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1-12-16陈菊芬
陈菊芬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加上习近平主席“体育强国”和“让体育教育更好助力学生成长”等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出,体育教育也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应当的教育改革目标。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只是成绩上的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关键目标。因此初中教育在以中考为目标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体育课作为初中生最喜欢的课程,也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师一定要将核心素养和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结合,确保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因此本文对核心素养和初中体育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性意见,希望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不仅需要完成中考的任务,应当和所有学科一样建立起系统化和完整性的课程内容,教师一定要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加强知识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结合,让初中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1 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是中考的科目之一,同样也是帮助学生锻炼体能、增强意志、放松身心的重要科目,也是核心素养体系下的重点之一,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过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体育教育依然出现了如下几点问题:
1.1 课程不受重视
虽然体育课在中考分数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但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体育教育通常不会受到重视,只是在即将考试的时候进行加强训练,甚至会出现其他科目教师占课的情况。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家长等方面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方面发展,进而造成体育课程不受到重视的情况。
1.2 缺乏有效目标
由于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初中体育课程的目标为高考,因此很容易出现考前加练的情况,这种训练方式不仅很难提升学生的能力,反而很容易因为不科学的训练方法而造成学生身体负荷过大甚至受伤的情况,这有悖于利用体育课程发展学生体魄的初衷。
1.3 缺乏理论指导
虽然体育课程的重点在于对身体的锻炼,但体育理论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理论除了要注重技巧理论、体育规则等内容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以及体育道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2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
2.1 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核心素养角度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应当浮于表面,而是应该意识到各类体育运动对于身体成长和锻炼有何益处。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因此促进体育锻炼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发育,这也是当前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核心作用,初中生加强体育运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速度、体力以及力量,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而在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授体育技巧外,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和目标的体育运动,并且在体育运动展开前进行合理的热身,确保学生不会在运动中受伤。
2.2 对体育健康的认识
体育健康指的是在锻炼过程中体育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体育和健康是不可分离的,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能够促进身体健康,但错误的体育运动方式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教师在教育中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为此教师在展开体育教育时一定要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形成一个标准且正确的体育运动价值观,让体育为促进学生健康打好坚实的基础。
2.3 对体育品德的认识
体育品德指的是对体育精神、体育规则以及道德方面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的规则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优良品德。而且教师还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进行坚持,让学生的品质在体育教育中获得提升。
3 核心素养视角下加强初中体育课程有效性的措施
3.1 促进课程内容和结构多元化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课程必须要从各方面角度来展开,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身体锻炼为基础,以体育理论为辅助,让学生获得身心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其中像是体育健康、体育道德、安全规范以及体育规则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要加入相关理论课程,让理论结合实践进行,确保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初中生的体育素养以及健康体育的品质。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团队性运动,让学生充分在体育课程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良性竞争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3.2 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体育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不仅局限于课外放松以及为中考而锻炼,而是将体育课当成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课应当是全面的,因此教师除了要注重考试项目教学、体育理论教学、道德素养教学之外,还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团队性以及竞技性项目,像是两人三足跑、小型足球赛、三人篮球赛、武术教育等等,让体育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教师还需要优化教学模式,确保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并且在运动中不断纠正学生的动作和技巧,加强对学生的保护,让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展开运动。
而在引入团队性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注意,确保能够获得全方面的支持。就拿足球运动为例,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加上足球运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精神,因此应当得到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视。但由于场地和师资力量的缺乏,因此教育部门一定要联合各学校,充分利用起学校的足球场并进行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舒适的足球场中进行运动。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专业的足球教育人才,让足球教育能够真正深入到中学。对于中学生来讲,传统的十一人足球规模较大,因此学校可以展开五人制足球,确保运动更具趣味性和競争力,在加强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足球的魅力以及足球精神。而且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来优化课程内容,确保能够从技术、体能、战术、团队协作和规则精神等方面来展开教育,让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此外,学校还应当积极组织足球比赛,甚至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各市中学来开展足球比赛,并且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和社会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除了足球教育外,教师还可以将这类方法融入到诸如排球、篮球等群体项目的运动中去,并且积极带领学生观看相关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让学生能够爱上体育,从体育中获得乐趣,并且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3 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初中是学生素质、心理以及身体培养的关键时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因此教师一定要在体育课程中向学生灌输锻炼意识,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展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对体育中考项目进行训练,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项目背后的意义、技巧以及对身体的益处。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品德教育,让学生的体育精神得到提升,让学生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养成顽强拼搏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团队协作以及比赛中培养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队友、尊重规则的优良品质,并且将精神落实到生活中区,让良好的心智以及健康的身体陪伴自己的成长,同时培养出终身体育的爱好。
3.4 注重因材施教
体育课程的因材施教和文化课的目的以及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体育运动来说,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课程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身体特点来展开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教师应当利用体育运动来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解开心结,让学生更加阳光、更加积极,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而对于身体健康来说,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而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很难用固定的成绩和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专项训练,并且需要符合学生的身体负荷程度,一定要以锻炼学生的体魄为主,而不是注重测试成绩。而且教师还需要对身体相对弱势的学生予以专项训练,让这些学生同样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自己的身体,让学生能够得到平衡发展,确保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3.5 利用传统项目来促进体育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同样也是增强学生体魄和精神的关键,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支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加以传承。像是武术、五禽戏、八段锦、拔河、抖空竹、踢毽子或者沙包等等,都能充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锻炼中提升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力量。像是拔河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武术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有像是斗鸡、老鹰抓小鸡等游戏还能让学生在娱乐中提升自己。不过这类运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专业的设施以及教具,因此学校一定要准备好相关的运动设备,并且积极展开传统体育活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能够加以传承,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4 结语
总的来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应当是灵活、全面、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教学目標、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优化,确保体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学生精神、培养学生品德,让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