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莱美提名风波后

2021-12-16陆沈瑶

世界文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告牌音乐奖格莱美

陆沈瑶

2020年11月25日,美国唱片学院公布了第63届格莱美的提名,随之而来的舆论风波令格莱美深陷丑闻。加拿大歌手威肯(The Weeknd)获得了公告牌音乐奖(Billboard Music Awards)、最佳艺人(Top Artist)、最佳男艺人(Top Male Artist)、最佳100艺人(Top Hot 100 Artist)、最佳R&B艺人(Top R&B Artist)等提名,他的单曲Blinding Lights获得了最佳销量单曲(Top Selling Song)、最热100歌曲(Top Hot 100 Song)等提名,其专辑After Hours获得了最佳R&B专辑(TopR&B Album)、最佳200专辑(Top Billboard 200 Album)提名,共计16项提名,却在格莱美遭遇了0提名。威肯在其社交软件上发推文,将矛头直指格莱美的评审组:“格莱美仍然如此腐败,你们欠我和我的粉丝,以及整个行业透明度……”也正是他的这一推文,掀起了舆论关于格莱美的评审机制的大讨论。

除了威肯发文质疑格莱美的公正性,一些知名歌手也纷纷跟帖攻击格莱美的提名及获奖情况。流行歌手天雅娜·泰勒(Teyana Taylor)发行的第三张专辑The Album没有获得提名。在回应最佳R&B专辑的提名时,她发推特说“:你们最好只说这是最佳男性歌手R&B专辑,因为在这个类别中我看到的只有男人。”妮琪·米娜(Nicki Minaj)也发文表示自己从未忘记在2012年的格莱美奖中,明明自己的7首歌登上了公告牌音乐奖,却没有获得格莱美最佳新艺人(Best New Artist)的奖项,而获得该奖项的是由白人男歌手贾斯汀·弗农(Justin Vernon)担任主唱的民谣乐队Bon Iver。除了表达被提名排除在外的怒火,还有一些争议集中在被提名歌曲的类别上。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指出自己能够入围最佳流行个人表演(Best Pop Solo Performance)、最佳流行对唱/組合表演(Best Pop Duo/Group Performance)、最佳流行专辑(Best Pop Vocal Album)是荣幸的,但他认为自己今年的专辑Changes应当被放在R&B的分类下,而不是流行音乐的分类下。另外,他入围最佳流行个人表演的曲目Yummy也被大众认为并未达到被提名的标准。总体来说,业内人士及大众普遍认为在此次的提名中,有的作品质量不够格,流派分类不准确,大众认为是奖项的有力争夺者的人却连陪跑资格都没有。

作为与艾美奖、奥斯卡奖及托尼奖齐名的美国流行音乐界最重要的奖项,格莱美此次的提名风波得到了英美许多媒体的大肆报道。美国《综艺》(Variety)杂志连发三篇文章就威肯的0提名事件进行了报道,并对该事件的背后原因做了推测。报道中称,格莱美的主办方与威肯的团队就他的出场表演起了冲突。此次格莱美的颁奖典礼原本预计在2021年1月31日举办,而一周后将是“超级碗”(Super Bowl)的比赛,威肯将会参加其中场表演。据称,格莱美不肯让威肯参加两次表演,因此双方产生了冲突。尽管最终威肯可以出席两场表演,但好事者质疑或许正是威肯坚持参加“超级碗”表演的决定使他失去了提名。这似乎是格莱美的一场报复。对这一猜测,格莱美临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哈维·迈森(Harvey Mason Jr.)在接受《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的采访时予以否认。他声称,所有类别的投票在威肯宣布参加“超级碗”之前就已经结束了,“所以这根本不会影响提名过程”。然而这样的澄清不太有说服力,此前,格莱美也曾经让Lady Gaga在自己和“超级碗”中做出选择。因此,在此次提名风波后,格莱美的声誉大幅下滑。

这次0提名事件实际上向大众展示出了格莱美作为美国最具权威的音乐奖所面临的困境。首先是格莱美的评选机制正在面临挑战。与公告牌、全美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s)不同的是,格莱美坚持着不完全依赖数据和流量的评选机制,这本是好事一桩。格莱美的提名流程需要经历公司提交、筛选委员会投票、专业委员会二次投票多个步骤,而格莱美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是由20名左右的资深音乐专家组成,换句话说,比起普通大众,他们确实更有资格对音乐进行评价。在接受《综艺》杂志采访的时候,哈维·迈森指出,格莱美的这一流程是为了找到真正杰出的音乐人。“我看到的都是音乐界的专业人员,他们在歌曲创作领域都处于顶尖地位,同时还有许多艺人。他们批判地听每一首送到他们桌前的歌曲,我不认为这个评选过程有什么缺陷。”“我从没有听到有谁说,‘我们把这个人关进冷宫吧。他们说的都是‘让我们努力发现最杰出的音乐吧。”然而,音乐也好,专家也好,都不如数据来的客观,这也是格莱美屡次陷入风波的重要原因。由普罗大众靠购买量、播放量创造出的一个个数字决定的公告牌音乐奖似乎要比格莱美更有说服力,这成为目前许多民众认可的一大说法。另外,格莱美的专业委员会也被称之为“秘密委员会”,顾名思义,该委员会的成员身份是不对外公开的,也因此,提名与评奖的透明度时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其次,面对时代的不断进步,层出不穷的新型音乐形式也在催促着格莱美进行奖项设置上的改革,尤其是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控。有媒体推测,威肯此次的0提名风波或许与其音乐风格有关。除了格莱美的年度四大奖不设置风格分类,其余的奖项均有其对应的分类,而筛选委员会在进行第一次提名投票时,将根据其分类进行投票。然而威肯的音乐风格及其爆款曲目Blinding Lights在分类上稍显模糊,广受争议:究竟是流行(pop)还是节奏布鲁斯(R&B)?因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负责评选流行音乐分类的专家们认为威肯应当参加R&B的评选,而R&B的评委组却认为他应当去流行音乐分组,最终导致了他的落选。当然,这只是部分媒体的猜测,虽然《综艺》杂志力推该推断,但是并未得到证实。不过,这个猜测却能反映出格莱美奖项设置中的漏洞。实际上,无论是格莱美,还是公告牌,或是全美音乐奖,都会根据分类进行奖项划分,以此对各种音乐风格中的佼佼者进行鼓励,这本来也是无可非议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音乐风格逐渐有了交集,不会有人区分不出乡村音乐与说唱摇滚的,但像pop与R&B等在音乐风格上有所相似的类别,将其融合在一起之后,其中的边界就模糊了,这就带来了评选的难度,也造成了音乐人与评委之间的分歧,最终就会出现失去提名或是提名分类遭受争议的问题。

在此次风波逐渐平息之后,美国唱片学院于2021年4月30日宣布了一场评选机制的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取消 “秘密委员会”这一重大举措。尽管 “秘密委员会”还将继续参与制作人等争议较少的奖项的投票,但从此以后格莱美主要奖项的精英投票将消失。许多人将这一改革归因于此次威肯的0提名事件,而迈森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迈森表示,关于投票机制改革的讨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而真正开始着手进行新方案制订的小组成立于八九个月以前,因此,与此次的0提名風波并没有直接联系。新的投票机制中指出,在取消了“秘密委员会”之后,所有的12000名投票者都能够参与投票,并且该投票结果将直接决定提名名单。在不区分风格的奖项中,投票结果就是提名名单,而每位投票者还能够在三种音乐风格中选择10个奖项进行投票,以此决定各风格分类中的提名名单。而参与投票的12000名成员将每五年接受一次资格审查,在这五年间必须要有知名作品诞生才能继续进行投票。此番改革可以被看作是格莱美在保守传统中做出的一次让步,将最终决定权从少数精英转移至更广大的音乐人的手中,虽然保留了同行投票认可的传统,却不免向数据时代低下了头。

与全凭数据的公告牌和全美音乐奖相比,格莱美从成立至今最令人称道的或许并非是它的奖项本身,而是它的“秘密委员会”为发现令人惊艳的小众歌手提供了一个机会。《综艺》杂志在格莱美宣布改革后发文为其叫屈,报道称,一些起初让人不禁质疑“他们在想什么”的决策,最后却让人拍案叫绝。报道中指出,在2017年的时候,当格莱美给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安德森·帕克(Anderson. Paak)提名的时候,也有不少争议,但现在已经不再有人质疑它的这一决定。迈森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最初设立“秘密委员会”的目的就是避免偏见,避免投票会更青睐那些拥有高知名度的艺术家,而不是新兴艺术家、独立音乐和年末发行知名度还不高的作品。然而,若是每年都有民众和音乐人对提名发出疑问,那么格莱美的这一改革必然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来,Drake、Cardi B等艺人都曾决定不向格莱美提交作品参与评选,随着此次提名风波,这个诞生于1958年的音乐类奖项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缩水窘境。此番改革是保守的格莱美迈出转型的重要一步,但随之而来的结果究竟乐观与否,目前还尚未可知。不可否认的是,数据时代正在催促着格莱美抛弃自己所坚持的精英制度,走向大众化。从前的格莱美是一半意料之中一半意料之外,从此以后或许将全部是意料之中。格莱美或将不会再面临如此次风波这么影响巨大的舆论困境,只是不禁让人想问一声,自此大众将如何区分格莱美与全美音乐奖呢?精英制度的取消在保证了公正性的同时,是否牺牲了一定的音乐质量呢?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今年年底的提名名单中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公告牌音乐奖格莱美
屡遭抵制,格莱美真有“黑幕”?
张靓颖获评格莱美最佳红毯造型Top15之一
2017年“第二届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五月开启,八大分赛区将奏响室内乐之音!
最狠公告牌
萨顶顶的放弃
全美音乐奖
公告牌
公告牌
克林顿、戈尔巴乔夫:跻身格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