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模式创新管见

2021-12-17巨敏莲

兰台内外 2021年32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高校档案互联网+

巨敏莲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档案”工作模式创新的可能性,讨论了“互联网+”环境下档案工作模式创新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以期为高校档案工作模式的创新开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档案;工作模式;创新

“互联网+”即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行业形态,促进传统行业的发展,提升传统行业的生命力。互联网+档案就是以互联网为工具,将档案资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进行信息的分析、研究、整合,提升工作效益,从而促进档案工作的新发展。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档案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也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档案工作的模式创新有了新的可能性。

一、“互联网+档案”工作模式创新的可能性

1.“互联网+”的出现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最早是于扬在2012年11月第五届易观国际移动互聯网博览会上提出“互联网+”理念。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中明确指出“互联网+”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和驱动力。由此,“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纳入顶层设计,正式吹响了我国“互联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时代号角。

2.“互联网+档案”模式创新的可能性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工作就是依托高校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源为师生及社会提供服务以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用户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更高,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更加凸显。高校档案馆传统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已不能满足互联网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新需求。“互联网+”与档案的紧密结合,可以方便快速地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在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中纳入这些信息,使全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实现无成本和实时共享。在整个档案工作的流程简化、成本压缩、强化沟通等各个方面都会给原有的工作方式带来巨大飞跃。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科技进步,提升效率,推动组织变革,使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有所提升,形成一种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档案工作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的档案手工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档案工作的多样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新需求,急迫需要档案管理者做出应变,适时调整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专业、个性的档案业务服务。“互联网+档案”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工作大多处于半公开、半封闭状态,档案业务的重心仍然是对本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的理念严重限制了档案大数据强调的开放、共享、创新的档案工作新形态的发展。“收、管、用”的传统观念和被动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环境下师生及社会对档案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高校档案工作模式创新已迫在眉睫。2016年4月,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档案工作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把创新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开放、共享理念,积极构建百姓走进档案、档案走向社会新格局。高校档案馆应当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以馆藏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为大众提供更为智能化、多样化、便捷化以及个性化的档案服务,这也是促进高校档案工作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急迫需要。

3.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要求

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三全”育人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高校档案工作育人的模式通常是以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其主要形式有档案展览、校史宣传、专题讲座、分发宣传单等,以期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种灌输式的育人方式缺乏新颖性,育人内容缺乏趣味性,育人手段缺少互动性,这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方式存在巨大差异,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育人效果甚微。只有在档案工作中深度挖掘档案资源,挖掘新素材,创新档案育人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手段,融合档案资源信息,形成集内容的知识性、创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媒体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育人的重要功能。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模式的创新

1.思想观念的更新

当前,我国高校档案工作主要是以实体保存为主,服务仅限于简单的查询、复印、证明、政审、鉴定等,服务态度保守,服务手段陈旧,服务对象单一,管理模式单一,利用者大多是校内师生和校友,高校档案工作者依然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观念,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互联网+档案”开放、共享、创新的特性要求我们首先改变传统“收、管、用”的陈旧思想,将重点放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技术的应用上来。要以大档案观为指导,以档案信息开放为核心,引导用户参与档案信息管理,从而提供创意定制服务,增强档案部门的改革自觉性、时代适应力和服务创新力。高校档案管理者应当提高站位,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大好机遇,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视野,拓展思路,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

2.人才队伍的更新

目前,我国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综合能力不够,档案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懂得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档案专业复合型人才急缺。要做好新时代的档案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本领高强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新修订《档案法》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要加强档案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更加注重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意识,增强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方面高校档案管理者要有危机意识,需要积极转变思想,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主动学习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最新的档案前沿理论,学习专业的档案知识,自我充电,自我提高,以适应新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高校应当高瞻远瞩,与时俱进,顶层设计,注重档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和业务,又懂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档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加强档案业务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档案专家开展讲座、邀请互联网方面的专家讲授新媒体等专业技能等方式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定期对各个部门的档案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进部门之间的了解,促进各归档单位的合作,凝聚共识,以便更加顺利而高效地开展档案业务工作。还应当努力提供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交流和发展机会,鼓励多“走出去”交流思想,讨论经验,拓展视野,这样才能把更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来”,促进档案人才队伍不断更新和持續发展。

综上,高校档案管理者需要努力提升自我,做好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高校管理者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为高校档案工作者提供便利条件以促进档案人才的不断更新和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

3.业务服务的创新

“互联网+档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纸质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后“搬”到网上,而是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手段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的人性化服务。档案用户可以通过VR、动画、APP、微信、微博等形式浏览并传递档案信息。档案馆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针对档案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兴趣爱好,为档案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使档案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都得以满足,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质量。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高校档案馆可采取微信推送的形式进行日常的档案知识了解和办事流程说明,如毕业了你的档案去了哪里、学生档案转递办理指南、干部人事档案归档范围、财务档案查档流程等;还可开通远程服务功能,让大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档案业务,增强用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有偿服务时,可采用微信或支付宝的方式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个性化档案服务模式在档案馆和用户之间实现了双向沟通,突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服务理念。高校的档案工作可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深度挖掘高校独特的档案资源,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服务。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档案馆可以挖掘学校院系发展和学科发展方面的档案资源,以此了解我国铁路建设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从而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力量。档案的创意定制要主动出击,主动作为。例如,档案馆可以为校友的毕业周年庆典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为学生的选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只有深度挖掘档案资源,想用户之所想,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更加惊喜的档案服务。档案部门可以运用“互联网+档案”的思维创新优化现有的服务模式,积极主动推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才能实现档案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体现档案工作“开放、共享、创新”的时代特征。

4.育人服务的创新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问题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高校档案馆、校史馆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场馆空间和展品,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要让档案“活”起来,让场馆“动”起来,更宽视野、更深层次的扩大受众范围,吸引受众自觉主动地前来参与体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新媒体的方式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高校档案部门可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档案馆资源真实、形象、生动的优势结合新媒体手段推出更具创意、更受欢迎的作品。高校档案资源独特而丰富,档案部门可从学校特色入手,深入挖掘档案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例如,201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70周年,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上推出了《烽火岁月——抗战期间的交大》,阅读量6636人次。2015年10月,推出原创动画《途说——动漫西南交通大学》(从马拉火车到高铁),阅读量高达10多万人次。“互联网+档案”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自身价值,可以提供新型的档案服务模式,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档案部门要抓住重要的历史节点,挖掘馆藏资料,利用新媒体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历史人文教育、爱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激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推动大学生的进步。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档案部门应当以大思政的视野、以“互联网+档案”的创新模式深度挖掘档案资源,积极发挥档案育人的功能,为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贡献档案人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档案”工作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潮流,是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高校档案部门要以新的姿态、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抓住时代机遇,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主动谋划,主动作为,积极拓展档案管理工作新思路,努力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新模式,积极应用档案管理工作新手段,把历史的“档案库”变成时代的“信息库”“思想库”“智慧库”,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服务高校中心工作,促进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积极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新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化腾.“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N].光明日报,2015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罗 勇.亟待开展的互联网档案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

[4]王雅南.“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馆服务创新研究[J].档案天地,2018

[5]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档案,2016

[6]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6

[7]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https://www.saac.gov.cn/daj/falv/202006/79ca4f151fde470c996bec0d50601505.shtml

[8]张 博.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4

[9]赵佳琪.“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模式创新[J].兰台论坛,2017

[10]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高校档案互联网+
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高校档案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