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2021-12-16张丽琴
张丽琴
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重视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等培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精神,正确理解其内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运动需求,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地融合于日常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行为。文章采用资料查询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探索了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方法,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学习、科学锻炼及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代新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等理念,已越来越受到每个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体育学习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保证,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科学地组织教学,积极探索诸如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欢快愉悦且热情奔放的学习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及掌握基本技能等乐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达到提升健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目的。
1 营造和谐环境,树立终身锻炼意识
体育课堂既是最具生动活力的课堂,也是充满快乐欢笑的课堂。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比较注重体育项目技术的传授,教学上多采用“灌输式”“训练式”等方法进行,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度、练习质量、思维能力及自主锻炼等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注重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性形成,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与机会,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拉近师生间、学生同伴间彼此的距离,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技能与体能的练习,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氛围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学生锻炼能力及学习素养提升等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调整角色,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理论水平以及个人的综合素养,遵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以及他们所呈现的不同兴趣、爱好等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投入练习的热情,促进运动能力的形成。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排球、足球等基本技能教学时,在完成最基本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外,根据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及其技术掌握程度,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擅长或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教师则针对学生所选择的练习内容进行指导、纠错和评价,学生不仅能积极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无穷乐趣,让学生主动喜欢上体育课,迷恋上体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进程,提高他们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为形成终身锻炼身体意识与习惯奠定基础。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自主锻炼能力
教师只有构建新型的、学生易于接受且喜欢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进取心,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情景教学法。在进行400米耐久跑教学中,为了克服单调、乏味等心理,教师可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不同强度、不同负荷及不同距离的练习,学生在这种没有统一要求且具有差異性的氛围中自主练习,不仅能感受到耐久跑带来的运动气息,更加活跃地参与其中,而且在选择不同难度的挑战练习中,收获到运动的快乐,提高了小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练习效率,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水平。
又如:游戏竞赛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创设“角色情境”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锻炼,在挖掘学习运动潜能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山羊分腿跳跃”技术动作,教师可利用热身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先进行“分腿立撑”动作的体验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跳人马接力”比赛,学生在这种活跃、开放、竞争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公平竞争,既领会了“山羊分腿跳跃”技术要领,又促进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又如投掷实心球教学中,既要测验学生投掷的远度,也要评价学生投掷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比一比谁能牢记教师所讲授的技术要领等,学生不仅领略到了比赛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促进他们更加自觉地学好运动技能的欲望,而且这种热烈且竞争性强的气氛深深地影响到每个学生,这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成功与挫折观,缓解、调节学习和生活上带来的压力,以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 优化教学内容,养成科学锻炼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选择学生青睐的学习内容和运动项目,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满足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需求,实现由“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的巨大转变,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掌握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我科学锻炼能力。例如,为了提高学生耐久跑成绩及掌握发展耐力水平的方法,教师在400米教学时,可将“搏击操”“健美操”等动感十足的有氧训练融入耐久跑教学环节中,将学生喜闻乐见且深感新颖有趣的新兴运动项目有机地融于400米跑中,用欢快的音乐、奔放的旋律、优美的动作及新颖的造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跑跳练习,并在发挥集体潜能的同时,教会学生创编一套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健身操”,此时此景,教师再将呼吸方法、动作节奏、体力分配等耐久跑技术要点进行传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合作练习,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学生深感厌倦的活动内容及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始终带着饱满而愉悦的心情主动练习,有效地达成了掌握技能、发展耐力水平等目标。
当然,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既可开发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又可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内容,例如:精选融趣味性、集体性及健身性为一体,以“踢毽子”“健美操”“花样跳绳”等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构建以“三人赛”“挑战赛”“淘汰赛”等球类为主,且具有合作性与竞争性强等特点的集体项目;挖掘以“舞龙舞狮”“太极操”“武术操”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为主的趣味项目……在丰富小学生课余学习生活的同时,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满足了每个学生参与运动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学习素养等方面的需求,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逐步提升。
4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面对个性差异化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教学活中的表现等信息,尊重、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科学合理地实施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元化且趣味性强的教学策略,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促使他们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和进步。
例如: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等篮球技术动作,教师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开展以融趣味性于学习基本技术动作于一体为主的教学活动,如:“传接球接力赛”“抢截球游戏”等趣味活动,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新技术,并不断创造让学生随时取得成功和进步的机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篮球技术的信心;针对基本素质、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学生能在接球人速度快慢不一的条件变化下,及时、准确地进行传球,接球时则能把握时机并准确地做到跨步接球等技术要求,同时让学生明确同伴间默契配合的重要性及互帮互助等优秀品质;针对部分已有一定篮球基础及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组织他们进行“二打二”“三打三”及全场的篮球比赛,不断为学生提供熟练、自如地将所学技术动作运用于比赛中的广阔空间,促进学生准确、娴熟地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及学以致用等能力的提升,既满足了个体差异性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还保护了身体素质较差、体能较薄弱、运动能力较欠缺、性格较内向等不同特征学生的自尊心,又树立了他们学好体育的信念和勇气,有效地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运动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要明确学校体育在树立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及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性,从学生终身受益出发,充分利用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特有的优势,科学地选择深受学生喜爱且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和价值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形成良好的科学锻炼意识、锻炼习惯和锻炼行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