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口语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
2021-12-16陈肖伊
【摘要】技术革命推动了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结合信息化工具,一线教师纷纷研究和探索混合式教学。近年来,语文教师在利用混合式设计线上和线下口语课程时出现了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理论基础。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从课前以学定教、课中学教结合、课后活动评价这三个阶段的具体问题入手,探究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不断建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评价标准,铸造高效语文口语课堂。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口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1-005-03
【本文著录格式】陈肖伊.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口语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J].课外语文,2021,20(31):5-7.
建构主义理论也译作结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在知识观方面促进了大家对只是学习过程的重新构建;在教学观方面激励教师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的限制,不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观方面阐明传统学习的缺陷,主张学生解放自己,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了学习动力;在学生观方面赞扬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学习的不竭动力。”该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由学者何克抗引入我国教育界,给予我国教育教学比较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师观、知识观和学习观,引领我国不少一线教师调整与完善教学设计。
现今,互联网技术辅助各行各业的人们提升学习与工作的效率,教育教学方面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倡导打破时空的局限,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中职语文教师积极探讨混合式口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出现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指导缺乏针对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过度关注如何使用线上工具,而脱离相应的理论基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从课前以学定教、课中学练结合、课后活动评价这三个阶段的具体问题入手,探究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課前准备,以学定教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和假设的过程。学者杨阳认为,建构主义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身意义的构建。由于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而非授予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搭建联络的桥梁。混合式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给予教师以学定教的空间,教师将学习的起始阶段规划明确,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初步联系。如在演讲专题的课堂教学实施开始之前,可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演讲知识的掌握现状、上台演讲恐惧的要点、在演讲稿件撰写方面需要哪些指导;还可以发放视频作业,让学生展示目前的演讲水平,通过学生所反馈回来的一系列信息查找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具体学情设置演讲教学的重难点。
(一)设置适合的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少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经验,照本宣科式灌输口语表达技巧,还有小部分教师只是分享网络搜索的口语案例,但是并没有站在中职生的角度探究学生需要的知识及技能,这与建构主义的主张背道而驰。学生面对新知识,并非简单提取,他们会联系过往的经验加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了解他们面对新的口语专题有什么心理状态,梳理不同学生具备的口语技能程度等级。因此,课前评估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评估符合以学定教的理念,评估的依据主要是先前学习课程的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等,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学习特点和口语表达基础等信息。获取了评估结果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确认所选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对应不同学生的难易程度。
其次,按不同的场景整理口语表达专题。为了适合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从学生的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将口语内容按照场景分类。教师在整理的过程当中同步建立层次分明的口语表达结构。口语课程主要分为三大场景模块:生活、求学、工作。每个模块再包含几个小专题,如求学阶段有自我介绍、演讲展示、朗诵等环节。所有的口语表达教学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利于学生将其吸收内化。
(二)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
首先,教师需要仔细挑选既跟教学内容相关,又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网络链接、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源。线上的网络资源获取方式非常便利,教师应告别资源单一化,利用信息技术组合设计风格多样性的教学资源。如进行演讲教学时,可编导、拍摄相应的微情景剧。
其次,设计相应的线上课程任务单。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用搭建支架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两部分教学任务单,第一是学习指南,这一部分包含主题关键词、学习目标、可选取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个部分是指出学习任务,明确学生要提升的口语任务。
(三)创建顺畅的反馈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要想真正建构知识架构、掌握新的技能,不能依赖教师的单方灌输,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学习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师生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如果我们光是安排在线知识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脱离教师的辅导和答疑环节,会产生不可控的效果。在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如何兼顾行政、会议等线下工作的影响,组织师生之间的互动?首选方式是建立线上的网络反馈渠道。学生随时发问,教师收到问题后,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答疑。如果是利用微信、学习通等平台沟通,针对同一个问题,一位学生发问后,其他学生也能够看到教师的回答。另外教师也可以设置线上集中回复的时间。答疑的环节从课上拓展到课外,能够辅助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
二、课中提升,学练结合
课前在线上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以理论知识为要点,学生在情境之中结合过去的学习经验将其纳入认知结构,但不代表学生已经习得了新的口语技能。建构主义的代表皮亚杰主张知识是在与周边环境的交互中,不断认识外部世界,发展自我认知结构的过程。他认为,个体不断通过实践应用重建知识结构,将意义与应用相结合,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当中,教师需要结合线上技术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的口语技能,同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所提倡的。
(一)创设便捷的考勤方式
传统课堂当中,教师通常是采取点名的方式来检查考勤,课程伊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较为耗时。而在混合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可利用线上工具设置全新的课堂考勤方式。除了二维码签到、手势签到,教师还可以选择契合学习任务的抢答签到、选人回答签到等,创设让学生从一开课就体验到参与感的机会,调动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增加多样化的主题讨论
教师应该坚持多元评价观,在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口语应用情境,发布相关讨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探讨、练习。小组成员可在激烈的讨论后将小组讨论或联系成果上传到在线平台,师生同步阅读、品鉴。教师根据学生发布的信息,在线下课堂有效提问,对于学生存在的硬伤,可结合教学重难点及时答疑。主题讨论环节较为积极的学生,教师同步增加线上的平时表现分,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研讨和思辨的过程,即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师生收获的都是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
(三)开展有效的实践展示
学习口语知识、练习撰写稿件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表达输出,而输出者的展示情况,需要得到评价反馈。在老师的口语课堂中,评价反馈的主体方往往只是老师。与之不同的是,混合式教学课堂能接纳更多的学生加入评价行列,学生在评价他人或自我评价的过程当中将登上一个新的学习台阶。如在自我介绍的口语课当中,每一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一位学生打造展示作品。所有代表展示自我介绍之后教师发布随堂线上投票,选拔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代表,给予优秀鼓励,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布问卷评价,设定自我介绍的声音是否适中、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介绍内容是否具有个性化、肢体动作是否协调这四个具体的评分项目,让展示的学生能够收获师生各项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
三、课后巩固,活动评价
陈庆烈认为,人的认知发展,要经过“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的过程,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相加的过程,而应该是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促进认知结构变化重组的过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线下课堂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终止,此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评价考核问题、设计相应的巩固知识的活动,线上工具的使用可以突破学生人数和时空的局限。
(一)打造完善的综合评价
建构主义反复强调,不管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学生都是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初级知识,更要帮助他们赢得高级知识。其中初级知识指的是学生对新知识最初的理解和训练,而高级知识是指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且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口语教学当中所获得的评价,不要仅局限于对各类初级口语知识的掌握,还应将他们对口语技能运用的效果加入其中。
在考核学生在口语课中所获的初级知识时,教师可采用线上测试考核学生对知识要点的记忆情况,帮助学生打好文字基础,还可以设定观看微视频任务、学习文字资料的简单思考任务,也可以在讨论区留言、评价他人展示的作品。而将自己所学的内容整理输出,不断训练打造出录音、视频等口语表达作品则可以列入考核学生对高级知识的掌握。一般来说,初级知识和高级知识的比例为4∶6。
(二)发布相应的拍摄任务
建构主义研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也重视研究知识与实践的转化。在当代,很多建构主义流派的学者更加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在以实践为主的口语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情况的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完善创作、反复练习并完成视频拍摄作业。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运用现代化手段在线上一对一给予评价指导,还可以通过学习通云班课等平台,鼓励学生再次提交改进作业。
(三)维护相应的课程资源
时代在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调整评价考核方式等,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成长状态,不断维护口语课程资源。
现如今我们获取口語课程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特别要留意不筛选的照搬现象。要想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必须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同时,课程资源并非越多越好,应把握课程资源的时长和数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混合式口语教学,有利于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不断建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评价标准,铸造高效语文口语课堂。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4.
[2]陈庆烈.建构主义理论及其队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3]周建强.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语文,2017(2).
[4]张亚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8(12).
[5]陈志燕. 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的中职语文教学的运用[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6]吴雪颖. 混合式学习课前任务及评价设计策略[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20.
[7]李纯青,田敏,刘伟. 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职业素养开发与训练课程效果实证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2).
[8]董秀梅.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作者简介:陈肖伊,女,1986年生,海南海口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