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化”策略

2021-12-16何松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四化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双基”训练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四化”策略,利于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

第一,钻研教材,让教学目标精准化。

教材是教授知识的载体,是蕴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教师可以找准知识教授的着力点,弄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让教学目标更加精准化。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師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自己真正成为教材的创生者、体验者与实践者。也就是说,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熟悉教材,肤浅地理解篇章结构,而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思考,要通过阅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对教材进行钻研的过程,就是构建教学思路的过程,要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融入教学设计中。这样就明确了怎么教的问题。

第二,了解学情,让课程目标鲜活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了解学情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课堂教学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教师了解学情需要从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进一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洞察学生的学业情况与学习习惯。这样教师才能够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做到因材施教。

反之,如果教师对学情缺乏认知,就难以构建明确而鲜活的课程目标,不能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在盲目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就容易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中,进而诱发学生的厌学心理。这样就难以引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鸣。

第三,培养兴趣,让学习过程生动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

兴趣既可以与生俱来,也可以后天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产生读懂教材、领悟教材的兴趣,需要教师作适时适地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低调”的竞争与“高调”的展示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争辩,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教师可以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让学生先合作探究,然后汇报他们的探究成果。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就会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能更好地彰显出来。

实现了学习过程的生动化,教师就能强化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依托教材深化个人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的不断调整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更加自主有效地学习,这样预设的教学就变成了生成性教学。

第四,关爱学生,让评价目标人本化。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方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在课堂上,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会有效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导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了。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评价时要以人为本。

人本化的评价方式与评价目标,要求教师紧扣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需求与成长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并紧紧依托教材开发富有学校甚至班级特色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模式。具体而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要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与成长体验,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评价之中,让科学的人本化的评价成为助力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和生命成长的基石和动力。

(何松,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第五小学,湖北 潜江433199)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四化价值观目标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