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舞蹈元素与健身操项目特征对比探究
2021-12-16张玉芬刘又溪刘圆圆
张玉芬 刘又溪 刘圆圆
为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的开展,挖掘出更多符合“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资源,本文从佤族舞蹈元素与健身操项目特征研究展开全新视角。并从基本技术动作、项目内在特征、供能系统特征、主题音乐结构特征方面探究佤族舞蹈与健身操的共性与差异性,为后续佤族优秀舞蹈文化与健身操的融合创新提供新的载体。
研究结果:(1)健身操及佤族舞蹈力与美不谋而合,动作讲究舒展大方,均具有健身价值。健身操强调健康、力量、美丽的规范,而佤族舞蹈动作大多用来表达情感,没有规定套路动作,其中娱乐性、观赏性取代了规范性。(2)两者均是通过下肢踝、膝、髋的律动,带动上下肢身体的活动,其中下肢弹动、进退等步伐相似,动作幅度均大。(3)在以运动时间为标准的能量连续统一体的四区划分中均属于3-4区混合活动类型,机体能量连续统一体以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状态展现。(4)二者在音乐的选取上都注重鲜明的韵律感,节奏感都较为强烈。
1 问题依据
根据《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区域优势,积极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项目的整理、挖掘和推广工作。”
我们在接收外来优秀文化和技术时,更应积极挖掘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维系和传承。通过健身操的学习,发现其与佤族舞蹈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本文通过对佤族舞蹈元素与健身操项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为少数民族舞蹈挖掘出更多的体育资源,并为后期两者进行融合创新提供参考。同时,这符合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客观规律,也是时代赋予健身操项目民族化发展的趋势走向。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佤族舞蹈
佤族舞蹈素材大多来源于原始祭祀仪式和日常农耕劳作活动,这部分舞蹈还包含了佤族婚姻、丧葬和民族节日等历史遗留内容。
王世雄在《浅析佤族舞蹈的传承与风格》中写道佤族是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民间有传闻佤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由于佤族特殊的社会形态,歌舞内容有着简单、粗犷、热情、刚健不羁的特点。
基于各学者观点,将佤族舞蹈定义为以历史为鉴,提取佤族传统文化、生产生活形式而来,歌舞内容突出情感的表达,具有古朴粗狂、刚健豪爽、热情奔放的風格特点。
2.2 健身操
健身操是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其通过上下肢、躯干、头部、足踩动作和髋部动作,呈现了集健美健身于一体,有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达到动作具有协调性和多变性,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个运动项目。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佤族舞蹈元素、健身操项目特征为研究内容。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关键词设定为佤族舞蹈、佤族历史文化、健身操等,并筛选出核心内容进行研读和借鉴。
3.1.2 实地调查法
笔者对西盟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佤族历史文化、音乐、舞蹈、民族节庆、民风民俗等,并参与佤族舞蹈表演,这对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3 视频分析法
通过反复观看第三套大众健美操1-6级,2012年推广的全民健身操舞1-6级,健身操舞比赛视频以及佤族舞蹈表演视频等,抓取二者项目特征的共性与差异性。
3.1.4 逻辑分析法
采用了类比、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形式,对相关文献资料、视频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而推导出本研究的结论。
4 内容对比与分析
4.1 基本动作技术对比分析
4.1.1 健身操基本技术动作分析
健身操动作通过踝、膝、髋有弹性地缓冲律动,带动包括上肢、腰部、胸部、髋部、下肢的提、沉、屈、绕等动作,动作幅度大、关节运动大、对大小肌肉群进行整体活动,成套动作质感规范有序,并运用基本步伐和上肢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
4.1.2 佤族舞蹈基本技术动作分析
佤族舞蹈基本动作技术特征如表1,其舞蹈通过踝、膝、髋带动身体的律动,上肢有前后俯仰、左右躬屈、顶胸、颤胸、顶髋、绕髋等。下肢通过弹动步、弹动进退步、双跺单踢、一步跺、三步跺、撩腿按地等进行步伐变化。动作幅度较大,舞蹈动作对关节活动较小,动作主要是对机体小肌肉群的锻炼,动作质感自由灵活。
4.2 内在特征对比分析
4.2.1 健身操规范于健、力、美
规范,即标准。健身操动作是遵循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美学等相关理论原理编排而成,具体动作有具体要求,进行某种动作锻炼要达到什么练习目的,均有着缜密的科学性,动作姿态和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都要符合运动的要求和美感,即运动的标准,这也是培养良好形体姿态的基本保证。所以,在健身操练习中动作的规范性是根本。
4.2.2 佤族舞蹈表达于力与美
佤族舞蹈主要是对民族祭祀、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故事的记录或直观表达。自从佤族舞蹈被大众熟知,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原始、狂野、疯狂、雄健、有力,对身心带有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放松等,这些舞蹈特点发展过程中得到延续。舞蹈对于佤族人民来说不是表演,是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呈现,具有顽强的生命活力,可以不断进行挖掘、发展的现代活态文化艺术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社会价值。
4.3 供能系统特征对比分析
4.3.1 健身操供能系统特征分析
在以运动时间为标准的能量连续统一体的四区划分中,健身操运动属于3-4区混合活动类型,以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为机体主要供能系统,在糖酵解和有氧供能的状态下,以健身为目的,按照一定动作顺序进行身体各部位的全面锻炼,从而加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达到增进健康、健美形体、愉悦身心、降缓疲劳的效果。
4.3.2 佤族舞蹈供能系统特征分析
将佤族民间经典舞蹈按时间进行归纳,发现经典的木鼓舞除了民间自娱活动外,还为表演性活动,时间大于等于3min,与能量连续统一体四区划分的供能状态进行比对,得出木鼓舞主要以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其次镖牛舞、甩发舞进行时间为1-3min或大于等于3min,以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为机体供能为主,舂碓舞、棺材舞、狩猎舞、象脚鼓舞进行时间均大于或等于3min,供能状态均以有氧氧化供能为主。
4.4 主题音乐特征对比分析
4.4.1 健身操音乐结构分析
健身操音乐类型十分多样,常见的音乐类型有爵士乐、迪斯科、摇滚乐等,是当今流行音乐中影响广泛的音乐,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以大众锻炼标准一至三级剖析健身操音乐结构特征,发现健身操音乐具有韵律感强、节奏鲜明、曲调欢快等特点。
4.4.2 佤族舞蹈主题音乐分析
佤族舞蹈音乐以本民族的音乐素材为基础,常用木鼓、象脚鼓、三弦等乐器或人声吟唱进行伴奏,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也根据场景的不同、主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没有具体规定的节奏或节拍,旋律特点多为热情欢快、节奏强烈、豪迈、随性等。
5 研究结果
(1)健身操及佤族舞蹈力与美不谋而合,动作讲究舒展大方,均具有健身价值。健身操追求健康、力量、美丽的规范,而佤族舞蹈动作取自民族信仰、日常农耕劳作等动作大多用来表达情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没有规定套路动作,其中娱乐性、观赏性审美性取代了规范性。
(2)两者均是通过下肢踝、膝、髋的律动,带动上下肢身体的活动,其中下肢弹动、进退等步伐也相似,动作幅度均大。健身操动作遵循创编的原则,所形成的身体活动,动作质感规范有序。佤族舞蹈动作形式较为丰富,表现出矫健沉稳有力的动律感,动作质感自由灵活。
(3)健身操项目与佤族舞蹈在以运动时间为标准的能量连续统一体的四区划分中均属于3-4区混合活动类型,机体能量连续统一体以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状态展现。
(4)音乐元素是佤族舞蹈和健身操的灵魂,是贯穿成套动作最重要的元素,在音乐的选取上都注重鲜明的韵律感,节奏感都较为强烈。健身操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健身操的音樂紧扣时代主题,跟随时尚的步伐,而佤族舞蹈音乐也具有佤族独特的魅力,二者均要求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要善于融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6 结论
健身操动作简单易学,风格独特,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健身锻炼,而佤族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材与极具生活状态的舞蹈,可以满足广泛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在项目的基本技术、内在特征、供能系统及音乐结构上二者均存在共性与差异性,将二者进行融合创新发展,也可创造出丰富的全民健身资源。由于研究过程与时间有限,对佤族舞蹈和健身操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够全面,在后续研究中应把拓宽该领域的研究深度作为目标,收集更多民族原生态舞蹈素材,并与现代体育运动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昆明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