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濠河边长大的旅法艺术家

2021-12-16董正平

华人时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赵无极贝聿铭画展

董正平

赵无极,祖籍江苏镇江大港,华裔法国画家,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在绘画创作上,赵无极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2013年4月9日,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濠河边长大

1921年2月,北京一户殷润书香世家迎来弄璋之喜。据说,赵氏族谱可追溯至宋朝皇族,赵家每年祭奠先祖冥诞之日,都会摆出传家宝———赵孟頫和米芾的两幅画,赵无极的祖父是典型中国雅士,前清秀才,为长孙取名为“无极”,无穷尽也。

赵无极出生6个月时,作为银行家的父亲被从北京派往上海工作,其父母认为“百里洋场”上海声色犬马,容易贻误孩子,而在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就将教育和实业办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建立起了具有完整系统的现代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一应俱全,父亲就决定让赵无极随母亲一起搬到南通生活。就这样,赵无极就开始在南通的母亲河濠河边生活、成长起来。“这座城市离上海很近,是母亲选定的,因为这里的中、小学质量好,教学严格。”赵无极在《我的自画像》中写道。

52岁时,赵先生遇见26岁的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小姐,遂结为连理,这是他的第三次婚事,他与夫人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合撰的《赵无极自传》中记叙了赵无极60年的艺术追求和思念故土的心路历程,书的第一页里就深情地回忆了南通。“在南通,我们的房子临河而建,有一個阳台,好几个浴室和厕所。”赵无极深情怀念儿时与濠河为伴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这段日子无忧无虑,无比快乐!”

艺术启蒙地

1983年,赵无极受中国文化部之邀,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这是他1948年旅法回国后的“破冰”之展。那一次,赵无极专程回到南通,他极想拜见他的美术启蒙老师刘子美,但可能因为身处逆境,刘子美谢绝了见面,令赵无极怅然若失,抱憾而去。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观,正好见到南通籍艺术家袁运甫先生,他又特地将从法国带回的丙稀颜料作为礼物,郑重地请他捎给恩师刘子美。

据袁运甫先生回忆,“赵先生对我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启蒙恩师、南通刘子美先生。”是的,文化基因和艺术精神往往是从小开始植入的,刘子美老师、中小学时光、濠河水、“第二故乡”南通都赋予了他早期的文化养料。

南通中学教师刘子美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有很高的美术造诣和教育方法,那个阶段的南通中学,培养了袁运甫、袁运生、范曾等一批国内知名艺术家,我想与刘子美的美术教育不无关系。

欣赏赵无极的油画,既有现代西方油画的飞扬、神韵,又有中国画泼墨的效果,意境深远。

1986年开始,欧美刮起了一股“赵无极狂风”,凭着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赵无极的作品受到世界的青睐。在他随希拉克总统访华后的第二年(1998年11月4日),“赵无级绘画六十年回顾展”在上海开幕,江泽民同志为画展题词“氤氲化醇、融合创新”。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希拉克先生为画展撰写了前言,称他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竟能融两种文化于一炉,震惊当世。

他与贝聿铭、作曲家周文中三人被称为海外华人圈的“艺术三宝”。

相会在姑苏

笔者多少次回忆起与大师会面的场景,那天,苏州庆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迎客,在开幕式上,贝聿铭先生坐在贵宾一排中间,边上是时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的孙家正同志,隆重而高规格的庆典仪式结束后,所有来宾即随主人参观新馆,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我离开人流,自行参观起来,来到现代艺术馆,海报上写着旅法画家赵无极“黑白梦”水墨画主题画展,边上站着一位个子并不高挑,甚至还有点佝偻,却气度不凡的白发老人,定神一看正是闻名遐迩的赵无极先生,我一惊随后又一喜,他没去与省市领导及贝聿铭先生一起“热闹”,而是在自己画展前静静地守候着自己的作品,等待他们。

原来,贝聿铭是苏州人,两人是多年好友,正缘于此,贝聿铭先生力邀其海外好友赵无极先生来办作品大展,这一次,可谓是两位大家携手共襄同展华人艺术家的世界成就。赵无极甘当配角,为这座结合传统与时尚的独特建筑增添了独特色彩。

机会降临,趁贵宾未到,我走上前去,借邀其合影的当口向赵无极先生自报家门。或许,他未曾想到,在这里会遇上南通人,当时他已经86岁,也或许是长年伏案创作的缘故,赵无极有点佝偻,反应也不太快,但正欲接待领导、贝聿铭和宾朋的赵无极愉快地点头答应。他移步走到展览海报前,我俩各站一侧,一起对着镜头微笑。一个是彼时从南通走出来读大学的初中生,一个是南通的乡亲,我这个小小的文化官员边上,站着的是巨人般的全球顶尖艺术家。合影结束,我们热情地攀谈起来,他愉快地回忆到:我是因为父亲而到南通来生活的,在南通读的中、小学,南通有条濠河……,我见赵天极先生对第二故乡如此深情,赶紧说,欢迎赵先生方便的时候回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南通看看,回南通办个展览,他颔首表示同意。

随后,在密匝的人群中,我见到他与贝聿铭两位世界级大师一起向贵宾介绍他的作品,诠释东西方合璧的艺术精神。当天展出的正是“黑与白”主题18幅水墨作品。在大尺幅的画面上,肆意地泼洒着这位大家对艺术审美的呕心沥血,凝固成具有浓厚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西方意象,让人伫立,让人赞叹,让人感喟这位华人艺术家回归古老文明的赤子心灵。

当晚主办方有场盛大的中秋庆典,因赶回筹办“省十六运”开幕式,我们匆匆离开,现在想起来有点儿遗憾。回南通后我即向市政府领导汇报此行的意外收获,邀其回第二故乡办展的打算,并抓紧了解有关情况,开始启动先期工作,并试图以此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美术南通现象”。

夙愿终于成

没想到,姑苏一别,才过不到七年,2013年4月9日,赵无极先生在瑞士去世,一生办过160多次个人画展的赵无极先生,再不能实现携画作回南通办画展的愿望。听到消息,我一时心痛。我想,对南通文化艺术界,对赵无极先生本人来说,都应是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

在次日的《江海晚报》上我深情地回忆:赵无极,远去的大师。他硬朗的背影留在濠河的碧波里,南通人民会永远怀念他。文末我写道,“春风中望着清清的濠河水,我们祈愿伴濠河水长大的赵先生,一路走好!”

2016年1月28日,举办赵无极作品展的愿望终于实现,赵无极2016中国(南通)版画展开幕式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南通博物苑新展馆举行。展览共展出赵无极的73幅版画、7本书籍,全面反映赵无极从1949到2000年间各个时期的创作成果和各种绘画技巧。

当赵无极法国籍夫人弗朗索瓦兹·马尔凯看到赵无极的作品一件件安全抵达,并在工作人员认真的布置中初显规模,她的心中既兴奋又充满感激。赵夫人说:“让这些作品回家,这是赵无极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如今,梦想终于成真了。”

濠河粼粼涟漪,西湖潋滟清波,塞纳河迷离微澜。我想,赵无极先生如果看到自己的作品回到了南通,回到了从小伴随他成长的濠河边,回到了他曾仰望过、踏访过的由他同乡张謇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定会含笑九泉的。因为他的根在南通,在中国。在开幕式现场,赵无极儿时的美术老师刘子美的儿子向赵夫人赠送了自己的画作和其父刘子美的画册,并回忆了赵无极同刘子美老师间交往的故事。

我曾在濠河之畔追访过他读书的中小学,在西湖边寻访过他写生的足迹,也在塞纳河桥上体悟过给予赵无极艺术滋养那条清澈而丰沛的河水。

赵无极是从南通走出去的艺术大师,江海文化丰盈的土壤滋养了他。《胡润艺术榜》发榜8年来,赵无极、范曾、袁运生、范扬、周京新等等南通名家纷纷上榜。南通籍美术家群体和“中国美术南通现象”逐渐成为中国美术界一道美丽的风景。

玉树临风,无穷无尽。无疑,赵无极是这块美丽高地上耸立起的参天高峰。(责编  郭博文)

猜你喜欢

赵无极贝聿铭画展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一丝不苟成就的设计大师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赵无极救恩师
白云
赵无极救恩师
赵无极版画展登陆故土
林风眠:慧眼识得“问题学生”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