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德育素材,促进历史素养提升
2021-12-18金仁海
文_金仁海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滨海县新港初级中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德育素材,以鲜活的内容、丰富的情感、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感化学生,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合理运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让他们坚持正义、学会感恩,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合理选择真实的德育素材
德育素材的选择应力求真实,教师要去伪存真,合理选择真实性的素材,让学生能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帮助学生形成务实的作风,进而受到真实的德育教育。如在教学部编本七上“三国鼎立”一课内容前,教师让学生从影视、文字等作品中了解人物,学生很容易发现对曹操的评价争议较大,有的认为曹操“才武绝人”,有的则认为他是一个“奸雄”。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感受到影视作品未必能反映历史的真实。在评价曹操时,学生在能认识到其缺点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体会到他统一北方、推动了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从而在今后评价历史人物时避免断章取义,懂得要有理有据、客观真实地评价人物。
教师要选择具有直观性的德育素材,比如图片、视频及照片等,有条件的可带领学生到历史遗址等地进行实地参观,丰富历史知识,进而感受德育教育。如在学习部编本七下“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内容时,教师应以课件向学生呈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的发明过程,让学生在认识到我们的先辈在科技、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感受到古代科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
活化德育素材,促进自主建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包容学生,使其具有真挚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的道德情操会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示范,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引领者。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清晰地讲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知识,促进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起到德育教化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解历史,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让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变得更透彻。在讲述近代史内容时,教师要将受辱、抗争的历史用饱满的情感、丰富的语言讲述出来。教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带领学生去感悟历史,让他们理性地分析历史,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是实施德育的主体,初中阶段是教师开展德育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依据学生的社会阅历、认知经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充分利用德育素材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关爱学生,学生才愿意接受大量的信息,才能直面困难、积极探索。和谐的关系能促进德育行为的内化,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会自觉内化自己的行为,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丰富活动形式,注入生命活力
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让学生的感知更具体、理解更深刻。教师要以活动丰富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思,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心灵获得体验、情感获得熏陶。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让他们参与到搜集资料、组织活动之中,增进他们的活动体验。教师要多开展故事会、演讲等趣味性活动,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让他们能完全地融入角色,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教师可以开展成语故事讲述、故事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解中华英烈的事迹,或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源、讲述历史故事,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教师要利用各种重大节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如在纪念九一八事变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侵略者的种种罪行,也可以开展征文活动,让学生能从近现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的历史中感受到只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历史素材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