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哲学指导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索
2021-12-16蔡钦
从哲学的角度看,事件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基本单元之一。苏格拉底将线性的诘问化成对事件的理性批判,杜威用“经验”一词来替代事件,怀特海则用“过程”一词来指代事件……事件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具有普适的积极意义。根据事件哲学理论,人们从“事件”本身出发,就能形成认知、策略、行动。生物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生物课堂尤重实践、实验与实战的累积,这与事件哲学有高度契合之处。本文即以事件哲学为引,探究生物課堂的变革策略。
在教育领域中,关注事件,实际上就是关注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情境、条件、策略,甚至包括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而生物作为一门从实践中演进、从观察中发展的实证学科,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具体的事件以及在此之上的事件思维和事件哲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等关于生物(或生物条件)的俗语,揭示出细微的事件背后往往潜藏着巨大的教育机会,这些机会是“教”的契机,更是“学”和“做”的契机。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前后联系统一的,但分散在不同的课本和章节,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是简单的知识合并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而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大理想。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呢?笔者计划通过教育事件
促使学生实现学习经验与实践的统一,即在事件中完成“做中学”。于是,笔者结合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本地有葡萄酒制作传统),带领课题组设计了以“葡萄酒制作”为主题的活动课程。
学生的知识储备足够是主题活动课程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于是,笔者在课前建立了学习微信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有关葡萄酒制作工艺的关键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发地进行分组,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阅读大量的材料后发现,“葡萄酒之父”巴斯德的科学研究都是在实验中研究出来的,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在课堂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六个组,让学生在种葡萄、采葡萄、酿葡萄的过程做到有分工、有合作、有对照、有记录。酿葡萄酒的葡萄是学生自己种出来的,也是学生自己采摘的,所以对葡萄有特殊的感情。当香甜的葡萄摆在面前,而之前学生已通过网络和交流获得了大量关于葡萄酒制作的知识和方法,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激发,纷纷跃跃欲试。笔者这时播放事前准备好的酿葡萄酒的微课,包括对“瓶子的清洗和晾干”“瓶子的大小和放置葡萄的比例”“葡萄酒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具体内容。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渐渐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的科学精神有了进一步认识,这为葡萄酒的成功制作奠定了基础。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热火朝天动地开始了“做中学”:有的洗葡萄、有的压制葡萄汁、有的计量登记、有的分类标记,每组成员均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有条不紊地执行。
现场操作之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持续跟踪,直至葡萄酒最终酿造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间彼此的合作逐渐密切,悄然形成了六个班级学习共同体。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性事件,也是因为事件构成了教学。在事件的驱动下,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某种程式化的被动适应,而是以教学的目的性需要为指引,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种葡萄、采葡萄、酿葡萄酒到一杯美酒诞生的过程,视作一次有意义的教育事件。在这一场围绕事件的诞生、发展、落幕的教育行动中,生物课堂实现了一次变革。学生也得以从细微中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积累经验。一个人的成长正是在这样的事件累积中逐步实现的。
(蔡钦,通州区二甲中学,江苏 南通226321)
实习编辑:刘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