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景区化下普通民居外观组合改造模式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吐峪沟夏村为例

2021-12-17车震宇姜沛辰

南方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棚架样式民居

车震宇, 钱 祎 ,姜沛辰

引言

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普通村落,占我国村落数量的绝大多数。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周边的普通村落相较于其他普通村落,具有区位上的优势发展旅游业。针对旅游活动对村落空间的影响,通过从空间设计层面入手,对村落进行空间景区化塑造,既能吸引游客、满足旅游发展需求,又可达到村民与游客的空间资源共享。在普通村落的空间景区化设计中存在建筑师不长期驻场指导、资金有限,且民居数量较大等问题,对其改造既要有特色,又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如何构建一套既简单实用又有效果的普通民居外观改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现有的对于基数庞大的普通村落的改造方法研究较少,本文以吐峪沟夏村为例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基数庞大的普通民居的改造离不开村民的参与,通过引入亚历山大模式语言理论,建立起建筑中行为模式和空间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使用模式的系统就像使用语言一样[1],结合模式语言理论可对村民参与营造空间环境起到推动作用,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将民居外观的构成元素进行归纳提取,方便村民认知自家房屋外观构成;并将提取的元素进行扩展和调整为不同样式,再将其按照需求和约束进行组合,通过组合改造模式来丰富民居外观,形成和而不同的村落风貌。

1 吐峪沟景区整体风貌保护与控制概况

吐峪沟景区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境内的吐峪沟大峡谷南端,西距知名的火焰山景区21km,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麻扎村、吐峪沟千佛洞、吐峪沟霍加木麻扎等著名旅游景点(图1)。在上位的景区总体规划中,将吐峪沟景区建筑风貌控制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核心保护区以面积5.8ha 的麻扎村建成区为核心,作为历史名村村落保护和展示的核心区域,采取整体严格对待、严格保护的措施;建设控制区为麻扎村入村口区域,控制其民居外观样式,以延续核心保护区内建筑风貌;风貌协调区则以距离麻扎村不到一公里的吐峪沟夏村为核心,面积约148ha,其中建成区面积约59.2ha,为景区保护发展提供保护屏障和建设场所(图1)。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重点为:处于风貌协调区的吐峪沟夏村,其建筑风貌如何传承改造和操作实施,以形成自身特色并吸引游客。

图1 吐峪沟景区及建筑风貌控制分区

2 吐峪沟夏村民居现状及问题

2.1 吐峪沟夏村概况

吐峪沟夏村是进入麻扎村等主景点的必经之地和外围区域,同时也是一个丧失传统风貌的普通村落(图1、2)。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吐峪沟夏村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区位市场及配套场所,同时也存在开发难点,距离最近城市吐鲁番市区和鄯善县分别58km、59km,外来建筑施工单位不方便到此长期施工,这成为村落空间景区化民居外观改造的难点之一。

2.2 民居数量大,样式杂乱

吐峪沟夏村有学校、清真寺等少量公共建筑和少量的一层生土民居,近十几年来沿道路自北向南砖混建筑逐渐增多,且样式风格杂乱(图2、3)。在约59.2ha 的夏村建成区中,民居外观改造范围主要以:沿X065 县道长约2.4km 两侧以及重要地段周边共计235 户民居。

图2 吐峪沟夏村和麻扎村建筑现状分布图

2.3 异化民居出现,特色风貌缺失

民居风貌参差不齐,特色不鲜明,依照建筑外观风貌的异化程度可将沿街民居大致分为三类(图3)。

图3 吐峪沟夏村和麻扎村民居类型分布图

①传统民居式:包括传统民居和新建的有传统风格的民居。新建的传统式民居,与传统民居相比,增加了门柱和勒脚两个元素,在建筑细部上有特有的砖雕艺术,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变化[3]:一是门的尺寸变大。当地居民习惯将交通运输工具安置在庭院棚架下,为方便其进出,院门都做得极大。二是高棚架和连廊组成的空间单元成为民居建筑的核心空间。三是建筑材料由传统的土坯砖变为烧结砖。四是传统建筑门头的木质门档或消失或变为砖砌门档。

②局部异化民居:建筑形式整体上保留传统风格,但局部出现异化。目前我国乡村民居建设多为农户自主建设,民居建筑现状往往是新老技术材料拼贴并置,造成乡村地域风貌的破坏[4]。吐峪沟夏村从传统民居到新建民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空间界面的异化现象。一是材料上,传统的土坯砖转变为烧结砖,一些建筑表面开始贴瓷砖;二是形式上,传统的高棚架空间向现代砖混结构转变;三是色彩上,从传统的生土色向烧结砖色彩或蓝白相间的涂料色等转变。

③异化民居:建筑已完全脱离鄯善传统民居形式的建筑。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上采用砖混或钢筋混泥土结构,却又不够充分地认识运用新材料的特性及功能,盲目的搬用;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预算不足,对民居的某些功能、装饰等处理简单随意,缺乏地域特色。特别是传统民居中可以调节室内气候的比如透风墙、小窗、地下半地下室、高棚架等构件的运用,在异化民居中被空调等现代设施代替,因此建筑表现出的是无地域特色的现代农村“通用型”住宅形式[5]。

传统民居式主要分布在麻扎村内,极少量散布于夏村;局部异化民居占绝大部分,主要分布于夏村;异化民居多存在于夏村南部新建区域及少量老旧民居的更新部分。建筑外观改造设计主要针对夏村出现的局部异化民居与异化民居。

3 传统民居外观元素提取与转换

针对民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在空间景区化的改造中,为塑造村落自身特色吸引游客,需要设计师从核心保护区及夏村自身的传统特征中提取传统元素原型,再将不同类型的外观元素依据外部条件进行转换,来指导风貌协调区的民居外观改造。

3.1 传统式民居立面元素原型提取

通过调研分析民居现状,对吐峪沟夏村和麻扎村常见的沿街民居立面进行绘制,可以提炼出4 类共9 种传统民居立面组成元素(图4),并将各元素用字母A-I 进行编码,便于组合使用时元素及元素样式的查询,①墙体类:墙体(A)、透风墙(B)、窗户(C)、女儿墙(D);②院门类:门头(G)、门柱(H);③勒脚(E)和地坪(F);④棚架元素(I)。其中将女儿墙、门头、立柱、窗户四个元素作为控制类元素,强制控制其风貌;墙体、透风墙等其他元素为引导类元素,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夏村和麻扎村部分民居立面元素原型及吐鲁番其他传统村落空间景区化改造元素如图5。

图4 夏村、麻扎村常见沿街民居立面图及组成元素

图5 夏村、麻扎村部分民居元素原型及吐鲁番其他传统村落改造元素

3.1.1 墙体类

①墙体:在街道界面风格和民居立面上墙体所占比重较大。夏村现存的墙体元素较为单一,多为仿夯土墙饰面+砌砖/花纹镂空/壁龛等样式,在更新改造时尽量避免单纯的堆砌,应注重原有特色,保留并应用原被动区域气候调节技术,镂空花格的砌筑与运用[6]。增加艺术化的提升处理,如提取附件高昌古城的残墙、壁龛等样式,创造残垣艺术墙、艺术壁龛墙等。

②透风墙: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大都是内向封闭型或半封闭式[7]。为保证安全和户外活动的私密性,在用地范围以墙围合,为避免墙体围合造成的空气不流通、空间闭塞乏味,通常采用各种花格式透空图案砌筑的方法,形成虚实有致的透风墙。

③窗:平开窗和木棂格窗是吐鲁番地区常见的窗户样式[8]。汉室窗格的代表木棂格窗的使用则体现了吐鲁番地区多元文化的融合。夏村现存的窗户样式单一,主要是拱形窗和方形窗两类,常见砖砌方形窗套。在改造设计时可对传统窗套进行多样化设计,丰富窗户造型,增加立面层次感。

④女儿墙:墙体上方不同花砖式镂空的女儿墙在村巷两侧的墙体上错落有致,形成了吐鲁番民居村落空间的另一特色。夏村现存的女儿墙样式主要为镂空砌砖、组合砌砖等,是较为传统的形式,在改造时,保留传统式的元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艺术化提升处理,如在夯土墙上穿插使用原生态建筑材料葡萄藤条等。

3.1.2 院门类

院门是当地居民彰显自家实力与审美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家庭生活的真实反映。当地居民将交通运输工具安置于庭院棚架下,为方便其进出,院门都做得较大,形式上各家各户也各具特色。门头、门柱的样式也极为丰富,具有地方特色。在设计上,应注意材料的使用及样式处理,应充分利用传统元素符号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化符号,避免出现特异的、脱离民族风情生活需要的院门形式,这样既可以使得村落整体街道外立面统一协调,各户略有差异,充满地域特色。

3.1.3 棚架类

棚架通过与建筑搭接形成室内室外空间的过度,创造大片阴影,是门窗洞口极好的遮阳设施。棚架通常有独立棚架、屋前棚架、屋间棚架三种类型,有遮阴休息、售卖餐饮、停放车辆货物等功能,在形式上有自然形式棚架、木构架式棚架、砖砌拱形棚架三种形式。尺度上通常有6m、3m、1.5m三种进深棚架单元。在民居空间界面的打造中,根据不同使用功能,选择相应尺度形式的棚架单元。

3.2 立面元素转换

位于风貌协调区的普通村落夏村相比位于核心保护区的麻扎村没有较强的风貌控制,因此,夏村民居的外观改造不仅局限于现在保留下的传统形式,还可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场景,对提取出的部分元素进行艺术化提升,既补充和增加了民居的生产生活艺术形象,取得样式的多样性,又给创作者和游客提供艺术性联想空间。因此,部分元素分为传统风格式和艺术提升式(图中简称传统和艺术),经过处理得到吐峪沟夏村建筑立面元素样式共55 个(图6),各元素样式有详细尺寸和做法表达。

图6 建筑立面元素样式

3.3 材料及施工工法

在材料上使用当地常规使用的mu10 砖(标准烧结砖),外部抹生土拌和107 胶,结合桑树、榆树枝,葡萄藤等地方材料塑造地方特色。当地成立专门的村民施工队伍,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样式延续性。元素样式类型多,民居数量大,加之居民在不同时期都有更新房屋建筑的需求,培训并保持一支当地村民外装修施工队伍是有必要和可行的,它可完成民居外观改造。对涉及建筑承重结构体系的建设工程,则需更高专业资质的施工队。

3.4 旅游背景下外部空间元素

民居外部空间元素,作为民居外观的组成部分,在空间景区化设计中同样重要。墙体和休憩设施是吐峪沟夏村外部空间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根据吐峪沟夏村的外部休憩空间元素原型,结合空间景区化下游客的需求,提出如图7 的9种外部空间元素,便于与民居立面元素进行组合设置,形成具有特色的民居外观样式。

图7 外部空间元素原型

外部空间中墙体元素按照不同的使用需求对应不同的尺度及样式,可分为2 种类型墙体:600mm 低矮夯土墙、900~1200mm 倚靠/隔离墙。低矮夯土墙由于私密性较低,但有限定领域的同时又保障内部景观的通透,可运用于家庭内院的景观设计上。中等尺度的倚靠、隔离墙,私密性适中,可简单隔离开敞空间并提供可驻足观赏、休息的场所,是房前售卖、餐饮空间较好的搭档。外部休憩设施主要依靠条形座椅和方形木床或土炕,前者便于灵活布置,后者可为空间的休憩活动提供更多可能性。

4 民居外观元素的组合方式及运用

4.1 外观元素模式的组合原则

为将上文总结出的多种民居外观元素及样式有序合理的运用,需要采用系统的处理方法,建立秩序[9],秩序不单单是指几何规律性,而是指一种状态,即整体之中的每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以及每个部分所要表达的意图都处理得当,直至产生一个和谐的结果[10]。因此,还需对前文总结出的民居外观组成元素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出的成序的设计模式,引导村民自发性建造。

组合改造设计模式不仅追求单一建筑中各元素的最佳契合状态,同时也寻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最佳组合方式。在从建筑单体到节点到街巷,整体的一个空间景区化改造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不同住户的个性化需求。②个性表达与整体和谐统一却又和而不同。③重视居民对建筑功能转变的需求。随着旅游活动的增多,住户可能对民居功能的转变有不同的要求,可能从居住拓展到餐饮、民宿等。

4.2 基于功能及位置的两类外观组合模式

由于夏村位于景区的南部,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地。从村落整体空间层面看,民居外观改造应注意空间上的层次感,越靠近麻扎村的民居在改造时应采用元素中的传统风格式,创造偏向古朴、与周边村落环境相协调的民居外观,形成与建设控制区相呼应的缓冲区域;越远离核心保护区的民居,则可多采用元素中的艺术提升式,形成艺术联想空间。因此,以立面元素组合为主,形成传统风格式和艺术提升式两种类型的外观组合模式,其中将控制类元素如女儿墙等作为立面的必选元素,强制控制其风貌,将引导类元素如墙体等作为可选元素,增加创造性。结合民居外观的空间景区化改造,沿街建筑承担着不同的旅游活动,根据旅游活动及位置需要,施以不同的组合模式。

4.3 村沿街不同类型单体民居及多栋联排民居改造方法

依据上文从整体空间层面提出的两种类型的民居外观组合模式,落实到具体建筑上,针对传统民居、局部异化和异化民居,提出不同的改造方法(图8)。

传统民居的外观改造,主要采取保护性改造为主,选择传统风格式外观组合改造模式,保留其传统风貌、建筑形体及功能性构件,修补破损构建,增加装饰丰富建筑立面,外观修复选型尊重原有样式。

局部异化民居外观改造以加法改造为主,可根据需求选择传统风格式或艺术提升式外观组合改造模式,修改替换立面异化部分元素。根据空间景区化需要打造特色步行游览环境,增加创新的角度,可以选择艺术提升式外观组合改造模式。

异化民居的改造需要研究其对周边的影响,若改造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考虑拆除重建。若不需拆除,则可选择传统风格式或艺术提升式外观组合改造模式。

不同于以往只采用一个模式的乡村改造,本文提出外观组合改造模式的方法,不仅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单体提出不同的改造方法,还注重沿街多栋民居的组合改造,在沿街民居改造时,首先结合总平面图对沿街民居进行编号,再对每户民居外观进行改造设计,相邻建筑尽肯能选择不同模式,如图9 的B1、B2、B3 三户沿街民居形成的街道空间,B1、B2 属于局部异化民居,B3 属于传统式民居,三户民居在改造时都选择了传统风格式的改造模式,但在元素样式的选择组合上互不相同,因此,形成的街道空间界面是和而不同的。

4.4 民居外观改造图纸使用方法

为让设计出的成果在没有建筑师长期驻场指导的情况下,也能方便村民的使用和建设。根据上述分类的民居外观元素样式库和组合原则,结合与村民选定的结果,提供给村民简单实用的民居外观改造图纸。图纸大小为A3,方便打印或复印,图纸信息栏上注明户主姓名及编号、民居类别和选定的元素编码,结合相关元素,对应现状照片和现状立面,绘制改造立面图,若村民对设计方选定元素不满意的,他可自己从元素样式库中选定其他元素。

结语

综上所述,得到普通村落的民居外观组合改造模式,首先通过对客观制约因素、条件的归纳概括提出存在的问题,再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根溯源,基于需求提出改进方法,最后实施运用改造模式。这一改造模式通过使用模式语言,让村民了解自家房屋建设及文化内涵;通过类型学方法提取、转换、组合元素,从建筑单体到沿街多栋联排民居有不同的改造样式,在统一中求变化,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和谐中略有差异,构建和而不同的村落风貌。这种简单实用的普通村落民居外观组合改造模式,同样适用于一些非景区、一般性传统村落的改造。

在本文提出的民居外观组合改造模式中,民居外观元素样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元素样式不是唯一或固定的,重要的是学会并运用这种组合改造模式。

图、表来源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棚架样式民居
猕猴桃棚架上篱架及围裙栽培法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民居智库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民居摄影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夏黑葡萄单主干双主枝整形及二芽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