容设问,凭借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求知欲,就会不断探索新内容、新知识,这样的作业练习就可以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作业设置是带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丰富学生的实践作业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语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之中,语文的教学场所是广阔的自然和学生丰富的生活环境。基于这个观点,语文作业也就有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将语文学习从课堂书本引到生活中去。语文教育工作者针对这种情况,也要适当调整自己的作业设置。例如,在国庆小长假期间,教师可以给低年级的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习得汉字,最后看看谁学会的汉字最多。这个学习的来源可以是广告牌,可以是说明书,还可以是电视剧和新闻。其次,教师讲课的场所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带着学生去到小溪旁、树林里,深入大自然之中去感受课本中描写的大自然的魅力。通过这样的特殊作业,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了解了社会生活,在观察自然的同时领略到了文字描写的景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让语文作业“活”起来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对语文作业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实现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升级。通过让语文作业“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