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政府采购行为内部风险控制的探究

2021-12-17吴雪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耗材科室医疗

吴雪梅

北京市海淀医院医疗装备科,北京 100080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医院的运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府采购环节是影响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医院政府采购涉及物资种类繁多,覆盖各个科室,在具体业务活动中面临多种风险[1]。当前,在新医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相关政策文件也在不断更新,像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7月发布的《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财政部2017年发布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管理办法》、2020年发布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管理暂行办法》、医耗联动取消耗材加成,京津冀带量采购,以及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现代医院经济运行由粗放转向精细,政策变化只能向管理要效益。防范各项业务风险,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和风险监控,才能提高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因此,有必要对医院政府采购行为内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2]。

1 医院政府采购的特点

医院不但承担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救治工作,还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其采购也涵盖方方面面,医院政府采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品种多、数量大

医院政府采购项目繁多,包括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化学试剂、办公设备、办公耗材、办公软件等,见表1。

表1 医院常见政府采购项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医院政府采购的种类、数量、金额巨大,尤其以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所占比例最大,且由于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专业性较高,耗材分类更加精细,不同厂家、不同品质的设备、耗材对患者使用效果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安全。这使医院政府采购工作必须做到政策规范、流程严谨。

1.2 采购方式多样

按照采购方式分类,医院政府采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公开招标,即医院或采购代理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符合公告要求的供应商都能进行投标;②邀请招标,即医院或采购代理机构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抽取3家以上供应商,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投标,采购的物资通常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③竞争性谈判,即医院谈判小组筛选出符合资格条件要求的供应商,就采购项目的价格、参数进行谈判,确定最终中标者;④单一来源采购,在物资来源渠道单一,需求紧急,难以进行公开招标时,从特定供应商处采购货物、服务[3-4]。

此外,医院政府采购还有其他采购方式,如集采目录内定点采购、协议供货、竞争性磋商、询价采购等,不同的采购方式有不同的风险,也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5]。

1.3 政府采购平台采购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为规范采购行为,控制办公及医用耗材价格,植介入耗材开始逐步实行国家和京津冀“3+N”带量采购;收费耗材实行“一物一码”身份证管理,全部上传到京津冀采购平台,医院采购价格透明;办公类物资、家具、设备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平台采购,医院必须遵守国家、市、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要求,严格执行网上平台采购,接受平台的监督,推进集采工作常态化开展。

2 医院政府采购行为内部风险分析

2.1 内控环境不佳

我国医院普遍将狠抓医疗质量作为第一管理要点,院长、副院长多由医学素养精湛的医生担任,这在确保医疗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医院领导层、普通职工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风险防范的意义认识不足。长此以往,医疗质量导向文化与内部控制管理文化的冲突必然会增加采购风险。

例如,对某医院包括设备科、基建科、药剂科、信息中心等12个涉及采购业务的科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职工风险意识不足,大概了解政府采购风险的员工只占49%,高达23%的员工基本不了解政府采购风险。可以说,医院职工的采购风险意识普遍不强,从而很难对风险做出快速反应。与此同时,医院也没有建立风险应急机制,无法实现在事前和事后的风险管控,导致政府采购风险控制处于被动状态。由于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医院政府采购有可能出现政策违规、贪污腐败、资源浪费、医疗安全隐患等问题。

2.2 风险评估缺失

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联体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不能快速识别风险点、应对风险[6-7]。

有的医院针对内部控制出台了相关规定,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不能形成闭环管理,从而无法真正起到内部控制和监督作用,风险控制流于形式的问题比较明显。

2.3 内控管理缺失

①全责划分不明确,未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不相容岗位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若多个岗位由同一人担任,就很难实现岗位间的互相牵制,就有可能产生舞弊现象。像申请和审批、审批和执行、执行和验收、验收和记账、和付款都属于不相容岗位,必须实现岗位分离。但有些医院出于节省人员费用,无信息系统监管,对采购执行、物资入库、报表制作等环节并未严格进行岗位分离,甚至是由一人完成,这就有可能滋生腐败[8]。

②合同管理不到位。医院采购合同需要经过医院加盖公章方可生效,但部分科室为简化采购流程,存在科室自行签署合同、自行保管合同的现象。同时,对采购合同的归档也不到位,很多科室分别对采购合同自行归档,导致合同管理分散,日后查询难度大,若与供应商发生纠纷也很难及时找出有利证据,使医院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

2.4 信息沟通不畅

①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这主要表现为科室间信息沟通不畅。由于公立医院信息系统不健全,很多流程还需要采用纸质文件,这一方面导致采购审批时间延长,另一方面导致不同科室的沟通存在时间差。再者,不同业务科室间、业务科室和管理科室间的沟通因专业方向不同而存在一定的难度,也会引起信息交流的延时。

②外部信息交流渠道不完善。医院普遍将工作重点放在狠抓医疗质量上,缺少对行业竞争情况、市场动向的了解,对采购模式的研究不足,不重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采购模式,与市场的交流也非常欠缺,导致采购管理落后于市场的发展[9]。

2.5 内部监督不足

有效的内部监督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良好的监督制度。在组织架构方面,多数医院都设置了纪检监察科、审计科等科室,但工作人员多是从财务科抽调或非专业的纪检审计人员,因此人员的专业性还有待提升。在制度方面,医院制定政府采购各项规章制度,但制度落实和监督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监督制度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10]。

3 医院政府采购行为内部风险的控制

3.1 加强内控环境管理

①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明确院长、主管院长、各职能科室及临床业务科室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引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达到医院期望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胜任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员工聘用、定岗、培训、评价、晋升、薪酬等活动,其人才管理应受到高度重视[11]。

③定期开展有关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风险管理相关培训与拒腐防变警示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规范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

3.2 优化内控风险控制

内控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能有效降低医院政府采购风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目标。在设计采购业务内控目标时,一是要考虑医院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二是要识别采购风险的主要类型,并根据医院所处市场环境、自身抗风险能力来设计内部控制目标。根据医院采购业务的基本环节,可以设置以下内部控制目标。见表2。

表2 医院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目标

②准确识别采购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控制措施。医院应结合过往采购经验、同行采购经验,对采购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预测和识别,建立采购业务风险识别矩阵,见表3。

表3 医院采购业务风险识别与控制办法

3.3 健全采购业务控制

①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设置归口采购管理办公室,按照采购流程对所需货物进行统一招标和采购。验收时由使用科室、技术人员、采购人员、供应商四方进行验收,在确保采购质量的同时,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12-13]。

②加强对招标、评标的监督。由采购办公室审核前期招标论证文件,确保所有采购活动都按照政府采购限额、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开展,避免采购业务不符合政府采购法的问题。评标时,在纪检办的监督下抽取评标委员参与招标,确保评标过程、招标结果公正、公平[14]。

③完善采购合同管理。一方面是要及时签订采购合同,在签订采购合同时,由各归口部门确定合同对象,由法律顾问拟定、审核合同文本,避免合同风险;财务科审核合同预算资金;审计科审核合同资金审批文本;院办按照合同会签流程授权签署。另一方面是做好合同归档,做好合同分类、标号及录入,妥善保存。采购时产生的各类发票、付款凭证也应装订入账,不得随意泄漏。

3.4 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

①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用户管理制度、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5-16]。

②加强内部信息化的建设。将内部控制流程和要求嵌入信息系统,设立不相容岗位账户并体现其职责权限,通过信息系统规划预算、论证、审批、采购、合同、验收、入库、出库、处置等系统监控。

3.5 加强采购内部监督

①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监督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要求,有序对医院采购工作开展定期监督检查[17-18]。

②医院依法依规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外部门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4 结语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建立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医院政府采购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实现医院政府采购环节风险全面管控。该文构建了医院政府采购行为内部风险的控制机制,共包括“环境管理、风险控制、业务控制、信息化控制、内部监督”5个方面,旨在确保医院政府采购工作合法合规,确保医院财产安全完整,提高医院采购效率,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耗材科室医疗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耗材两票制来袭临床话语权或将受抑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