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活动中的小学生审美教育

2021-12-18徐佳佳

清风 2021年20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课堂

文_徐佳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

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构建,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融入创新思维,采取更加轻松有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充分融入学习氛围中的同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认识,从整体上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才会对音乐作品产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更容易体会到音乐作品中包含的美感,自身的音乐素养会逐渐提升。这样,审美教育才会有更大的实施空间,学生会在音乐课堂上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收获。

创设情境,辅助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法,在音乐课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时,教师首先可以尝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小学音乐课本中学生接触到的很多曲目都富有童趣,不少作品还有非常明显的故事化色彩。这样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十分轻松,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十分浓厚。在讲到这种类型的作品时,教师不妨结合作品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曲目的整体氛围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大家根据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有助于审美教育的良好渗透,实现课程教学预设的目标。

比如在教学《顽皮的小杜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设计故事情节,设计台词,分配角色。这首歌曲中有非常生动的故事情节,并且其中的角色形象也很有特点。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融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课程教学的训练目标得以良好实现。

激发想象,推动审美教育

很多音乐作品在赏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会带给学生更为深入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曲目内容出发,合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充分进入作品的氛围中,领会曲目特点,感受其中主题的表达。教师还可以在曲目演唱上教授一些技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曲目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力。随着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学生会更快进入作品的氛围中,乐感会慢慢受到激发,并且会体会到音乐课学习的趣味性,更加有助于审美教育的融入。

比如在教学《乒乓变奏曲》时,这首歌曲充分表现出乒乓球赛的热闹场面,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关注健康、热爱体育运动。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作用,让学生想象哪些句子要唱得像击球似的跳跃,哪些句子要唱得像挥拍似的连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曲目时,可以让大家想象乒乓球比赛的场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加浓厚。有了这些想象过程作为依托后,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曲目特点,也能够在学唱时把握曲目演唱的关键点。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音乐作品背后极大的感染力,大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设计游戏,丰富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各种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会显著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并且学生也会在具体的活动中加深对曲目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明确一些基本教学要点。一方面,活动要和曲目紧密关联,可以成为学生理解作品的依托;另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要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并且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审美能力。符合这些要求的活动设计,才能够为音乐课堂增添更多色彩,让音乐教学的推进更加顺畅,学生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有更丰富的收获。

比如在教学《我是小小音乐家》时,课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等。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学生跟着一起拍节奏。接着教师对大家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同学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会相同吗?”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事先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尝试模拟刚才听到的声音,让学生都化身为“小小音乐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探索与尝试,有了很多新奇的发现。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明显很感兴趣,并且获得了非常难忘的学习体验。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学生的乐感会受到激发,音乐素养和音乐品味也会慢慢提升,这些都是音乐审美教育有效落实的效果呈现。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音乐课堂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圣诞音乐路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音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