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民歌微纪录片在高校艺术摄影教学中的价值

2021-12-17牛龙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艺术摄影高校教学

摘要:徽州民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以及艺术性,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徽州民歌的微纪录片全面地展现了这一类音乐形式当中的各类艺术手法,不仅对当地的人民生活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而且将当地所孕育的文化十分全面和形象地传达出来,因此以这纪录片来展开高效的音乐教学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中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基于此,从徽州民歌的艺术表现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徽州民歌微纪录片在高校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徽州民歌;微纪录片;艺术摄影;高校教学

一、引言

徽州民歌是流传于徽州地区的一类历史悠久且极具区域特色和民俗风格的民间音乐形式。徽州民歌通过自然的意象、丰富的形式和动人的意境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文化艺术价值。在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以及培养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以高校艺术摄影课程为载体融合徽州民歌微纪录片等教学素材开展民歌音乐传承教育,对于弘扬传统民歌音乐教学价值、推动徽州民歌传播发展以及保护传统民歌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徽州民歌微纪录片的艺术要点分析

高校艺术摄影课程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特征,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大量艺术审美价值的优质素材作为支撑。徽州民歌微纪录片通过纪实的方式展现了徽州民歌特有的自然朴素意象、丰富多变形式和动人凄婉意境三类艺术价值,是可用于高校艺术摄影教学的高质量素材。

(一)自然朴素的意象

徽州民歌善于使用词句语法和音韵曲调构建自然朴素的艺术意象。徽州民歌取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日常,将音乐创作技巧与音乐想象融入茶桑、苞芦、舂米等日常劳动之中,最终以民歌的形式体现徽州地区人们的率真与直观性格。具体来说,徽州将平凡简单的意象表达真挚朴素的情感融入民歌编曲与谱词过程中。以徽州民歌中较为著名的《蜻蜓》为例,“蜓蜓飞得低,下来搭娒娒做伙嬉;蜓蜓飞得矮,下来搭娒娒做伙野”的歌词体现了农家劳动的自然意趣以及劳动人民的惬意生活,让人们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故乡原野与交映成趣的自然互动之中,激发了人们热爱自然生命以及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多变丰富的形式

徽州民歌的谱写方式和词曲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其艺术表现手法多元善变。徽州民歌会根据创作的实际内容引用大量的修辞比喻,并将个人情感、真实生活、发散想象等创作技巧相结合,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调整民歌的整体旋律与创作内容,以持续创新的创作思路为徽州民歌注入源源不绝的生命力。例如,民歌《文革遥》、《绣荷包》运用了朴实无华的语句进行表达,并运用赋比兴手法进行暗喻,增强了情感性。以上两曲徽州民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创作,融合了时代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相融合的创作思路,通过对传统美德的颂扬和对阶级敌人的批判,将生活素材转化为音乐艺术成果,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三)动人凄婉的意境

徽州民歌的创作取材范围并不局限于生活日常,徽州区域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生活趣事、区域风俗等都是徽州民歌的基础创作内容。相较于其他民歌形式,徽州民歌更注重情感价值的挖掘和故事情境的塑造,常用通过营造动人凄婉意境的方式吸引听众,让听众随着民歌乐曲进程的推动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最终形成绵绵不绝、扼腕叹息、余味悠长的深刻印象。由此可见,徽州民歌善于运用情境营造的手段,创造具有文化认同感的悲剧艺术,以动人凄婉的意境展现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三、徽州民歌微纪录片应用于高校艺术摄影教学的价值

徽州民歌微纪录片凝练了徽州民歌这一传统民歌形式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将徽州民歌微纪录片应用于高校艺术摄影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艺术审美能力。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艺术摄影教学课程开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摄影技巧,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在当前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高校艺术摄影课程教学需要深刻融入实践,突破理论框架和思维惯性的束缚,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艺术创作可能,将课程学习知识真正转化为艺术摄影专业能力。因此,高校艺术摄影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得到更新与调整,不断适应社会对于艺术审美和摄影创作需求提升的环境变化,采用新颖多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参与度,以此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提升学习积极性。

徽州民歌微纪录片是基于徽州民歌,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创作的既是艺术摄影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类艺术摄影创作和文化鉴赏的全新视角,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魅力,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记事作品的艺术价值,形成对徽州民歌微纪录片深刻印象。在这一基础上,高校艺术摄影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总结学习徽州民歌微纪录片后的思想认知与意象感悟,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徽州民歌,或者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安排学生提交短视频徽州民歌微纪录片作品,以此实现课程教学和课后实践的深度统一。

(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徽州民歌作为一项区域性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区文化的良好载体。在此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徽州民歌微纪录片也是拓展高校学生视野,丰富高校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认知的高质量素材,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将提升文化认同感和生化专业知识学习的进程相统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徽州,民歌等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源源不竭的當代活力。在高校艺术摄影课程教学之中,将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歌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对地区文化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与艺术审美能力

高校艺术摄影教学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多项视频和音频素材的方式总结优质艺术摄影作品的共性特征,并在不断累积专业知识和拓展多元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创作风格 徽州民歌微纪录片素材能够丰富高校艺术摄影课程的素材类型,以直白纪实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徽州民歌发展历程、音乐特征、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等教学要素,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演唱技巧指导,也能直观地提炼出徽州民歌在情境构造、情感交流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专业技巧,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民歌营造的意境氛围中,通过共情方式掌握艺术摄影创作要点。集中观看纪录片的教学形式使得高校艺术摄影教学课堂不再枯燥无聊,学生可以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当中形成对民歌的喜爱,弱化对专业艺术摄影课程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在掌握知识和拓展运用等方面投入更多情感,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与艺术审美能力。

四、研究总结

总结来看,徽州民歌记录了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民俗生活特色,具有独特的历史韵味与文化价值,传递着人们热爱生活和向往美好的思想情感。将徽州民歌微纪录片融入高校艺术摄影教学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与艺术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实现高校艺术摄影课程创新,也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慧莉.以高校声乐教学平台为依托的徽州民歌传承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7,16(06):127-129.

[2]秦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3]曾雅恬.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D].暨南大学,2016.

[4]汪超.徽州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2.

作者简介:(牛龙,1992.02.29,男,汉,安徽合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学历:本科生,职称:无,主要研究方向:摄影摄像,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丹霞路8号)。

项目基金: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微纪录片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运用——以徽州民歌为研究个案,编号:SK2018A0939。

猜你喜欢

艺术摄影高校教学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审美异同
金潇作品
2022年湖南省艺术摄影采风 创作培训班作品选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中的图片编辑技巧探析
大学艺术摄影工作室教学初探
关于摄影艺术性与艺术摄影商业价值分析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