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导学,一课一得

2021-12-16戴倩倩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一课一得散文阅读教学目标

【摘要】践行“一课一得”教学理念,紧扣部编版教材单元导语和文本文体特点,立足单元主题要求,设定目标重难点,让阅读教学目标更明确。采用主问题牵引课堂,精准导学,问题引领突出重点,层层推进突破难点。课堂小结强化重点,设置任务提升能力,围绕目标读写拓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一课一得;散文阅读;精准导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1-085-03

【本文著录格式】戴倩倩.精准导学,一课一得——《昆明的雨》阅读教学反思[J].课外语文,2021,20(31):85-86,91.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收录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昆明的雨》。《昆明的雨》一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写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人、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该文是统编教材自读课文,安排在八上散文单元中,文章可选的阅读赏析角度很多,一课时完成也较具挑战性。近年来,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有着不能承受之重,到底该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给阅读教学减负?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教材其实已经比较明确地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给阅读教学内容定了量,其量化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就是教材中的单元导语。笔者在备课的过程中,为求教有所得,学有所获,践行“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紧扣单元导语和散文文体特点精选教学目标,课中采用主问题牵引课堂,依据学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后安排读写拓展,进一步巩固所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努力让学生学有所得。现从目标重难点设定、课堂实践、课后作业三个方面略作分析反思。

一、立足单元主题要求,设定目标重点难点

“一课一得”的倡导者陆继椿指出,“一课一得”并不是一节课只能设定一个教学目标,而是在一个教学时间单位内要有一个突出的、具有整合价值的主要收获,这个主要收获可以带动其他收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熟悉教材编写框架,明确教材体例结构,备课时将单元教学重点放在心上。

《昆明的雨》隶属于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对照单元导语内容和单元整体设置,《昆明的雨》应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代表,它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传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相比《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在本单元中它最能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基于此,笔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1)阅读体会昆明的雨及与之相关的景、物、人的特点,感受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2)默读朗读,揣摩赏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把握课文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因为单元导语中介绍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和重点是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所以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揣摩赏析文章语言,分析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初中阶段学生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只有粗浅概念,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并不切实理解,所以确定本课教学难点为:把握文章线索及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立足单元导语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既能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还能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问题引领突出重点,层层推进突破难点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揣摩赏析文章语言,分析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紧扣单元任务,由文体导入新课,知人论世,先简单介绍作者和昆明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式找出与课文标题“昆明的雨”有关的段落,进而继续运用浏览的方式大概了解文章其他各段内容,紧接着提出本课要探讨的主问题:“作者所描绘的诸多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你从中感受到昆明的什么特点?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一主问题紧扣本文的重点提出,也有着牵引课堂的作用。

在赏析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的赏析更有效,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赏析方法的具体指导,首先给出赏析范式:(1)读语段(我喜欢第     节中的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2)作赏析(可赏析重点字词、修辞、标点、写法……);(3)悟情感(我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昆明……,体会到了作者……)。然后下发赏析卡,让学生把自己赏析的内容形成文字:“我喜欢第_______________节中的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我從中感受到昆明_______________,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接着让学生小组交流,分享赏析成果。最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赏析情况即时调控教学方向和赏析角度,使赏析过程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其中既有对重点字词的赏析,比如写仙人掌的形容词、副词“还、多、极”等;也有对修辞手法的赏析,比如写昆明火炭梅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还关注到特殊标点的作用,如写昆明的菌子一段里“这东西这么好吃?!”连续使用“?!”的表达效果;还有写到昆明的人所使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最终引导学生体会昆明的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人情温暖,感受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之情。逐段赏析过后顺势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朗读,进一步体会情感。这一过程既解决了本文的学习重点,也能使学生学会从字词品析、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标点符号等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赏析文本,习得语文阅读赏析的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形散”在一幅幅不同的画面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神聚”。笔者在赏析语言、体会情感这个重点环节结束之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内容和“昆明的雨”的关系,再次回到课题“昆明的雨”,引导学生思考它的作用,经过前面的赏析铺垫,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文中的每一幅画面都和“昆明的雨”有关系,“昆明的雨”是每一幅画面的背景,它贯穿着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找出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之后,教师继续追问贯穿全文的还有什么,经过前面的情感赏析铺垫,学生很容易便可以得出文章的另一条线索: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之情。这是文章的暗线——情感线索。讲解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这一暗线时,进一步补充拓展汪曾祺与昆明相关的资料及作者其他文章的引文,以加深学生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和认识。两条线索理出来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线索的作用,散文的“神”也就明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呼之欲出,本课的教学难点随之突破。

突出重点去设计主问题引领课堂,赏析实践过程中教给学生具体的赏析方法,做好充分的赏析铺垫之后层层推进,注意前后问题的逻辑关系,也就很容易突破难点。这一过程可以说既有方法的习得,又有思维的锻炼。

三、课堂小结强化重点,设置任务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往往到了一节课的尾声,比较容易被忽视,其实这两个环节也非常重要。

常规的课堂小结一般会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有时候还会涉及写作方法的学习。笔者在进行课堂小结时,因为参考了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希望能通过小结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查漏补缺,就补充强调了作者的写法,即通过拾取生活中琐碎的事物“以小见大”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其实,基于“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这个小结虽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却有点脱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后,苏州大学王家伦教授在评课环节中指出这个问题,笔者才猛然醒悟,“一课一得”,课堂小结依然要去突出强化课堂重难点。反思下来,对课堂小结内容做了如下修改:《昆明的雨》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作者用虚实两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之情,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把握了散文的特点,抓住散文的“神”,我们才能更好地读懂散文;把握了散文的特点,时刻不忘散文的“神”,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写好散文。课堂小结继续关照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才是更有效的小结。

对应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笔者最后布置了一个读写结合的课后作业:一是拓展阅读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二是学习作者写景、写物、写事、抒情的方法,尝试围绕某一“线索”以《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散文。读的作业能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而写的作业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也有针对性地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相结合,明确要求学生围绕“线索”去写,其实就是对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的进一步强化。在读和写中回应目标,继续巩固夯实教学重难点,“一课一得”,足矣。

参考文献

[1]李华平,陆继椿.“一课一得”的首倡者[J].语文教学通讯,2017(12).

[2]於德甫.统编教材:让阅读教学“轻”下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0).

作者简介:戴倩倩,女,1984年生,江苏邳州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一课一得散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波三折磨课记
以群文阅读助力中考复习
关于写作教学课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取舍有道,凸显有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