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现实审视与支持路径

2021-12-16曹瑞霞汪建华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乡村振兴

摘 要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基于生产生活中的角色要求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对自身分内应做的事产生认同、形成获得、充满胜任并积极做出行动的道德品质。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对乡村教育、乡土文化和乡土社会的振兴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承担存在责任认知模糊、责任情感单薄、责任能力缺失与责任行动受制等问题。社会责任感是教师内隐性的道德品质,其培育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从律令支持、文化支持、教育支持三方面协同构建支持体系。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乡村教师;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10-0021-04

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专业性职责,也应承担服务社会的公共性责任。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与社会服务意识。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注重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优秀教师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人,乡村教师理应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积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明确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解析当前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面临的主要困境,探索培育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优化路径,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解读

(一)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由社会责任、责任感两部分组成。区别于有形的、外在规定性的约束或限制的责任,社会责任在复杂人类社会中拓展为一种内发的、理性的、自觉的行为准备状态,如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责任、个体对集体的责任等[1]。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责任的本质,即人在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责任包括个体对个体的责任,个体对自然的职责以及个体对社会的担当,是对“我—我”、“我—它”“我—他”三个方面的主动觉知。因此,社会责任也因人的能力和所处环境而具有独特性。《现代汉语词典》将“责任感”界定为“自觉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3]有学者认为,从形成过程的角度,责任感包含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信念、责任行为,即责任感的塑造包括认同感的塑造、获得感的塑造、胜任感的塑造、体验感的塑造四个部分[4]。责任感不只是单一的情绪体验,而是集认知、情感、能力、行为于一体的统一。综上,社会责任感是指基于自身在生产生活中的角色要求,社会成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产生认同感、形成获得感、充满胜任感并积极做出行动的道德品质。

(二)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在乡村的社会结构中,教师既是以知识为工作内容的文化人,也是蕴含乡土文化的符号。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乡村教师凭借着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与教化,也处理着依赖于文字的乡间事务。他们代写书信,填写表文,订立契约,仲裁调解,自觉参与政治活动,发表个人意见,承担着文化传播、道德教化、社会治理等责任,成为“乡曲之导师,地方之柱石,一方文家之重镇”[5]。梁漱溟曾指出,乡村问题的解决,一要靠乡村人为主力,二必须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方法、新技术的人结合起来。[6]乡村教师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教师寄予了殷切的期望。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计划(2018—2022年)》中提到,乡村应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教师投身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乡村教师主体利用专业特性积极参与公共服务,服务乡村社会建设,处理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活动时表现出的认同感、获得感、胜任感并积极行动的道德品质的总和。

二、当前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现实审视

(一)责任认知模糊

责任认知是指主体对某件事或者某个对象承担责任的态度或观点。一切情感和行为都要以认知为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与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变,乡村教师对于社会责任边界的认知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部分教师窄化了社会责任,认为教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限于职业责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成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是教师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一位好教师只需要教好书就很不容易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的责任限于学生,对除此之外的其他主体,教师都不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实际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多过重,责任泛化严重。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交了学费,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学生的一切都是老师的责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出了问题都是教师的责任,家长都要指责教师。一些不属于教师的责任也被强加给教师,教师扮演着警察、医生、保姆等多重角色,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教师对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明确的认知,这是乡村教师形成正确社会责任感的一大困境。

(二)责任情感单薄

情感不仅是认知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前提。传统社会中,乡村教师大都是当地村民,熟悉乡村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如今,乡村教师逐渐远离乡村社会,乡村责任情感单薄。一方面,乡村教师产生离土化倾向。21世纪以来,国家通過公招引入外地教师就职于乡村学校。这些教师虽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学校,缺乏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经历,对乡村社会感到陌生,这导致他们缺少乡土社会情感。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显著差异使得教师在情感上表现出向城性。城市文化丰富多样,极富吸引力,会对乡村教师产生拉力,使其不断学习与传递城市文化,这使他们因作为城市文化的享用者和传递者而自豪。相对而言,尚未开发完善的乡村文化对乡村教师却产生了推力。即使是本地的乡村教师,也纷纷趋向城市。目前,乡村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较为薄弱,乡村教师满怀热情引领乡村文化的同时,若缺乏持有相同信念的共同体的支持,会导致其孤立无援,陷入“文化孤岛”的状态。于是,乡村文化逐渐成为“落后”“愚昧”“贫瘠”的代名词,这也直接导致乡村教师责任情感较为淡薄。

(三)责任能力缺失

专业能力是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教育现代化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更高的要求,乡村教师尤其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乡村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存在不足。首先是课程与教学知识的缺乏。新任教师通常被安排从事教师短缺的学科的教学工作,且大多数担任语、数、英三门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有教师表示:“我大学是学体育的,但来了这个学校之后,我却被要求去教英语,因为我们学校没老师会英语。”这种“所教非所学”的现象在乡村学校中屡见不鲜。学科知识的不足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本质,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其次是信息技术技能的短板。随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开展,乡村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但面临没有教师会使用的尴尬境况。最后是管理经验的贫乏。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辍学是乡村教师要直面的问题。这些学生群体在知识学习与个性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这对乡村教师的管理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另一方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受限。目前,乡村教师培训内容大多以城市化为导向,不适合乡村教学的现实状况。教材内容本土化成为乡村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乡村学校也缺乏足够的学习资源。许多乡村学校,甚至整个乡村都没有设立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更新较为困难。由于条件的限制,乡村教师的责任能力处于缺失状态。

(四)责任行动受制

行动是责任的核心表现。目前,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行动处于受制状态。首先,乡村教师的发展通道单一。乡村教师是乡村人才的重要来源,但目前乡村教师被认为是“世外桃源的人才”,即乡村教师的作用被局限于学校领域,其在社会中的引领作用通常被忽视。在乡村社会发展的讨论活动中,乡村教师的声音往往被埋没,这使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出现脱节。其次,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经费有限导致乡村教师“身兼数职”的现象出现,一个教师服务多个岗位,增加了其工作负担,导致其极易产生心理倦怠。最后,与教学无关的事务较多,严重挤占了教师的时间。许多乡村教师认为他们要做的事太多了,正常教学之外,还要填写并修改各种表册、应对上级检查等,有的时候甚至不能保证教学的时间。因此,现实状况下,乡村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渠道来落实社会责任行动。

三、新时代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支持路径

社会责任感是乡村教师内隐性的品质,它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协同构建支持体系。

(一)律令支持

律令支持属于硬性支持,是整个支持体系的前提和保障,旨在为教师的责任边界提供明确的规定,提高乡村教师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感,这种支持主要通过政府来提供。

首先,完善教育立法,明确责任边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关于教师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具有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应加快教育立法进程,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理清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明确各自的责任分担,这样才能增强教师的责任认同。其次,拓宽发展空间,增加发声机会。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人,乡村教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优秀后备人才。村委会应有意识地纳入教师群体代表,在探讨有关中小学的重大事项时听取教师意见,为教师群体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渠道。最后,创新编制配备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挖潜调整乡村学校编制、职称评聘向乡村倾斜、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等相关要求,设置动态编制,对长期在乡村执教的教师放宽职称评聘的要求,同时落实健全教师收入随公务员动态调整的政策,逐步完善教师住房、医疗等保障措施,提高鄉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文化支持

“教育的根本是文化育人,文化才是教育的内在支持,乡村教育的内在发展与提升必须上升到文化的层面。”[7]文化支持属于软性支持,是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根基,文化支持有助于建立教师对乡村社会的情感自信,增强乡村教师在乡土社会的获得感。文化建设需要团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为乡村教师提供支持。

首先,乡村政府应振兴乡村文化,挖掘乡土文化的价值。乡土社会要立足乡村文明,保护乡村地域文化中长期积淀的意识形态的民俗文化及非意识形态的文字、语言等文化因素,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挖掘蕴含其中的文化符号,展现乡村文化的珍贵价值。其次,乡村文化部门应引进外地优秀文化资源,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包括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一方面,鼓励走出去的文化人回归乡村社会,丰富乡村的文化主体,促进乡村的文化传承与再生。另一方面,引进优秀的图书、艺术资源,在乡村设立图书馆,营造乡村社会的文化氛围。此外,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开发传统节日、艺术、工艺等的价值,提高文化品质,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实现乡村文化的新繁荣。最后,乡村文化部门应加强乡村文化科普与文化产品服务。基于乡村人民的文化需求,乡村政府及文化部门应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推进优秀书籍与文艺作品进家庭,实现文化帮扶。此外,乡村基层文化机构应积极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乡村居民创作文艺作品,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

(三)教育支持

社会责任感作为乡村教师内在的道德品质,立足于教师职业赋予的工作内容,它的培育离不开教育系统的支持。教育系统的支持是外在动力,旨在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胜任感。在这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完善教师培训。各学校应成立专家小组,关注乡村教师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设计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培训方案。教师培训要明确回答“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怎样培训?”三个问题。教育目标主要来源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三个方面。[8]所以培训目标要基于受训教师的实际教学现状与需求,重视学科专家的专业建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内容要针对乡村地域的特殊性给教师教育教学造成的实际困难,将普遍性的培训内容与乡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运用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如知识了解型的培训采取线上培训,行为方式型的培训采取线下培训,调动教师的身体与情感参与交流互动,开展参与式的具身化培训。其次,充实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结构。目前,“学科结构性缺编、学历结构性缺编、年龄结构性缺编、生活教师缺编”[9]等问题在我国农村学校仍广泛存在。政府应建立健全教师的进入、退出机制,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满足乡村学校的基本教学需要,解放“身兼数职”的教师。最后,畅通城乡渠道,引导人才流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定期交流、对口帮扶、轮岗奖励等相关制度,促进县域内的名师、名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发挥优秀人才的专业示范与带动作用,充分体现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推进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与资源共享。

(曹瑞霞 汪建华,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海口 571158)

参考文献:

[1] 郭凯,况志华.责任与自由: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制[J].江海学刊,2017(4):55-59,238.

[2] [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74.

[4] 马芬.论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教师社会责任感培养[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2):94-97.

[5] 王尔敏.明清社会文化生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8.

[6]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351,358.

[7] 刘铁芳.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3-14.

[8] [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2.

[9] 张鸿翼,李森.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川、渝、滇、黔等六省市区的实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00-109.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